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殷宝林 《群众》2012,(1):61-62
体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集中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智慧和自身的美,给人以力的震撼、美的享受,让人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陈萍 《今日民族》2010,(3):53-55
居住在滇西北高原金沙江边的鹤庆白族,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还是创造美的天才,特别是鹤庆妇女更具创造美的天赋。笔者在鹤庆县调查白族服饰时,征集到鹤庆县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一套,非常别致,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3.
从《草房子》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出发,认为《草房子》具有独特的美的质素即具有人性的美、意境的美、悲剧的美、苦难的美,是一座美的圣殿;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一部经典或具有经典性的作品,探讨它的美对于当下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音乐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的能力。它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情趣,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引起共鸣,使其逐渐变得健康、高尚,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人们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艺术,它从来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表现,而是现实生活的凝聚和升华,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补充。民间文学中许多神话,传说,故事等都表现了劳动者的这种艺术追求。龙女故事就是如此。 龙女故事是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民间故事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神奇优美的情节,朴素率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每篇都是用美丽的骈文写成的,读起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更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  相似文献   

7.
声音     
冷漠是恶的集中体现,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相似文献   

8.
黄艺农 《湖湘论坛》2001,14(1):83-84
美学界有些论者认为,“自然美是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的”。我们的观点是: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在人的社会实践作用下,由自然物逐渐转化而成的。这个观点,基于对如下前提、条件和根源的理解。  一、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弄清美的形象和美的联系与区别、自然物和自然美的联系与区别,是理解自然物转化为自然美的前提。  美的形象是客观实体,即具有美这种本质属性的具体可感的事物。美则是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悦情功能性,即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美这种本质属性寓于客观事物之中,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9.
李翔德 《前进》2003,(8):25-27
伦理美学,是伦理学与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甚至核心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伦理美的定义、本质、范畴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美是能给人以愉悦的有意味的形式,伦理美则是既能给人以愉悦又能给人以利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一种行为美、人格美、关系美,因此也是一种过程美———在行为的过程中显示的美。伦理美学的这些鲜明特征,决定其重要内容就是诚信。诚信是伦理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作为伦理美基础的真问题,是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礼崩乐坏”是由统治者的“伪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一切美的事物都是一定的形象。美的事物是不可穷尽的,美的形象也是难以数计的。可是从形象的构成和特点来归纳,可以分为直接性形象和间接性形象,而从它们作用于审美主体的不同感官的情况来区分,则有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美的形象是具体生动可感的,无形象的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界定美的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美的本源或审美的根据问题:按照客观性递减或主观性递增的序列,似乎可以列举出反映说、刺激说、唤醒说、投射说四种。美的本质是差异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差异。审美具有非功利性、综合性、主客体的和谐性和融合性、不可计量性、审美的基础或标准的可变性。  相似文献   

12.
一在西方近代的各种美学流派中,经验主义的美学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在西方近代经验主义的美学家的座次中,休谟(1711—1776)应当占踞重要的一席。休谟一生没有撰写过美学方面的长篇巨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人性论》、《论怀疑派》和《论趣味的标准》等专著和论文中。休谟没有去建构包罗万象的美学理论系统,他着重探讨的主要是以下两个美学界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一、美的根源在哪里,美的本性是什么?二、在肯定审美趣味的个人差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高尚的人格是力量美的象征,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和铮铮铁骨。只有那些具备着高尚人格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只有具备着高尚人格的青年,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成功青年。  相似文献   

14.
书法空间通常是二维的,但书法的视点是多元的。本文分别从不同的视点对书法空间进行了引线透视,剖析了中国书法多层空间、错综交织、勾连回互、宏约深美的雏形概貌,对各具特色、相生相连的书法空间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希 《求索》2011,(11):109-110,127
审美直观性是艺术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它表现为对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从古代岩画、音乐、绘画到当代影视艺术,艺术美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审美器官,是审美主体美的感受,可以说直观的审美伴随着艺术活动。“现量”理论由佛教唯识宗提出,是理解直观性问题的不二法门,音乐美学家杨昭恕先生将现量与审美直观进行联照,本文借唯识现量理论探讨艺术审美中的直观性问题,并从音乐审美角度对“把握现量之情境”进行重点讨论,由此将佛教哲学进一步引入理论美学范围。  相似文献   

16.
教学美就是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它是以其感性特征直接引起审美主体(学生)的美感。因此,探讨政治课教学美就不能离开美的特征。教学的某些特征,如,形、声、色、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们是构成政治课教学美的主要因素和教学美形成的必要条件。一、音美以感耳音美。就是教学语言的和谐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的一种音乐美,即教师以“音美”去感耳,强化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政治课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且美且独立     
青山 《今日广西》2014,(10):1-1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的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8.
在辽沈大地,提起陈宝岩和她的美容业可谓无人不知。陈宝岩现任宝岩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她有着传奇般的经历。1987年陈宝岩毅然辞去省直机关副处级职务,选择了当时还未开发的处女地的美容业。十年来,她以“开拓美的事业,创造美的生活”为宗旨,以“勇争第一,智...  相似文献   

19.
陈海静 《思想战线》2002,28(6):89-94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出的"美的规律"只能是主客辩证统一的规律,因此并不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观的"美的规律"。"美的规律"只能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而且是不断生成着的,它并不是一个独立自在的认识对象。不能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实践一元论理解成旧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内在尺度"是人的尺度而非物的尺度。  相似文献   

20.
正行政实践活动是行政主体按照美的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身具有美学即行政美学的意蕴,行政的本质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某些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偏离了真、善、美的本质:政府的某些行政行为与行政客观规律相偏离,影响了社会的科学发展;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其价值取向与公共价值相偏离,导致了公共权力的异化;行政活动的社会后果与"行政生态"秩序相偏离,造成了"行政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现实呼唤复归行政美的本质,重塑行政美的价值,重视对行政美学的研究。行政美学研究有利于促进行政实践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