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战”前夕如果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几次关键时刻的拼搏,那么,德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对我来说正是一次决定命运的挑战。不说长远,就拿眼前开销来说,我一旦没被录取,我将要再等半年才能报考,而我的签证期限只有三个月了,也就是说,三个月内我没有考入大学,我将不得不再在银行存入足够一年的生活费(6000欧元),才能再申报学习签证,而我手中只有600欧元了,还有时间的损失……一想到这些,我心急如火。  相似文献   

2.
民工酒量大     
林华玉 《工友》2014,(3):48-48
正家里装修,要贴地板砖,老婆叫我就去劳务市场去找民工,到那里我才知道,那里的民工真多呀,我一去,顿时被他们围了起来,最终,我挑了两个民工。那个高一点的叫张凯,矮一点的叫刘明,他们干活勤快、麻利,手艺也不错,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我家的活干完了,还顺便将那些建筑垃圾清理下了楼。我验收了一下,很满意,为了答谢他们,上午我去市场买了几个小菜和一瓶好酒请他们吃饭,他们推让一番,也就坐了下来。张凯拿起那瓶酒看了看,说:"东家,这酒死贵还没有度数,喝着不过瘾,我可以拿  相似文献   

3.
《时代风采》2012,(11):58
问:我在银行工作,由于认为单位缺乏活力,前不久我又联系了一家外资银行,打算跳槽到新单位工作。听说辞职要提前一个月通知,我9月1日递交了辞职信。到9月30日正好满一个月。可是事与愿违,我的手续因部门领导的故意拖延而迟迟未办好,以至于至今我没有退工也走不了。我想问:现在我到底还需要出勤吗?答:企业的说法不正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您9月30日后就可以不再出勤了。因为您已经履行了员工辞职所要求的法  相似文献   

4.
郝金红 《工友》2014,(10):47-47
正汪菲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当实习业务员。汪菲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客户存款或取款,手续并不复杂,即使没有大学学历,经过简单的培训,也能很快适应。这天上午,银行显得有些冷清,汪菲正准备核算一下刚才的业务账单。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人径直走进银行,朝她所在的窗口走来。"请问您是取款还是存款?"汪菲很有礼貌地问道。"我要取一笔钱。"男子显得很焦急。说完,就将一张存单交给了汪菲。汪菲接过一看,这是一张定期存单,但还没有到期,男人急着要取出  相似文献   

5.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再见高晓松的时候,他不但是圈里著名的音乐制作人,还因为导演了一部《那时花开》,备受电影界的瞩目。走进大门上还贴着大红“喜“字的高晓松家,新婚燕尔的甜蜜气氛扑面而来。记:写《同桌的你》时是否有一个具体的“她“的形象?高:写东西的时候,肯定有一个你想的样子,但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写东西肯定是你从小到大的经历积累,哪怕是一个杯子,你写的时候也是你从小到大每天看到的,你才这样来写这个杯子,所以我没有什么具体的描写对象,而只是那么一想就写了。至于当时怎么想的,我可不知道了。其实每个人的“你“都很具像,他们唱时自己知道就行了。记:那么,现在的妻子有《同桌的你》的影子吗?高:我不会把文艺跟生活这么联系起来,如果那样,我觉得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拿生活对照作品,你就别活了!我生活时,永远不去想作品的事。  相似文献   

6.
幽默长廊     
成为“地理”CHENGWEI DILI 一天,一个歹徒持枪闯进一家银行。他对工作人员说:“不许动,谁动我就叫他成为地理!”旁边一个职员虽然很紧张很害怕,但还是纠正道: “应该是‘成为历史’吧?”歹徒说: “打上学那天起,我就讨厌历史!”  相似文献   

7.
鲍安顺 《工友》2009,(6):37-37
喜剧演员范伟解释幸福时说,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比我幸福,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比我幸福,上茅房就剩一个坑让别人蹲了比我幸福。  相似文献   

8.
《时代风采》2012,(11):58
问:我在一家公司从事业务员工作,因工作性质,平时经常外出,其他的同事也是如此。公司给予业务员较大的自由度,可以不计考勤,外出只需要口头或者电话告知经理就可以了。前不久我因为工资待遇问题和经理发生争执后,公司对我给予除名处理,理由是旷工、早退等行为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还向我出示了一份关于员工考勤和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9.
母亲·劳动     
候春煜 《工友》2014,(2):54-55
正母亲与共和国同龄,虽已逾花甲,但身体一直很好,干农活依然是一把好手。就拿采摘柑桔来说,她树上树下,身手比我还灵活刷快。尽管现在家庭经济状况已大有改观,可她还是闲不住:管理百株桔园、播种时令蔬菜、饲养生态年猪、料理一家人的吃喝浆洗……一天到晚没个闲时。然而,这伴随她一生的勤劳品格,却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让我深感负累和伤痛。我的婴幼童年时代是常常被母亲忽略的。那时正逢全国上下农业学大赛,母亲把全部青春激情都献给了集体生产,没日没夜就为争取放一颗"卫星"。父亲也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很少顾家。这些都是爷爷讲给我听的。爷爷还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中奖话题     
自从有卖奖券开始,我便开始乐此不疲地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运气总是很背。不论是彩票,或是即开型奖券,我从未中过彩头。某一天,是朋友的生日。我们一帮人满街乱转,有人起哄买奖券。朋友拿了10块钱买了5张,我就拿了一张刮开。发现中了最末等的两元奖,接着又拿一张刮开,还是两元,刮到第三次便什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超短小笑话     
《工友》2008,(8)
女:"只要有钱,我嫁给谁都行。"男:"银行的保险柜你嫁吗?"我妻子想减肥,所以她每天都去骑马。结果,马一个月之中瘦了40斤。病人:"医生,你把剪刀留在我肚子里了。""没关系,我还有一把。"  相似文献   

