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将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戏剧创作之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在戏剧作品中具有整体象征意味意象的运用,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形成了戏剧结构的二重维度,扩展了戏剧表现的艺术张力。曹禺戏剧中的整体意象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和意象“原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身处世纪之交的剧作家契诃夫是属于俄罗斯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他是连接俄罗斯乃至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桥梁,他的剧作是人类精神生活史的生动画卷;国内外学界对小说家契诃夫有深入研究,但对戏剧家契诃夫则相对关注较少,这与契诃夫在戏剧创作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对世界剧坛的深远影响是不相称的.本文通过回顾中俄两国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状况,结合当代中国的戏剧创作与演出现状,提炼出对契诃夫戏剧进行再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在俄罗斯文学中,我最早接触也最喜欢的是契诃夫。读高中的时候,我从学校图书馆里借阅了他的小说集和戏剧集,尽管只是似是而非的印象,并没有读懂,但契诃夫为我营造的与当时我身处的生活现实完全不同的艺术氛围,还是带给我莫名其妙的激动和想象。和当时语文课本里选的《套中人》和《小公务员之死》那些作品相比,让我仿佛认识了另一个契诃夫。今年是契诃夫逝世110周年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想起契诃夫,心里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关于契诃夫  相似文献   

4.
耿余 《理论月刊》2003,(10):114-115
小剧场戏剧是在不同于大剧场的另一种剧场空间中与观众谋求共存的戏剧演出形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剧场空间的变化。剧场空间的缩小,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引起了观演关系、演员表演、剧本创作、观众参与程度等戏剧内部一系列的变化。物理空间的变化影响到了“戏剧空间”的创造,戏剧艺术的“共享”特质在一个“小”的剧场空间里被强化、鲜明化、尖锐化,使小剧场戏剧的演出在“观演共享”或“观演共同创造戏剧空间”上较之大剧场戏剧更为灵活、多变。剧场空间小,“戏剧空间大”的结构特性使小剧场戏剧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话剧艺术中,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无论就其深刻的思想性,还是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言,堪称典范。两者的艺术魅力,早已通过舞台实践显示出来。这两部话剧艺术精品,先后被搬上了银幕。比较之下,《雷雨》还是“太象戏”;而《茶馆》是比较“电影化”的,但还不是充分电影的。究其所以,结构观念的相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剧作家的问题不是如何写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如何结构的问题。”(哈密尔顿)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严格限制这一特性,使戏剧的结构问题往往超出一般形式论的意义。戏剧的力量在于结构。同样是反映已经过去的旧时代,创作于一九三三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     
《小康》2013,(10):16-16
机器人演员出演契诃夫剧作 俄罗斯莫斯科.记者们正在参加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因为作为发布者的美丽演员竟然是一台机器人。这台名叫JeminoidF的机器人是由戏剧导演平田织佐和科学家石黑浩共同设计的.并将在契诃夫的剧作《三姐妹》中饰演最小的妹妹。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对于每一个戏剧演员来说,就如同电影界人士孜孜以求的“奥斯卡”,能够摘取一朵“梅花”,也许是许多戏剧演员一生的期盼。然而四川成都市川剧院一、二联合团著名演员刘芸已是“梅花奖”的二度得主。 年逾40岁的刘芸,出身艺术世家,父亲刘泉是川剧界著名琴师和音乐家。有着浓厚艺术氛围的家庭,成了刘云献身川剧艺术的摇蓝。196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云南省戏剧学校,后又拜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为师。在阳老悉心教导下,刘芸技艺迅速得到提高,这便为她日后能在艺术上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戏剧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十年的发展进程时,便会发现,戏剧这门艺术也如同其它艺术样式一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念意识及表现形式,值得很好地去加以研究和总结。一、功能观的扩大在近几年戏剧观念的讨论中,不少文章已经提到。把戏剧作为配合政治中心、宣传政策的“形象化教材”,是使戏剧失去观众,产生被冷落的“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情形确实是这样,但这里我想特别指出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烟蔼,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高远。空灵无限;书法中有“飞白”之法,其笔画似断实连,肋骨凸陷,别有意趣;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空白”之美,讲究布白艺术。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精  相似文献   

