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崔珏 《岭南学刊》2012,(6):8-12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期、稳定的政治制度是塑造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政治文化是一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是制度运作和变迁的深层次原因。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中国文化中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统一”、“核心”的政治心理,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合作与协商的行为偏好形成了对制度运行的有力支撑。政党制度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为制度创新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震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情势,不能不波及到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政党正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基本道德、伦理规范的败坏也在继续。很多问题已在资产阶级政治学家中成为讨论的中心。他们对现实的权力结构早已抱有怀疑。通常,他们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危机解释为“民主的危机”,亦即议会制的危机。著名的西德社会学家库尔特·桑蒂海默写了《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的危机及其评价》。另一西德资产阶级理论家梅策认为,政治秩序的法律基础的动摇是一特殊的政治危机。探讨在社会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全世界推广其政治制度,即“美国模式”,但效果不理想。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同样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同美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不完全一样?为什么许多发展中国家效仿美国的政治制度给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009年10月,我随团出访美国,听取了有关专家对美国发展历史、议会制度、立法程序、选举制度、议会与行政的关系等方面的介绍,使我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为何其他国家难以效仿”的问题增加了一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已成为西欧一道新的政治景观。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影响下,原本被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的以反移民、排外为主要政治诉求的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成为欧洲"最显赫"的政治力量。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民众焦虑和不满心理的反应。经济上的不安全感,西欧社会面临的身份认同和安全问题上的挑战,各国的主流政党无法有效应对经济危机与难民问题而导致其在各国国内政治认同下降,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思想和纲领政策的调整及其策略的转变,这些都为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政治空间和有利条件。虽然2017年荷兰、法国和德国的大选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右翼民粹主义的浪潮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国家传统的政治平衡并重塑欧洲政治格局,深刻影响着西欧各国政治议题和政策取向的设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巨大威胁,使西欧社会思潮和民主政治面临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5.
观点     
《中国统一战线》2014,(5):79-7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内在契合的。从政治价值上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本质的同一性,都是追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政治主体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领导的一元性,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政治制度上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发展的互促性,1989年以后党的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的文件使得政党制度的运行逐渐地融入到国家制度体系的运行之中,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催生的协商民主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民主发展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高三教材第三课时我国的政党制度作了介绍,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个人看法。政党制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政治的制度。而各国政党采取何种形式控制国家政权,操纵政治,则取决于各国的特定条件。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江泽民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也曾明确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他们高度概括了我国政党…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现代性的冲击造成了以政治解体和社会解组为特征的“总体性危机”。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对这种“总体性危机”的政治回应。晚清政府因其软弱性、新兴阶级因其离散性而都不能担当起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只能由政党并且只能是共产党来完成。然而,共产党对“总体性危机”的应对造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两大政治惯性:一是社会动员型政党的体制延续,二是全能主义国家的政治惯性。在这两大惯性之下,中国现代国家建设面临着主体张力、基础张力、共识张力和制度张力。  相似文献   

8.
政党立法与政党制度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政党政治的充分发展,政党活动和政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至于有人说,没有政党就没有现代政治。政治与法制也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是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逐渐法律化和规范化。因此,研究政党立法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各国政党立法情况究竟怎样呢?本文拟从这一问题的分析中找出关于政党立法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正> 去年10月以来,笔者两次出差非洲大陆。秀丽的山川和人文风情令人流连忘返,奇异复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给人留下无尽的思考。比较而言,无论是政治制度、政党体制,还是社会政治生活,非洲大陆都数得上最丰富多彩和最复杂。踏上非洲大陆,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即所谓的黑非洲广大地区,共45个国家,即能直接感受到有趣的非洲人民政治生活。在非洲政治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主要包括:“酋长政治”、“族裔政治”、“大树下的民主”、“精英政治”、“穷人富制度”、“贝宁模式”“多  相似文献   

10.
政党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政党制度也是当代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无视我国的基本国情,竭力鼓吹“政治多元论”,公开提出“取消共产党,实行多党制”,甚至鼓吹“邀请国民党回大陆建立两党制”。这些观点和立场,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政党制度,伴随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而获得了稳步发展,政党关系步入了稳定和谐的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局面:政党地位明确、政党关系稳定、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协商有效。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党制度实践历程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认真观察我国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阶级社会中,代表阶级利益的各政党在政治框架下形成了政党制度。自人类历史最早的政党——英国的“圆颅党”和“骑士党”(1641—1642)诞生以来,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代表了一定政治形态的运作模式,在不同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创造了新型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阶级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证明,这一政党制度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成为中国牢不可破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是任何性质的民主都认可的,法治是实现民主的基本形式,是现代社会通常采取的治理模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一党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一国的政党制度历来是解读一国政治制度的关键,因此在我国的政党体制下,如何认识发展民主政治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成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涵盖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等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历史传统、思想观念、精神创造,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弘扬以团结合作、民主协商为鲜明特点的政党文化。我国的多党合作不仅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合作型的政党文化。这种政党文化倡导团结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形成关系融洽的政治共同体;倡导民主协商,最大程度吸纳各种意见和各方面智慧,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倡导合作共赢,执政党与参政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一道前进。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政党文化的内涵,彰显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在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是党中央在党的领导工作实践中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但是“政  相似文献   

16.
张亚 《前沿》2014,(9):32-33
当前,资本主义范围内的民主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危机根由于资本主义的体制内部的固有矛盾,危机引发民众的政治冷漠情绪,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动摇。  相似文献   

17.
现代政治实践表明,文化对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是政党组织及其构建制度的重要渊源;政党组织是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关键媒介;政治制度是文化型塑政党组织的具体表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继承的基因和密码,"多元一体"、"和合文化"、"天下为公"和"兼容并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政治发展客观实践,从增强先进性,提高功能性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追赶型”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推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现代化特殊性做出的一项政治制度安排,其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它所具有的政治稳定、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整合等基本功能,不仅有效地满足了中国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政治需求,而且保证了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政治支持。  相似文献   

19.
政党制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属于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与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比较,文章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避免了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政治资源浪费,更有助于落实政党责任,可以从政党主体、政党定位、政党责任、政党道路以及政党学习等方面设计,避免犯政治错误。  相似文献   

20.
政党制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属于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与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比较,文章认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避免了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政治资源浪费,更有助于落实政党责任,可以从政党主体、政党定位、政党责任、政党道路以及政党学习等方面设计,避免犯政治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