12.
聊博一笑     
《工友》2014,(10):62-62
正加油一天早上要去上班。一打开车门就看见老婆写给我的纸条:"一定要加油哦!"旁边还画了个心,当时我就感动了,心里默默地发誓:"老婆,我一定会努力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的。"15分钟后,在高速公路上,我的车因为没油被拖到了服务区。这么长 朋友去河里钓鱼。中午出去,晚上才回来。我问:"钓到多少?"他做了一个"八"的手势。我说:"八斤?"他摇摇头。我又问:"那是八条?"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企业是2000年11月由原国有纺织机械厂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刚开始我和全厂大部分职工一样,有过担忧,有过彷徨。两年过去了,我们的担心变成了舒心,我们感到,改制以后强多了。就拿我来说,去年我可算得上是三喜临门:一是被公司评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8,(2):39-39
我去年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我以为埋头苦学了十几年,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可走入工作岗位后,我却非常失望。我被安排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天天干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每天的工作琐碎重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打水、擦地、拿报纸、复印材料、誊写文件……办公室里的一个潜规则就是,这些脏活累活永远是给新人准备的。我一直在做着这些“初中没毕业都能做的无聊事情”。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时常还会面临无端的批评、指责。  相似文献   

15.
《时代风采》2013,(8):29
问:我于2011年6月进入某公司从事挡车工工作。刚刚进厂时,公司考虑我无工作经验,便只和我签订了进厂协议,并收取了300元的押金。协议中,写明了我是学徒挡车工,半年时间只能拿学徒工资,日常工作被定性为培训学习。同时,  相似文献   

16.
体力劳动者     
杜福全 《时代风采》2012,(11):49-50
因为家里在改造房子,最近半年多来,我基本上每天都在从事体力劳动。照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估计还要做两三个月的时间。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从事体力劳动,但自从我参加工作以后,除了偶尔回家时帮父母做点农活之外,就很少做其他体力劳动了。这次家里改造房子,因为我们手里没多少钱,就尽量自己去做。现在的行情,随便请个小工,至少也要付人家100元左右的工钱,而我一天的工资也就60元左右,还不够付一个小工一天的工钱。我每天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多少还  相似文献   

17.
曹祖兴 《农村青年》2007,(10):39-39
编辑您好: 我是于1997年结识《农村青年》的,那时我刚刚走出校园,暂时还没有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村干部的父亲从村委会给我带回一本1997年第9期《农村青年》。随手翻了翻,我就被其中精彩的内容和贴近农民生活的文章吸引住了。记得那天中午,我都没顾上吃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就读完了。  相似文献   

18.
《工友》2008,(4)
我就读的是一所民办大学,这所不起眼的大学里居然有着一个很大的图书馆。然而到这里读书的学生很少,大家都忙着谈恋爱、上网和打麻将,谁还有空来这读书呢。时间长了,我发现很多时候在图书馆读书的就只有我一个人,我更为自己骄傲起来。世皆浑浊,唯我独清,让他们堕落去吧。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一封恐吓信     
张艳霞 《工友》2014,(7):46-46
正刘局长早上收到一封信。信不是邮局送来的,上面没有邮戳。信封的空白处,只打印了几个字:刘局长收。信的内容很简单:刘局长,你做过的事儿,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如果你不想我把那些事儿公开出去,你就往这张卡里打5万块钱,我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信末,留的是一家银行的账号。刘局长坐在沙发前,想着自己做过的那些事儿会不会产生的疏漏。上个礼拜,和张老板在一个秘密地点见了次面,期间收了点现金,应该没人看见。上上个礼拜,李老板把自己的关照费给送了来,去的也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人肉闹钟     
翟杰 《工友》2015,(2):59
几十年来,我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但从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有让母亲充当过我的闹钟。一次招聘会的间隙,几位应聘者在闲谈,话题围绕着"闹钟"展开。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首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说,上半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招聘会,晚上睡觉前,自己明明在手机上设定好了闹钟,第二天愣是没响,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伴随着自己的甜梦白白流失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重要事件,她必定将家人的手机统统拿过来,分别设定好叫醒时间,以防万一。此举果然奏效,再没有出现过"闹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