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园地     
抗日战争中的四个关键战役淞沪战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1937年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淞沪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华东地区大批工业设备的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平型关大捷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发生于1937年9月23日。这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近百辆,缴获轻重武器数百支。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首次大胜利。1938年3月中旬,日军坂垣和矶谷两个师团,分东西两路…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5,(17):15-16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相似文献   

3.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这场战役前后历时3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据有关史料,日军投入20多万兵力,伤亡4万余人;国军投入70万兵力,伤亡30多万人。1937年11月12日国军全面溃退,上海沦陷。  相似文献   

4.
宋希濂,滇西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也为他抗战时期的最高任职.先后参加过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滇西反攻作战.滇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最重要的国际通道、陪都重庆的西南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宋希廉肩负重任率部驻守滇西,对日作战时间长,战绩辉煌.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是中国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把战争迅速扩大到上海。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名士兵驱车闯进虹桥中国军用机场,在遭到中国守卫士兵的阻拦后,开枪打死一名机场卫兵。中国哨兵自卫反击,当场将曰军官兵二人击毙。8月13日,日军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在虹口、杨树浦一带抢占有利据点,以租界和黄浦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史称八一三事变。京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率部奋起抗击,中国空军也出动参战。淞沪战役由此开  相似文献   

6.
1949年5月初,我第三野战军在渡江作战节节胜利之际挥师挺进上海,待命发起解放大上海的淞沪战役。大军兵临城下,刚从浙江奉化窜来部署防务的蒋介石惊慌失措,带着少数随从仓皇逃离上海。蒋介石是何时逃走的?开始去了哪里?又是何时逃到台湾的?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说法不一,有的与事实出入较大,本  相似文献   

7.
早在红军改编的前夕,中革军委主席毛泽东已开始考虑红军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问题。1937年8月1日,他在致周恩来等人的电报中指出:红军的战略方针应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这是毛泽东首次就红军战略方针问题提出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艰难的行进     
淞沪战役结束后的第2天.我二十九军奉命撤回苏州休整,为进军福建作准备.休整期间,我参加了三野和第十兵团召开的军事工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的作战任务.上级赋予我二十九军的任务是乘胜南下,向福建进军,扫荡残敌,以新的胜利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对一·二八淞沪战役的研究,学界历来比较重视,成果颇丰。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战役相关情况,以及历史地位、意义等方面,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可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周勇  王磊 《党史纵览》2004,(8):52-53
1937年8月27日,淞沪会战正在激烈进行.  相似文献   

11.
郭化若是参加上海战役的第9兵团政治委员,也是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一任政治委员。上海解放两个月后,旋出任重新组建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任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5月,他又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前后连续在上海工作长达6年之久。他领导和组织部队在解放上海作战中和保卫上海人民安全、支援上海建设的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9年5月9日,第9兵团接到解放上海的作战命令后,为了坚决贯彻毛主席提出的要保全上海的指示和实施三野制定的钳去吴漱口、聚歼敌主力、进而解放全上海的战役意图,郭化若政…  相似文献   

12.
中共连城县委于8月14日召开纪念朋口战役70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当年参加朋口战役战斗的老红军、龙岩市党史界的专家学者等近百人。朋口战役是1933年8月间红军东方军由赣入闽作战,重挫国民党十九路军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不仅收复了新泉、连城、清流、古田、小陶等苏区,而且迫使十九路认识到只有联共反蒋抗日才有出路,加速了福建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相册中,珍藏着几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拍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53年7月22日,六十八军二○四师赠送给炮兵第二○一团二营“金城前线挫敌胆,反击战中显威风”锦旗时拍摄的.这张照片经常勾起我对四十多年前金城战役壮阔场面的回忆.1 金城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动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从1953年7月13日开始,到7月27日结束,历时半个月.共歼敌5万余人,收复失地178平方公里,给金城地区之美伪军以毁灭性打击,迫使敌人在朝鲜停战协定上乖乖地签了字.我所在的M—13火箭炮兵第二○一团(当时我任作战、侦察参谋),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  相似文献   

14.
一、开头语 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大战役之一。 战役时间:从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的闸北开始;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为止。历时整整3个月。 参战兵力:日本方面投入了11个师团、200多架飞机、80多艘军舰、200多辆战车、300多门大炮,总兵力30万人左右;中国方面参战的有6个集团军(70个师)、250架飞机、40多艘军舰,总兵力 7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5.
八一三淤沪抗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初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时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八一三淞沪战役的爆发,迫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改变了对日本侵华的动摇态度,最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迫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改变了长期以来对日本侵华所持的动摇态度。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和外贸的中心,又是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官僚资本刮益之所在.据国民政府实业部的统计,战前登记的3935家工厂中,50%集中于江浙沪一带…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8日至26日进行的南口抗战,是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军首次大规模阵地战,与同期进行的淞沪会战并列为北、南抗战的两个重心,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虽然未能参加此次战役,但自始至终都在关注战局,不仅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参战要求,还利用各种机会建言献策。中国共产党对南口抗战给予高度评价,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抗战方略,为夺取抗战的伟大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淞沪抗战纪念馆于2015年1月20日联合举办了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与中华民族觉醒"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高校、党校、军校、党史和地方志系统的资深专家、年轻学者集会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83周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指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是时,上海各界倾其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8.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19.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战役,对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有关史实,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一、抗战初期日本的战略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强大的 兵力打击中国,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中国实行 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  相似文献   

20.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军向山东省滕县发动进攻,开始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守卫津浦线地区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部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