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弘 《天津律师》2006,(2):40-42
中国律师业从1979年恢复到现在已经有26年的历史,中国的律师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发展.已由从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办所.发展为律师集体投资的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投资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律师身份也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逐步转化为维护法律正义和社会公平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很多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又在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团队化方面进行着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律师定位问题是关乎律师制度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我国的律师定义几经变化却暧昧不清,律师处境困难。本文主要从民间性、风险性、利益性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律师定位的不足,并试从政治人、权利人、法律人三个角度提出完善律师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燕子 《中国律师》2007,(10):28-31
2007年5月27日,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对于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孙发荣来说,却是又一个人生的里程碑。这一天,她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从警察到执业律师、从执业律师到专职会长,孙发荣的人生角色不断转换、人生舞台不断扩大。但是作为事业的舞者.孙发荣却从没有因为角色的转换而改变其本色,依旧踏实认真、依旧兢兢业业、依旧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4.
到2013年,我国的律师人数已经超过20万。其中的专职公益律师虽然在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数量极少,发展也受到资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而商业律师作为律师中的最主要群体,如果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公益法律活动中,发挥其法律专业的优势,将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公益法律服务,使更多人群受益,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公益法律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3,(5):101-101
1997年,她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周围很多同学选择到公检法机关工作,她有着同样的机会,但她却选择了律师行业。身为律师,她不是集中心力揽业务,而是热心公益活动,承担起社区律师的职责。她,就是北京市慧海天合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海珠。普法宣传是律所的常态工作  相似文献   

6.
任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0,(21):275-275
我国《刑法》第306条规定的"律师伪证罪"被很多律师认为是悬在辩护律师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对律师的歧视性规定,限制了律师的正当执业。在此,本文试就《刑法》第306条的不足与完善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律师一定应该是战士,律师应该以敬虔的态度看待法律。”这不是名人名言,这是那一富于激情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律师说过的一句令人感触良多的话。目前我国执业律师已达12万人,律师事务所达到1万2千多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每年办理诉讼案件150多万件,非诉讼案件80多万件,法律援助案件10多万件,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过去,很多人对律师的直接印象就是“唯利是图”。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律师的第一形象。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律师的公信力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但律师的执业环境却更为恶劣。2005年6月中、下旬,围绕律师依法履…  相似文献   

8.
石头没缝,但法律意识却渗透在石头城的各个方面;律师们都忙、忙赚钱、忙充电,石头城里的律师在忙此之外,还忙着参加很多律师协会组织的活动,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同时,树立了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国律师》2013,(12):49-50
律师在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中,为解决争议和纠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很多案件中,律师通过提供公正的法律服务,事实上起到了“居间调解”的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客观上妨碍了律师参与或主持调解活动,进而限制了律师独立调解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联合公布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关于律师收费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律师是提供法律服务的劳动者。但法律服务究竟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从字面上来看,法律服务当然是脑力劳动。可很多当事人都认为,律师应当为了自己的案子四处奔波,跑法院、取证这些都应当归类到体力劳动。实践中更有许多当事人认为律师应该做出一些让自己看得到、摸得着的工作,如果律师没有进行这些“体力劳动”他们就会认为律师不称职,更有甚者会拒绝按委托代理合同的约定支付律师费。这样看来,似乎律师的工作又成了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1.
《检察风云》2011,(20):7-7
许多法律道德的概念源自于管理人类各种事物的原则,可是距离乔洽·夏斯伍德法官提出“法律专业者的目标与职责”约150年后,却有很多人怀疑律师的行为与一般道德观念是否吻合。社会大众心中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洁蕙 《法治研究》2006,(10):25-25
很多律师有一个疑问:律师首先是商人,还是法律人呢?律师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专业技能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从而赚取收入的人。有很多律师更愿意说自己是法律人而否认自己是商人。我倒觉得,要回答律师首先是商人还是法律人这样的问题,就如同回答比尔·盖茨究竟首先是商人还是软件设计师或者是慈善家一样困难。  相似文献   

13.
乐欣 《中国律师》2014,(10):31-34
从大学老师、兼职律师到专职律师,再到律所主任、律师协会会长,王晓华一路走来充满着故事…… 埋在心底的律师梦 王晓华法律人生的选择,归结于少年时偶然的一次感情触动。那是他看了电影《风暴》后,片中大律师施洋仗义执言、挥斥方遒,那极具感染力的演说深深打动了王晓华的心。自此,成为像施洋那样的律师的梦想,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10,(8):9-10
在10年前或者更早些时候,谈到律师的身份或者地位,绝大多数人会羡慕不已,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了,随着律师数量的不断增多,律师与社会交往愈发频繁,人们对律师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人还沉浸在关于律师职业的种种传说当中,认为律师必定坐拥香车豪宅,潇洒自由,谈吐不凡;有些人却对律师的地位及身份不以为然,认为律师只不过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有些人认为律师是追求法律正义的勇士;有些人却认为律师扮演的是“替坏人说话”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天津律师》2007,(3):64-64
跟大多数人—样。刘桂明并不是职业法律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像法律家—样思考.并将其思考外化为《法治天下》一书出版。同样地。跟大多数法律人一样,刘桂明也不是执业律师,但却丝毫无碍于他先律师之忧而忧.同时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情款款、忧思绻绻全部倾注到其新作《律师中国》。  相似文献   

16.
乔楠 《法人》2014,(10):54-55
正鲜亮的律师行业和庞大的律师群体,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品牌建设工作却相对滞后,这已然成为律所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制约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到现在,律师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职业律师已超过了25万,全国的律师事务所大约有22000多个。然而,如此庞大的群体,内部的行政管理和品牌建设工作却相对滞后,制约了整个律师团队乃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中国,律师因为是客户利益的捍卫者而被社会视作是可信赖的道德良心者、律师因为运用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则而被社会视作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律师因为提供法律服务以获取报酬而被社会视作是各行各业中的显贵。与此相应,社会便要求律师有崇高的正义道德之心性、要求律师具有知识上的独立性、要求律师遵循良好的行业规范。显而易见,对律师提出的这些要求乃是以社会对律师的那些看法为依凭的,当然也是颇为合理的。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上述对律师的看法却丢失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而这个维度便是律师在中国法制发展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8.
林镥海 《中国律师》2007,(12):88-9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提高.律师服务的重心应逐渐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预防。即从诉讼转移到非诉讼。从国际律师业务来看,非诉讼和诉讼业务之比已经达到了8:2.可见非诉讼是我国律师将来法律服务的主要市场。这一点在建设领域表现得更为显著:一是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具有长期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二是目  相似文献   

19.
马翔 《中国律师》2003,(9):79-80
马翔是最早介入商标代理法律服务的律师之一。他对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十年来代理了大量国内外商标注册申请,成功地办理了很多有影响的商标异议、争议和侵权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律师在商标法律服务领域与国际接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也是一场“法律盛宴”。记者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共有15000名律师全方位地参与到了服务奥运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从最初踏入陌生领域摸着石头过河,到融会贯通中外法律迈入佳境,6年来,中国律师用实践证明,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完全可以实现‘法制奥运’。中国的律师队伍一样能为奥运会提供最好的法律服务。”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副部长刘岩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