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总体走势仍将是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前苏联解体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的军事压力基本消失,中印紧张关系在冷战后得到缓解,使我国西南方向的安全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悬而未决,一些潜在的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由于美国在亚太战略中加强了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强化对我周边地区的渗透和干预,给我国的周边安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东北亚安全形势喜忧参半近期以来,朝鲜半岛出现了有利于稳定的趋势。首先,美朝改善关系的步伐加快。美国认为:朝鲜现已渡过危机、走向稳…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瑞 《前沿》2014,(21):37-40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军事强国加大军事装备研制,军事技术力量发展失衡加剧,传统安全威胁没有缓解,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安全环境变化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国防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正确认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事关国家安全战略实现的重大问题。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对我国地缘政治环境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济发展战略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处于东亚,东亚地区在我国周边安全总体格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东亚地区是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国际安全问题最为敏感、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均视东亚的区域战略为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因而使东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区域.把握大国东亚战略的走向,对于我国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东亚氛围和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瑞记 《前沿》2003,3(6):120-123
冷战结束后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成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安全的重要根源。我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 ,调整我国外交战略 ,维护国际战略均衡。本文认真分析了美国这个潜在的威胁 ,指出了我国外交战略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并就新的形势下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走向 ,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一项艰巨任务。为开发西部 ,中华民族奋斗了几千年。新中国于 2 0世纪的 6 0、70年代开始了西部开发并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相应调整了周边外交策略 ,营造了一个符合自身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周边环境。90年代末 ,中国再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前我国周边环境总体形势相对稳定 ,但在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许多重大隐患。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有必要制定适应当前形势的周边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南海的主权纷争问题正成为这一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热点,它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以及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围绕南沙群岛进行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并不仅仅是国家周边领土或资源归属的争端问题,它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民族统一大业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南海地区的形势变化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深刻变动,海洋权益争端日益突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策略主要包括:确立现代海洋国土观念与安全观念;完善海洋法律体系与维权机制;推进国际海洋合作与周边海洋外交;深化台海双方海洋维权合作;强化海军建设与海洋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9.
《北京观察》2012,(12):5-5
11月20日,市政协文史和学纠委员会举办报告会,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徉青作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问题实质上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政策选择问题。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已由过去的总供给不足转变为总需求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与客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本文着重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发展的战略重点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16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将进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美国是当今自称“具有全球利益”的唯一超级大国,其全球军事部署的大调整,必将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一、二战后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沿革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这次军事部署调整的机缘,有必要首先弄清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的发端与沿革。从二战后至冷战结束,美国海外全球军事部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与形成时期。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约为15年,从二战的终止年1945年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下野年1960年。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冷战后的对华政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和调整已基本定型,即在实行“全面接触”的同时对中国进行多方遏制,并体现在我周边各个地理方向。在军事上,美国依然保持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军事存在,进一步加强与日、韩、菲、泰、澳等国的联盟关系;美国军事战略提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国当今地缘政治、军事等关系时,常常涉及“战略方向”。战略方向,是根据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确立的军事战略进攻方向或防御方向。在中国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以及周边国家和世界强国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战略方向是不同的。研究当今中国的战略方向,不得不对历史上战略方向的确定和变化有所了解和借鉴。在判断和把握当今中国战略方向上,保守僵化或变化不定,都是不可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军事变革大致可以分为观念转变、战略更新、体系调整等三个阶段。启动这次新军事变革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反映,是中国从关注自身到关注周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之后愿意与周边国家共同改写东亚未来发展命运的战略举措。中国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回应了东亚地区客观发展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明润 《前沿》2006,(7):87-89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世界军事领域引发了一场新的变革,其实质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我军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应对举措,调整和充实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军队院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历史使命。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关系的需要,我军院校培训体制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一部分学历教育院校改编为军事任职教…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认为实行持续发展战略是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合理模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作为环境保护主要手段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与这一要求差距颇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环境立法予以调整,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一、更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颁行于1989年12月2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环境法体系中占…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历史尤其是战争史发展的进程看,大国的崛起总是与军事科技的发展相伴而行。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进入新的时代,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而国家的总体安全战略应在一个新的基点得到深入思考。开创军事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新形势下我国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达成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对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应与亚太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实现.依据中国目前所处地缘政治情势,我国应推行全方位睦邻、富邻、安邻外交,逐步巩固和扩大一个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带.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应当重点经营的地区,与东盟关系的进展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可以说,世界诸大国中,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最为恶劣。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分布着利害交织的15个国家,其中2个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8万多公里海界对面的6个国家中,至少有4个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爆发,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种严峻形势更加凸显。当前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