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梳理清主体与客体及相关概念:如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学习和把握这些相关概念时,要注意的是,主体性与客体性是属性类词,是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或物的相关属性,因而要注意在动态中去把握。  相似文献   

2.
齐佳 《学理论》2012,(4):187-188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目的性、有指向性的育人活动提高其实效性势在必行。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并实现其和谐互动,不仅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模式,而且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涵争论的基础上,从有无教育状态下的主体、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关系中的主体和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指出从地位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从属性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是相互的,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力求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相处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哲学界对交往的关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野。从交往的观点看,既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认定为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并没有将人对客体物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和人与人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做明确的区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交往实践活动。交往之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质上就是在现实的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种内在关系通常本质地体现为它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上。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多维性、价值意义的变动性、价值主体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性表现为价值主体需要产生的物质性、价值客体功能属性的客观性、价值中介作用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客体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结构的认识在方法和结果上都存在着不足,将客体定位于作为受教育者的"人"也有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客体"说的提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具体化、准确化,为深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共同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主体认知系统中的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才能认识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交往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社会交往程度密切相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也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交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社会性根据,是确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基础和促使范式转型的理论依据和逻辑基点。当前社会交往方式的主要变迁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引起的人们日常交往方式的个性化、独立化、自由化的变迁;由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对网络的深度依赖而引起的人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交往向虚拟交往的变迁。源于人的社会性质和人之生存必须外化自然之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发生基础和实践范式也必定发生变化。应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对象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树立育人的合力观念和生态圈思维、构筑网络育导体系、探寻生活化德育道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中进行思想、情感和德性的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价值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出发来诠释价值内涵,揭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新的解读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载体,既具有对于信息的承载能力,又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使用,对教育客体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影响。在微博中,教育主体包括掌握公权力的机构、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及所有致力于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微博;教育客体是指通过微博接受教育的普通民众。微博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保障作用、育人作用和协调作用。教育主体可通过积极回应法、共情法、比较鉴别法、心理问答法实现对客体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形成的接受主体—接受中介—接受客体这样一个体系框架置于接受环境这个作用场之中,我们才能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8)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带来实效性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范畴,摆正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坚持在教育主体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客体主体性,提高客体的自我塑造能力,尊重主体,实现主客体双向平等互动,进而实现客体主体化。同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并且加强对网络的立法,为实现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实践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其主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客体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受教育者之间,构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及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素质的主客体关系。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然存在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社会活动或实践方式,具有高度自觉的政治意识、辩证反思思维和柔性教化与管理等特点。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和本质要求,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教育"方式实现的基本目标,教育主体的交往与互动是"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系统全面考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实现"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4)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教育主客体地位存在诸多争议,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主体原则,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也出现一些问题。出于正确理解和坚持主体原则的角度,也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认识大学生的"主体性"客体地位,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主体性"客体地位进行辨析说明,反思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体原则存在的混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并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坚持主体原则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4):361-362
交往、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可以说没有交往和沟通,人类早就灭绝了。人们只有在交往、沟通中才能学习和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依靠交往和沟通去把握。从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合入手,让人们更多从交往的视角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交往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谈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水平,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程立涛  武娜娜 《理论导刊》2023,(11):119-123
劳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点和发展动因,具有“先在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是对劳动育人价值的充分肯定、高度自觉并为此而采取的制度化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培养的“点”不同,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全“面”育人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劳动实践中,并通过“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为谁培养劳动者”“如何培养劳动者”等进行检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过程和目的等方面是高度契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纪念活动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指向性,是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蕴涵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独特方式。借助纪念活动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应着力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强化师生文化认同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徐笑良 《学理论》2014,(6):280-281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要求。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强调交往需要主体间平等交流,实现理解。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带来很多启示。以其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交往态度,实现双方地位的平等,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