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在这之前已有其他学者论述了一些经济学思想和原理,但人们仍把18世纪的亚当·斯密(1723-1790)尊称为“经济学之父”。这一称誉,并非源于他富有创意的观念和经济学分析的技巧,而是源于他描绘了这一过程,“当每个人行事时,他想要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但……一只无形的手将最终带来一种个人预料不到的结果。”从此,人们封斯密为“自利的宗师”,被其狂热崇拜者赋予了“对自利特别的钟爱”(阿马蒂亚·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一次政策制定是多方面考虑、多种目标设计和各种利益估计的结果。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诞生地的大不列颠,他们在政治上高明,就在于对任何政治事件的评价都要经过商业的“成本与利益分析”,在香港问题上,更是斟酌再三,左右权衡。香港问题的提出,究其实质,英前首相柏麦尊的话可视为王臬:我们没有永恒的故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认为,经济活动可以“无为可治”,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原因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动精细地调节着经济活动。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神奇的市场调节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无形的手”的思想为代表的自由主义 (特别是经济自由主义 )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然而 ,究竟何为“无形的手” ?“无形的手”又有什么具体的内涵和作用 ?“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又有何种关系 ?不少人对此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楚 ,本文拟对此作一解答。众所周知 ,“无形的手”(aninvisiblehand) ,即“一只看不见的手”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名论断。其实 ,斯密以前的思想家就提及了“无形的手”。重农主义者提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自然秩序的力量”、“自然的社会力量” ;重商主义则…  相似文献   

5.
根源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在现代市场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构筑在社会公德之上。离开了社会公德的制约,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的作用就会减弱。同理,离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性就受到了动摇。因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目标的正确实现。  相似文献   

6.
近代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中国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处在“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结论,这对我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仍然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亚当·斯密有没有提出比较优势原理的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意见。多数人认为,斯密只有绝对优势原理,没有比较优势原理。但也有不少同志认为,斯密不仅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也提出了相对或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论点,其根据是: 第一,《国富论》第一篇第一章中就曾提出:“现在最富裕的国家,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在农业方面,富国的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  相似文献   

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光靠市场自身不行 ,市场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 ,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要解决那些市场和政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必须在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 ,建立和完善社会协调的“第三只手” :即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公共道德协调机制。  一、社会协调“第三只手”的现实意义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 ,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在这样做时 ,有一只看…  相似文献   

9.
詹国枢 《奋斗》2007,(9):58-58
“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儿.是由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若干经济理论问题探讨苏星一、怎样认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发现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问题"揭示了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问题.市场经济具有道德性,其道德性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因而需要建立一种规范的道德体系来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市场经济?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完全放任自流的经济,就是国家和政府什么都不管,下面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切听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由经济,这就步入了理论上的误区。其实,这是停留在半个多世纪前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上。在凯恩斯以前的西方经济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经济学,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认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  相似文献   

13.
大凡经济理论,无论古今中外,总是同物质财富相关的理论。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曾经出现过无数的“富国策”和“富民论”,关系到多少国运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有一位名叫亚当·斯密的英国人,在220多年前写出了一本专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国富论”,成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开创性经典名著。同样,科学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具体实践,也应该产生自己切实可行的经济理论,才能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比较中,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邓小平经济理…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入阶段,主要以传教士和少数中国人为代表,简单介绍亚当.斯密及其理论;扩展阶段,主要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介绍并开始运用亚当.斯密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深化阶段,以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学者为代表,不仅出现了研究性的论著,而且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辅助读物。这个过程,反映了亚当.斯密理论深入中国社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 ,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已迈出关键一步 ,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配合这一形势 ,国内经济学界正在更为理性地研究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其走势 ,深入研究WTO组织的内部机制及其运行规则 ,为我国制定更为合理可行的对外贸易战略出谋划策。在这样一个时刻 ,结合加入WTO问题 ,重新认识和分析一下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将是极有益处的。迄今为止 ,指导国际分工、阐明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依然还是古典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是由古典经济学的开山大师亚当·斯密和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二人奠定的。在他们二人的比较优势理论中 ,斯密…  相似文献   

16.
绝对化的经济理性导致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经济理性是近代经济学鼻祖英国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斯密凭着自己对人性的观察,认为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经济人",都有理性的利己之心,主观上的利己心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展开竞争,客  相似文献   

17.
一、公共财政的涵义及发展所谓公共财政 ,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市场失效即为市场难以有效配置社会资源 ,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由于这些失效状态是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对资源予以基础性配置的前提下形成的 ,因而市场行为无力弥补 ,只能依靠诸如政府财政等非市场性手段来解决。公共财政理论的诞生是以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 ,公共财政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它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亚当·斯…  相似文献   

18.
两百多年前,资产阶级所推崇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这样评价劳动者:“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时间的经济学思考马传景自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的许多代表人物均对时间的经济学意义给予高度重视。亚当·斯密在研究财富的性质和源泉时,断言劳动时间是财富与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继承了斯密的传统,极其重视时间的经济重要性,曾指出"一切节约,都是时...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撰写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发韧之作。100年前,严复以《原富》为题,把它翻译介绍到中国来是我国学界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经济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迄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