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杨尚昆,四川省潼南县人(今属重庆市),长征路上任红三军团政委,和彭德怀并肩战斗,运筹帷幄,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湘江战桂军1934年11月中旬,长征红军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来到湘江。11月25日,中革军委(后改为中央军委)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为左右两翼展开,“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四夜”,以掩护中央纵队渡湘江。在这场著名的渡江之战中,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三军团,对手是战斗力很强的桂军。当时在军中有个说法叫:滇(云南)、黔(贵州)军两只羊,湘(湖南)军是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30日这天,桂军仅向三军团…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元帅留在巴西的外甥蒋八月1935年8月21日,右路军进军大草地。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以及中央纵队、前敌总指挥部等组成。8月28日,天下着毛毛细雨。负责后卫、收容的是彭德怀的三军团,其后卫部队正在被人们称为“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行溯滚滚的包座河上游急驰,艰难地翻过几座高山,为了赶路,没有喝一口水,没有吃一捧炒青棵面。忍受着口干、舌燥、肚饥,中午时分,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小村庄里.终于会见了彭德怀。 毛泽东一见彭德怀就急问:“叶剑英、杨尚昆来了没有?” “他们二人在司令部。” 毛泽东下马随彭德怀来到村子中央的一间房子,看见叶剑英和杨尚昆确在那里,毛泽东惊喜地说:“剑英、尚  相似文献   

4.
长征途中生活非常艰苦,改善生活只能靠打土豪,没有别的补充供给的渠道。但沿途地贫民穷,土豪也少。过了遵义,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打到土豪,他立即派人送了一点缴获品给担任五军团保卫局长的欧阳毅。五军团保卫局的同志因此打了一顿牙祭。到了另一个地方,五军团政治部打了一次土豪,分给保卫局一些东西,欧阳毅便把罗瑞卿和三军团保卫局长张纯清请来,又邀请了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招待了他们一顿。请他们吃完饭后,欧阳毅又送一条大鱼给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彭德怀还是老习惯地先问:“哪里来的?”欧阳毅回答:“从土豪家没收的。”知道不是买来送他…  相似文献   

5.
正1936年2月20日,为了打通抗日路线对日本侵略军直接作战,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等率红军抗日先锋军,从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抗日前线。3月25日,由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周士第任军团参谋长的红十五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五人团"指挥  相似文献   

7.
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俄界的时候,由于原属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林彪为副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样、周恩来组成5人团指挥军事,同时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因叶剑英从事与国民党的统战工作,朱德也于1940年5月回到延安,所以在八路军领导人中,一直坚守八路军总部的只有彭德怀和左权。自八路军总部1938年2月挺进太行山,到1942年5月左权牺牲,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彭德怀与左权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政治上互相信任:左权将心中的苦闷向彭德怀和盘托出,彭德怀决定直接向中央为其申诉彭德怀与左权同是湖南人,两家相距不过百里,两人均出生于贫苦农家。  相似文献   

9.
1930年6月10日前后,红三军团(前身为红五军)在湖北大冶果城山的刘仁八村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后为杨尚昆),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五军、八军和十六军。同年8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湘潮》1989,(4)
杜屏杜屏(1915—— ),望城县人。1936年入团,同年参加红军并转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统战部训练队队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连长、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第一支队2团参谋长,新四军1师2旅参谋长,“抗大”第九分校教育长,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21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1.
班佑伏击战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罗荣桓随三军团四师某营官兵艰难跋涉,胜利地走出草地,到达了班佑附近。长征开始时,罗荣桓为八军团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后,担任三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还任过总政巡视员。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党中央调罗荣桓回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在毛尔盖,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严肃批评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罗荣桓本应跟一军团行动,由于毛泽东有要事找他和罗瑞卿商量,一时无法追上一军团大部队,便随三军团4师某营一起行军。他和战士们…  相似文献   

12.
1930年6月10日前后,红三军团(前身为红五军)在湖北大冶果城山的刘仁八村成立,彭德怀任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后为杨尚昆),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五军、八军和十六军。同年8月23日,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县永和市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相似文献   

13.
杨尚昆是遵义会议的参加者,又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批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1935年遵义会议至今,杨尚昆是四进遵义城,三进遵义会议会址。 一进遵义城是1935年元月。1934年10月17日,杨尚昆和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接连突破敌军的4道封锁线,战功卓著,受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通令表彰。 1935年1月,红三军团驻扎在离遵义城20多公里的懒板凳(今南白镇)防卫。当他和军团长彭德怀同志接到开会通知后,立即赶到军委总司令部驻地。杨尚昆以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会上,杨尚昆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进入扎西后,又挥师东进。他和军团长彭德怀一起灵活机动地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率领红三军团与敌军浴血奋战,抢占娄山关,同红一军团一道二进遵义城,遵义战役歼灭敌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长征来到陕北。直罗镇大捷后不久,我入了党并从警卫连调到陕甘宁野战军司令部内卫班当副班长。当时司令员是彭德怀同志,参谋长是叶剑英同志。司令部从陕北的延长出发,东渡黄河,来到山西。此时,  相似文献   

15.
倪良端 《湘潮》2006,(8):14-15
几句见面话,拉近了留过洋而实践经验“不丰富”的杨尚昆与行伍出身、战功赫赫的彭德怀的距离1933年底,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派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从瑞金赶到红三军团报到。在军团指挥部,穿着一身褪色的军装,打着整齐的绑腿,面含笑容的红三军团团长彭德怀迎上前握住杨尚昆的手,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欢迎,欢迎你呀!我代表红三军团全体指战员欢迎你到任!”有点腼腆的杨尚昆诚恳地说:“带兵打仗我是外行,到中央苏区的时间也不长,望你多多帮助。”爽直、谦逊的彭德怀说:“我年龄虽然比你…  相似文献   

16.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叶剑英和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年长习仲勋16岁,他们早年在延安相识。当时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习仲勋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校长、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等职。当时,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两人交往并不多。建国后不久,习仲勋和叶剑英分别于1952年、1954年进京工作,由于两人主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护送高福源     
直罗镇战役后,毛主席已到陕北苏区后方去了,陕甘支队司令部还驻在甘泉县的麻子街。彭总、叶剑英参谋长、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中央保卫局长罗瑞卿等中央领导,仍在前方领导工作。那时我在总司令部任特派员,我的直接领导是罗瑞卿。我每天都跟随在彭总等领导周围工作。我一方面要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叶帅二三事     
2007年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回顾叶剑英元帅戎马生涯可以发现,他担任参谋长一职最多,以至于党外人士都叫他“叶参座”。在位于叶剑英故乡—广东省梅州市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馆里,当人们看到一百多件与叶剑英有关的实物、资料时,便会想起毛主席用来夸奖叶剑英的诗句:“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宋朝宰相)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