10.
电影的剧作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者依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合理组织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当安排情节的轻重先后,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尽管它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剧作结构的高下,常常影响到一部电影剧作的命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电影的剧作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因此,不能忽视对电影剧作结构的研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剧作结构划分为各种类别,但是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的形式,有如下三种:(一)戏剧式结构所谓戏剧式结构,就是…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口头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艺术技巧。一、停顿术。停顿,即要求讲话时,在句间、段间都应有适当的停顿。而停顿时间的长短,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恰到好处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青年教师一般讲话速度较快,更要特别注意停顿的作用。二、变调术。声调的变化,能使口头语言有声有色,魅力无穷。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声音高低、粗细等声调变化,增加感染力,引起  相似文献   

12.
戏剧作为生活的一种假定性艺术 ,需要在演员和观众两种基本元素的双向交流中 ,借助具体的场所和物质条件来完成其艺术呈现的流程 ,在这一连续不断地表达戏剧文本的过程中 ,涉及到许多戏剧因素 ,其中戏剧空间便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是剧中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对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形成都有决定性影响 ,离开戏剧空间来谈戏剧是不可思议的 ,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 ,同样是荒诞的事情”①。时空是同时存在的 ,本文侧重对中西戏剧审美空间特征作平行比较 ,分析在中西…  相似文献   

13.
李渔戏剧“结构”论的美学真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李渔研究中的诠释分歧 ,揭示李渔戏剧“结构”论的美学真谛 ,认为李渔的戏剧结构论 ,是以结构的整体性为前提、叙事性为中心、自身调节性为格局的三个理论层面高度融合统一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4.
毛亚旻 《前进论坛》2008,(12):53-54
在青海省文艺界说起杨海东,了解他的朋友都称他是京剧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他有许多的头衔,国家一级演员、“四个一”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戏剧艺术剧院艺术顾问等等,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  相似文献   

15.
举凡行事,皆有精粗巧拙之不同,所以发展出了“艺术”一语。立法也有艺术。篇章的安排、文字的运用直至标点符号,都有讲究。《晋书·刑法志》所录《魏法序略》批评“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遂调整结构,“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开创了“总则”在先,“分则”在后的篇章结构先河。荷兰学者亨利·范·马尔赛文等所撰《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有专章比较各国宪法篇幅长短、结构,也属于论述立法艺术的。  相似文献   

16.
图片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落成于“六一”启用 这是5月15日拍摄的新落成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日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建设完成,将于“六一”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新落成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坐落于黄浦江畔,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一通用汽车馆改建而成,建筑面积为15668平方米,设有可容纳1088名观众的中心剧场、多功能厅(小剧场)、儿童戏剧长廊、互动体验室和电影放映厅等。  相似文献   

17.
自从白景晟提出电影要“丢掉戏剧的拐棍”,钟惦棐继而讲到“电影与戏剧离婚”问题之后,电影界在近五、六年间,对纪实性电影美学展开了热烈讨论。这是建国以来电影界第三次学术大讨论。讨论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现把主要论点综述如下。唯纪实性才符合电影本性吗? 这是论争焦点之一。纪实性美学派认为,戏剧性与日渐显露的电影纪录本性相冲突,只有纪实性才能与之相适应。杨妮在《论纪事型故事片的叙事结构》中谈到,戏剧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立在“纪录的真实”上面的电影美,把戏剧性强加到电影的叙事结构中来,在今天,无助于被现代技术性能所确定的艺术特性的发挥。电影毕竟是电影,既非译成视觉语言的戏剧,更不是什  相似文献   

18.
鲁玉菱 《青年论坛》2002,(1):108-109
“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 ,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 ,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 ,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 ;从戏剧结构看 ,《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 ;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泊来品”,中国话剧(Chinese Drama)是在本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源自西方的戏剧(Drama),较之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它是后起之秀。从话剧在中国兴起,到1949年,此间的话剧发展,虽曾有过“国统区”和“解放区”的分野,但在民族危机之中,抗敌卫国的目标和艺术风格并无二致。1949年以后,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政治隔绝中,话剧艺术各自发展,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两岸的文化交流才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20.
赖声川的戏剧创作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世界华语剧场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戏剧作品在对台湾社会生态“乱象”的讽喻中,彰显出隐喻性和结构性的交织、荒诞性和严肃性的互文、喜剧性和庄严性的变奏的戏剧审美理念,表达出对当代两岸政治文化场域的独特读解与阐释:在这一场政治文化社会“乱象”之“病”里,“药”就是隐喻在碎裂的戏剧结构中的和谐与统一;就是沉淀在戏谑的轻浮中的严肃和宏大。这是台湾文化在对中华文化寻根、追溯、汇融、对语的过程中,对自我话语和个性的隐秘阐述,但其“趋同”的美学意象建构是明晰而笃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