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跃晨  吴磊 《西亚非洲》2023,(2):49-72+157-158
近百年的中东战争史是用石油串联起来的历史,这是大部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共识。这种把中东地区所有战争的驱动都指向石油的话语深受资源战争逻辑和能源现实主义基调的影响,导致石油因素对中东战争抑制作用的探究被忽视。实际上,石油因素既能催化战争,亦能抑制战争。获取石油资源、石油权力的诱惑以及石油收入的支撑,增加了国家通过武力解决利益争端的意愿,而对占领成本、报复风险、外力介入的担忧和对合作收益的期许则是冲突双方放弃对抗与停止战争的重要考量因素,战争的最终走向取决于国家对石油收益与战争成本的综合权衡。石油因素在中东战争中的两种作用,体现在利比亚与乍得战争、两伊战争等催化案例,以及巴林与卡塔尔的哈瓦群岛领土争端、埃及与以色列的“六日战争”、海湾战争的抑制案例之中。鉴此,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军事技术变革的今天,围绕中东石油资源控制权爆发冲突的频率是不确定的,但国家为获取该地石油资源而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概率不大。未来,发动石油战争成本的边际化、石油产业相互依赖的常态化和域外大国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将有效避免利益相关方因中东石油资源而陷入“石油战争神话”的话语窠臼。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以前,美国纠集其盟友绕过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当然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再次评价这场战争时尖锐地指出,“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一年多来,美军一千多士兵死亡,伤者近万,而伊拉克人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约有3万人死亡,伤残者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3.
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几种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人称朝鲜战争为“韩国战争”或“6·25战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从权威主义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化,人们开始反省权威主义时代的历史,在这种背景下,韩国人对朝鲜战争也有了新的认识:李承晚为了摆脱政治危机,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在南北关系上推行恐吓政策,在公开场合大肆鼓吹武力“北进统一”,对这场战争的爆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鲜战争对韩国政治的影响非常深刻,可以说其余波至今犹存。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暴行被披露后,在韩国引发了一场反美浪潮,现在韩国人的抗议重点转向《驻军地位协定》,驻韩美军的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继承了布什的失误,将不具有连续性的恐怖主义和具有连续性的战争混为一谈,采取增兵阿富汗的方针,战争造成的死伤人数激增,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反对这场战争。奥巴马又将战争扩大到巴基斯坦,遭到塔利班的疯狂报复,恐怖主义袭击遍及巴基斯坦各大城市,巴基斯坦形势恶化。在阿富汗启动和平进程,解决美国和北约撤军问题,成立联合政府,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在巴基斯坦实现停战,是值得探索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政策与战争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三八线”的划定导致朝鲜半岛分裂为意识形态互相敌对的南北双方是朝鲜战争爆发的远因。在战争过程中,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使美国曾一度想帮助李承晚统一朝鲜,中国介入后,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着是将战争扩大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还是局限于朝鲜半岛的政策分歧,最终美国看到了战场上处于对峙的僵局,加之出于以欧洲为战略重点的考虑,还是将战略限制在了朝鲜半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亚非纵横》2005,(3):1-10
在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与之不和谐的声音却甚嚣尘上:为这场战争的挑起国和那些灭绝人寰的战犯鸣冤叫屈、歌功颂德。近年来,很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有关“二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研究推出一系列论著,他们从这场战争对人类所犯的滔天罪行、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靖国神社问题、战争受害者心理考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些言论。本刊选择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8.
战争历来是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展开,一个是无形的战场,一个是有形的战场。宣传战、新闻战、心理战、政治战、外交战从来都不比真正战场上的厮杀轻松多少。笔杆子、枪杆子,过去打赢战争靠这两杆子,现在夺取战争胜利也要靠这两杆子,而且笔杆子的作用似乎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广播、电视、因特网,再加上传统的报纸杂志和图书,各种媒体的狂轰滥炸足以起到左右战争形势,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作用。 是谁在号令三军 ?  每次战争中,我们总能看到新闻媒体的影子。 1993年在代号为“恢复希望”的索马里救援行动中,当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气垫登…  相似文献   

