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院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审判与行政管理的分离、阻隔,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人为的原因使得司法权与行政权混淆,导致我国法院体制表现为行政化的特征,并具有营利性的利润追求.要使我国法院体制适应司法审判的客观需要,实现我国司法的现代化,保证司法的公正性,必须要进行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改革.法院应摆脱行政化领导,建立以法官为主体,以审判活动为中心的现代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院体制行政化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法院体制的设置与运行中的行政化现象是阻碍司法改革深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我国法院体制的行政化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运行中的某些特征早已被历史中形成的“路径”所决定。理性地分析我国传统法院体制沿革的路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与现行司法运行的关系是当下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我国虽然设置了独立于行政机关的法院,也在宪法上明确地规定了法院的独立性,然而中国追求的内政目标难以使包容司法独立的宪政制度付诸实施,“法院体制行政化”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核心因素。本文首先描述法院体制行政化的现状,接着对其成因进行探析,并对这种体制带来的弊端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性的改革对策,以期早日摆脱“行政化”的困扰,逐步建立起符合司法活动本质要求的现代法院体制,使其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目前 ,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存在诸多困难 ,其中体制是制约人大监督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发挥人大监督的作用 ,需要创新领导体制和人大监督体制 ,包括理顺人大与人大代表、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和完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5.
造成非政府组织行政化的原因是多样的,可以从改革、利益和制度三个视角逐步分析。就分析结果看,非政府组织去行政化的路径变迁势在必行。去行政化的路径应该是在把握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内外兼修,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深层背景与根源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行政化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基础和体制根源。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大学行政化的背景、基础和根源,是有效推行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行政权力过大,不利于教育家办学。二是高校行政化导致官本位渗透到学术领域。三是学术活动不是以真理为最高价值追求,反倒也讲权位、讲级别,甚至也奉行下级服从上级的运行规则。四是"数字化生存"似乎成为常态。高校行政化,其实是由整个"大一统、官本位"社会文化环境滋生出来,是"大一统、官本位"教育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和基本表现形式。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可以视为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个现实路径。建立大学校长及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也是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单方性”和“优益性”既是行政活动的基本属性,也是其与司法活动的根本区别,有别于“司法行政化”,我国刑事案件处理活动中存在着上述特征。刑事诉讼活动的“行政化”集中表现为:两面对应的关系结构和处理结论的权威效力。“行政化”源于我国司法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控制需求,“行政化”的案件处理活动能够发挥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社区行政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是政府出自管理的需要强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它更多地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展开的。这种路径选择必然导致社区行政化倾向的产生。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对政府的角色和社区的性质进行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行政控制和高等学校内部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它是政府干预、市场竞争以及学术共同体缺失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要改革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放权,也不能片面诉诸以学术权力取代行政权力,而是应当在尊重教育自身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创新体制环境,从调整政府与学校关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培育专业自主精神等方面,创建一个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学术自由为核心,以大学自治为形式,以自我负责和社会控制为保障的体现公共性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从院制结构看,在人大内部增设了一个常设机关,并对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我国人大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兼容了两院制的优势;从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看,国家权力统一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又形成了权利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政权体制;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来看,在人大与政协的互动关系中,使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就决定了"三个代表"和群众利益的联系是必然的."群众利益无小事",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体现着我们党在实践根本宗旨上的执著追求.这句质朴的警言,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3.
辛长胜 《工会论坛》2002,8(2):16-18
改制企业必须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 ,为此 ,必须理顺新老三会与职代会的关系 ,调整职代会的职权 ,丰富其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大代表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大代表作为选民的“受托人”,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其言论和行为始终要围绕着选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代表应具备代表意识、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判断能力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一定的法律知识。职业代表制的引入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人大监督则是防止司法腐败的有效途径,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价值显著却又存在冲突。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寻找到一条平衡的路径,才能实现司法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立法权限划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大与其常委会、人大与行政机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上存在不明确或不合理等一些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些许浅见。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科学规范党委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弄清楚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原理,探索实现科学规范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理念和机制,这既有助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又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立法监督是一国立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完善一国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监督机制 ,一直是我国法学界同仁们探索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在揭示我国目前立法监督机制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由全国政协作为专门立法监督机构和建立立法听证的审查制和立法听证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人大代表议案的提出和处理过程中均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的质量,对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要针对不同情形依法选取多样化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0.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保证司法的工作不受来自外界的不适当干预,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要实现司法公正也离不开对司法权的合理监督,而这种监督必须以尊重司法独立为前提。司法公正的实现,要求司法接受监督和司法保持独立这两项基本原则之间实现统一和协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应遵循适当的原则与方式,人大监督必须以尊重司法独立为前提,必须把监督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