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今的改革是一场涉及整个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社会变革。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要求社会系统作出相应的变革,组织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变革,不变革的组织就像不变革的社会一样是没生命力的,最终将走向衰退,甚至消亡。 组织变革会使组织的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新的工作岗位的产生,新的分配制度的确立,都会对职工产生一定的压力。职工作为组织的能动因素,是组织变革的执行者,也是变革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承受力)与组织变革的成败密切相关。首先,职工的心理承受力制约着变革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发展,许多企业组织和公共组织面临变革原有的组织结构、组织传统和领导方式的严峻挑战。如何领导组织变革,成为西方领导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当代西方组织变革的若干新理论从变革目标、变革阻力、变革阶段、领导变革采取的组织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变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变革,只有人的转变才能保证其组织变革的持久与成功。通过学习新的理论范式,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力;通过改变领导方式,给员工授权赋能,提高员工行动力;通过加强组织学习,提高员工适应力等新举措,激发员工的变革与创新精神,从而使员工活性化并进而实现组织的活性化,这是通过变革赢得组织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内在本质上看,组织变革是一种组织学习行为,但从外在形式上看,是组织学习推动了组织变革。把握组织变革的关键脉搏,离不开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5.
对妇联组织变革动因及其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党的执政方式与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组织约束机制和资源获取方式的变化,全球化下国际妇女组织运作模式的影响,民间妇女团体大量涌现引发的组织竞争合作格局的改变,妇女群体利益需求多元化的挑战以及组织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与强烈的变革愿望是妇联寻求组织变革的直接动因。实现这一变革的途径包括重新调整和发展妇联组织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熏拓展妇联组织的职能熏实施资源开发战略熏对妇联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和组织功能进行渐进式变革熏使妇联组织在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中获得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充分释放数字时代的技术治理效能,关键在于推动“组织—技术”的适配性变革,即通过主动的政府组织变革,优化科层组织在结构、目标、关系等维度的实际运行,以匹配技术固有的工具理性、事本主义和刚性约束特征。济南市在建设“群众服务网”“政务服务网”“智慧城市网”有机融合的数字治理网络过程中,主动推动需求驱动、权责协同、法治规范的政府组织变革。研究表明,由此优化的科层组织,匹配了技术的工具理性、事本主义和刚性约束特征,发挥其引导结果导向、问题导向、标准导向治理的效能优势,并消解和规避了技术内卷、表层治理、僵化执行等治理风险。这提供了实现“组织—技术”适配性变革的可行进路。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视角下公共事业单位的组织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公共事业单位都必须不失时机地推动单位组织的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变革的一种手段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源视角下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共事业单位的影响,提出了组织变革中一些应注意的问题,这对我们解决组织变革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需要对接外部资本并使其有序发挥作用。本研究借鉴组织变革理论,基于一个营商环境形塑的典型村庄Z村的考察,构建“破冰-变革-稳固”治理过程理论分析框架,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在推动基层治理变革过程中形塑营商环境的过程及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资源向村庄聚合的有利外部环境下,村庄可以通过三个机制实现营商环境优化:可信机制形塑营商制度环境,专业化机制塑造营商服务环境,可见性机制培育营商人文环境。研究还发现,通过创建村民内生性组织,可以创造性地提升村民组织化程度;以“阶梯式”多重组织信任交叠,可以持续降低资本入乡交易成本。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社会力量嵌入基层治理变革,并推动乡村营商环境形塑的逻辑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认同、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与承认是近些年来兴起的重要学术话题。在历史的维度上,可以看到,农业社会中的家元共同体中所包舍的是群体认同的形式。到了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用“自我持存”的斗争消除了群体认同,并使承认关系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性关系。然而,工业社会的承认关系出现了异化,以致造成了自我认同、相互承认与普遍斗争共存的矛盾局面,并在社会组织化的过程中将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编织进了一张斗争之网中。要终结工业社会普遍斗争的状态,就必须从组织变革入手,通过合作制组织对官僚制组织的替代去实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而实现对工业社会中的认同与承认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得以实现,乡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乡村治理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统合能力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引领、组织嵌入、利益整合和价值塑造。“政党统领社会”分析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特质的生动呈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传统的总结与提炼,是对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性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取得成就的内在机理,而且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1.
薛锦 《电子政务》2005,(21):19-26
本文以社会信息化为背景对政府管理变革进行分析。首先对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一般理论研究进行概述,接着对信息时代政府管理变革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对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变革的促进和支持、政府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围绕析政府管理变革趋势,对实现政府治理转变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蔡小慎  贺利军 《前沿》2004,(1):9-12
“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在于它从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要求党和政府实现最广泛的社会价值。而行政组织变革的各项动因原初动力 ,即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和职能 ,提高行政效率 ,创造更多的行政产品 ,真正实现人民利益 ,其实质也是围绕“三个代表”的精髓展开的。文章重点论述“三个代表”思想与行政组织变革的方向动因、目标动因和价值观动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根基于唯物史观“人的主体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人的主体性及其创造价值,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旨归,即党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其价值方向、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其价值目标、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其价值尺度、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解放为其终极价值目的。为实现其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变革中国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继往开来持续构筑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共产党人应做讲正气的表率迟浩田中国共产党成立75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具备的坚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组织的柔性化和快速反应已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方向。“网络化”企业组织模式不仅实现了这两点,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多元化,这种企业组织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下市场环境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党内治理是政党改革自身及其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环境和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公量社会的兴起对中国共产党内部治理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合乎逻辑的选择是变革传统的党内治理模式,实现党内治理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柔性化组织的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化组织是当代组织变革的新趋势。柔性化组织所隐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为:组织边界网络化、管理层级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化和组织环境全球化。  相似文献   

18.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个具有人类关怀和全球视野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当今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基于中国特色政党治理的价值理念和治理范式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面向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自信和奋进的新姿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政治组织,特别在新中国建立后,是长期合作、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表明了新中国政治发展、社会治理和政权建设的和谐、民主性质。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常态,在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才出现的革命或剧烈变革,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具有重大作用,但不可能是经常性的。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治国方略的提出,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而且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也必须依法进行,充分体现了在新时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当然,依法治国给党的执政方式带来变革,党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去适应这场变革,这是党要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执掌着政权,但依法治国,这就明确的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党不能取代政府和社会经济文化组织而直接从事社会管理、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那么,到底党如何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