9.
利比亚战争已尘埃落定,然而由其引发的思考应该说刚刚开始。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项就是美国白宫和国会围绕“宣战权”的“府院之争”。虽然被美国人捧为圣经的《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拥有“宣战权”,然而在实际战争中,总统往往先斩后奏、先战后报甚至不报。此次奥巴马政府面对利比亚战争也没有例外,这再次引起了国会的极大不满。两党议员纷纷谴责奥巴马没有遵守宪法以及1973年的《战争权力法案》。而奥巴马则辩称,利比亚行动不算“战争行动”,因此无需得到国会的批准。其实,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条约生效后,日本的战争责任及战争遗留问题被搁置下来,本来没有进行彻底改造的旧的日本国家机器,在“惯性运转”中不断出台一系列逆潮流而动的法规、政策或举措,使皇国史观重新抬头和复苏,冲击了战争责任意识,甚至出现为战争翻案的逆流。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右翼势力开始呈现泛滥和猖獗之势。  相似文献   

11.
战略理论关注战争,而大战略理论关注和平。由于认识到孤立的战争研究的危害性, 利德尔· 哈特提出了战后和平与非军事手段的思想,即战争的胜利不再以战场胜利为标准,而以战 后和平为标准;军事手段不再是实现战争政治目的的唯一手段,而成为手段之一,大战略理论由此 初步形成。利德尔· 哈特是大战略理论的创始人,为研究一国政府治国方略的当代大战略理论奠定 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句丽在立国之初,战争对其国力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长期战争与高句丽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高句丽长期战争乃是其扩张政策的产物,该政策对高句丽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长寿王之后高句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其对外扩张政策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句丽社会发展的停滞,从而指出长期战争是高句丽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宏纬 《东南亚》2013,(2):25-28
2012年10月20日,印度军方在新德里集会纪念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50周年。通过印方报刊上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意到印度军方对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态度出现积极的变化,但战争阴影仍笼罩印度。然而理性的呼声在不断上升,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希望也已显现。  相似文献   

14.
朝鲜停战谈判:中国、苏联与朝鲜的政策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倒”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爆发的利比亚战争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严重失衡的必然产物。目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和由之引发的问题逐步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利比亚很可能成为西方体系中的附庸和跟班,阿拉伯民族复兴之梦日趋渺茫。战争的非正义性使西方赢得眼前,却可能失掉长远。  相似文献   

16.
唐丽战争是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战争的结果本应是中原与东北的完全统一,汉丽民族的全面融合,但事实上却未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唐朝的善后政策严重失误。唐政权的这一失误,迟滞了中原与东北民族的融合进程,导致后世东北与中原的长期对抗,中华民族因而蒙受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例”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户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已经结束。这场战争是首次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战争。它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发展虽造成了严重后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没从根本上改变大国关系的格局和总的世界发展进程。一、科索沃战争并非孤立、偶然的事件,而是美国的精心战略安排美国领导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决非孤立、偶然事件,而是它全球战略棋局中的重要一着。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按其领导人和一些战略家的说法,就是利用最近15年它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处于颠峰状态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巩固其…  相似文献   

19.
陶文钊 《和平与发展》2012,(6):6-11,72-75
思想库在美国的决策体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思想库之一“新美国世纪计划”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例证。该思想库于1997年成立伊始,就极力倡导新里根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美国的霸权与扩张;小布什时期新保守主义占据美国政府的主导地位,“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对伊拉克实施政权更迭,加之“9·11”事件,导致阿富汗战争尚未结束美国又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推行所谓“自由民主”的中东。虽然,“新美国世纪计划”鼓吹发动战争,但战争的后果就难如他们所愿了。  相似文献   

20.
今年9月,俄罗斯军方成功试爆了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炸弹之父”,威力较小的同类炸弹美国早已拥有,但去年美国军方又研制并成功试验了爆炸当量可观的“炸弹之母”。有军事专家称,发展巨型炸弹是个错误,前景非常渺茫。其依据有二:一是在未来战争环境下,传统的全面打击、全面摧毁和大规模破坏式的火力打击方法,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二是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运用精确打击手段,通过打击对方的国家战争体系和战场作战体系中的节点目标,来瘫痪敌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通过摧毁其系统功能来剥夺敌人的意志,进而实现政治上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