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威 《南风窗》2011,(26):82-83
经历了无风无浪,闷声发财,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内忧外患的躁动年代。入世10年,中国收获了"世界工厂"的绰号,今天全世界约50%的微波炉、80%的节能灯、60%的手机……都产自中国,去年中国出口99.3亿双鞋,全世界每人穿一双还绰绰有余,目前制造业中有10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今年在出口制造业发达的浙江等地,老板纷纷跑路,高利贷案件层出不穷,实业大幅萎缩,如温州曾最引以为傲的打火机行业凋零殆尽。经历了无风无浪,闷声发财,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2.
陈和午 《南风窗》2012,(3):66-68
内忧外患之下,2012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定局,但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忧虑的不是增长数量而是质量,这需要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突破,更需要体制改革的二次突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遭遇内优外患,在外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中国经济增长换挡减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尽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并未出现高台跳水一幕,总体来看依然是领跑全球。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1)
正"权威人士"数次在党报上对中国经济的解读,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对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正本清源"。它指出问题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让各方面回到中国的经济现实。5月9日,《人民日报》一篇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引得财经界纷纷刷频。在这篇题为《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中,"权威人士"直指中国经济领域的关键之处,语言风格更被网友称为"通俗"、"霸气",  相似文献   

4.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5.
洪明 《法制博览》2015,(6):19-21
从经济法视角看"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就是要看"法治中国"的实施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及如何让中国经济更加健全的发展,包含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各项具体价值要求。文章探究了法治中国释义,分析了"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并进一步从分析当前困境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法视角下的"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6.
突然之间,中国成了一个显性的世界经济"霸主"。如果不是经济实力上实际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的话,那么至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投资界的"霸主话题"之一。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提供商之一,布隆博格的专栏作家威廉·波谢克在他的专栏中毫不犹豫地写道:"中国,是最新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7.
邹志强 《国际展望》2016,(5):113-130
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与"治理赤字",地区经济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覆盖能源、贸易、投融资与发展治理等领域。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与压力仍不断增大。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治理实践在目标、能力、路径、机制、领域和风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中国参与地区经济治理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贸易条件,增强了其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西方所谓中国"搭便车"的指责。"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动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实践进入新阶段,中国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国际合作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6):69-72
虽然国内通胀风险高企、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或降临、"钱荒"危机致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倒闭风潮,但由此断言中国经济"硬着陆"仍是有点为时过早,短期内中国经济陷入滞胀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平稳。  相似文献   

9.
岳健勇 《南风窗》2010,(25):54-56
<正>中国对自由贸易的热衷虽然主要出自产业升级困难重重的无奈,但也不乏对自由贸易本身的真诚信念。这与中国发展特点直接相关。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再度加剧。而中国经济则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两年来,中国经济规模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因而为全世界所公认。与此同时,"中国拯救世界"和"中国世纪"等说辞也甚嚣尘上。目前,西方国际政治学界虽然对"权力转移"的命题尚存争议,但一致认定中国正在利用西方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近日,第七届"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盛典"举行。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继民获得了"新中国60年经济之星年度人物"奖。  相似文献   

11.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76-78
黄怒波投资冰岛事件,其身后,既有着"中国威胁论"的误读,也有着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对中国企业官商关系认知的模糊,这给民企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困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自由与经济民族主义间的矛盾和冲突注定相伴随。在对外开放30余年之后,当中国企业更加积极地投资海外时。同样遇到了国外资本"冲击"中国时所带有的情绪排斥和玻璃门。不但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6)
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粗放型、数量型,靠低成本驱动的"旧常态"正在成为过去,而集约型、质量型,靠着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正在慢慢展开。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这三年多,各项改革的稳步、有序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苏格 《当代世界》2018,(6):18-21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筚路蓝缕的征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回顾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不仅诸多"内因"至为关键,给中国带来机遇的经济全球化"外因"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获益者和贡献者。中国改革开放四大重要阶段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起点: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党的十九大再释改革开放决心,开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将呈现全面开放新格局,继续向世界和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皮沃瓦洛娃博士在《今日亚非》杂志2011年第8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形成了一种趋同性"混合经济",这种经济既不属于经典社会主义,也不属于新经济政策式社会主义,但是这种经济里有作为社会主义必要成分的"对生产进行社会调控"的思想,因此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经济学界一直在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社会生产规律和物资财富分配规律的所有知识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G20的国际舆论关注度始终保持高位,已经超过原有平台——七国集团(G7)。国际舆论对中国举办G20峰会寄予厚望,期待中国方案发挥关键作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界寄望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相似文献   

16.
张凯 《当代世界》2015,(11):75-76
<正>记者:您多次访华,著有《美丽的旅行:沿着丝绸之路》一书,专门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情况有较深了解。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寻求与沿线国家深化经济合作。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斯里兰卡和中国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萨曼:"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设想。对于中国这一"倡议",一些国家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用一句话表述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这种基本经济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希望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  相似文献   

18.
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国外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敌对势力肆意攻击、丑化、歪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致使"中国威胁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颇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曾铮 《南风窗》2010,(18):62-64
如果把"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看成是一幢房子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顶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地基是"经济重大转型期",墙体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梁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和午 《南风窗》2011,(22):72-75
降中回稳的中国经济可谓冷暖气流交织,经济增长虽无近忧,但却有远虑。消费增速相对比较平稳,但实质是名升实降。楼市清冷,高利贷泛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远没有到位,外部环境又呈衰退之势。经济凉中带暖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有所下滑,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