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何秉政 《春秋》2010,(6):16-19
老老苍苍竹两杆,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直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这是南京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书画家、全国书画鉴定专家徐石桥先生,在赠予号称"江南颜体第一书"、我的外祖父林伯众先生的一幅画作中的题诗。  相似文献   

2.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只是彼老人家一生只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不要说未治过大国,连小县也未治过,倘若也去挑一下这“担子”,那股潇洒味就难说了,纵然“烹小鲜”恐怕也会食而不知其味了。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人权》2011,(2):40-41
"找不到党组织"、"单位拖欠工资法院不立案"、"遇到工伤事故",昨天这些还在困扰非公企业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今天在鸿安大厦的社会工作站能得到便捷而高效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江南水乡青浦,自古藏书之风盛行。上海历史上第一个藏书大家,北宋庄肃于白鹤镇藏书高达8万卷,遂筑“万卷轩”藏之。千百年来爱书、藏书成为青浦人文的独特景观。据统计,目前仅古镇朱家角就有民间藏书30多万册,特色藏书户20多家。丰厚的民间藏书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青浦区图书馆现为上海中心图书馆青浦分馆,已实现文献通借通还,资源共享。馆藏特色为吴越文化文献,年接待8万人次,书刊借阅16万册人次,常年举办征文、演讲、书画等各类读书活动。为了使图书馆进一步向社区扩展,方便居民就近还书,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该馆新近推出了“社区还书…  相似文献   

5.
书屋铭     
我生于贫困的农家,家里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藏书。不知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还是窥探到书中世界的新奇,从小时候起,我便热烈地爱上了书,直到参加工作至今。我本书痴,惜书如命,珍书为宝,情愿与书终生相守。爱之愈深,读书的心情就愈切。尤其惬意的是夕阳西下的傍晚,独自一人,搬起小凳,置身于那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绿草茵茵的山村小溪旁,捧着自己喜爱的书,走入让人心醉神迷的世界,那种忘我的心境,大有古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无尽乐趣。无论走到哪里,对于书,我都凭着兴致去读。逛书店、转书摊,胜似游…  相似文献   

6.
熊丙奇此前几本书,我曾勉为其难,写过两次序。私下巴望他可以休矣:作贱教育的"好汉"谁在乎批评?谁读这类书?且看过去数年他所揭示的种种问题,只见得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然而丙奇不知吃错什么药,他对教育的批评也竟变本加厉了。  相似文献   

7.
慈溪:百姓课堂经常跳健身舞,但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舞蹈的形体语言;喜欢创作歌曲,但不知道表现技巧;想画画,却不知从何入手……在慈溪,这样的百姓"玩家"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玩得高兴、玩得专业?慈溪市文化馆开设了"百姓课堂",免费对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思想,学界讨论不多且欠深入。我们认为,《史记.天官书》是该思想的集中体现,由其中的"三五"之说可知,"究天人之际"思想的实质就是究"天命",重在探究人类社会变化特别是"王权更迭"是如何受"天命"支配和控制的。司马迁推究"天命"最主要的手段是《天官书》所阐述的星占学,此外,还有历法、日者、龟策、封禅等。尽管司马迁有怀疑"天命"的个别论述,但就《史记》全书的基本思想来看,司马迁是相信"天命"的。  相似文献   

9.
带有"天才少年"、"我的奋斗"等字眼的成功励志类书籍,可能是市面上最为畅销的一类书。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年轻人渴望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自然就十分关注成功人士的背后"秘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撰写的《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文译名:《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恰恰是这样一本探讨成功"秘方"的书。该书2008年底一经出版,  相似文献   

10.
书坛三问     
时下的某些出版社,"创利"成了惟一的追求目标;"码洋"则成了被扭曲的"文化GDP"。一问:"书模"与书何干?纵观全球,"模特"只与物质类消费品的推销有关,如"时装模特"、"汽车模特"等。而图书,尤其是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因工作需要,近日去一些单位图书馆查找群众工作方面的书。结果发现,关于衡人术、权谋术之类的书倒有不少,关于如何做群众工作的书却寥若晨星。失衡的藏书比例,反映出一个问题:今天在我们身边,研究群众路线的人少了,对群众工作的重视轻了。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7)
正《四季访书》钟芳铃湖南美术出版社定价:88.00元"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钟芳玲,一个多年遨游书世界,以读书、访书、说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赏书、品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她将自己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相继记录成集。近日,其第四本著作《四季访书》出版上市,再  相似文献   

13.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白译: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每天还要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9,(12):44-45
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申奥六鳞》,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震动,作者只是暗示国际奥委会资深中国委员何振梁不该享有"体育外交家"、"奥林匹克外交家"的美誉,只是"由于宣传走偏,人们都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相似文献   

15.
江湖险恶,官场也险恶。有那么一种贪官为清官"跑官"的法子,不知列位有无听说。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藏书。我的书房四面墙壁都是书橱。这是我最为自豪的财富。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恒久。书房对于我不亚于生命的一部分。因为.那是收藏知识的宝库,是缔造思想的摇篮。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相似文献   

17.
养生靠书     
信口开河的"养生专家"张悟本"栽"了,但风靡内地的"养生保健"热,却并未降温。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型书店在售的各类养生书达六千余种;平均每六本畅销书中,就有一本是养生书。  相似文献   

18.
钱国宏 《乡音》2014,(7):49-49
"闲来无事不从容,信翻图册沐春风。书小难遮香气酽,醉了春秋醉夏冬。"朋友写给我的这首诗,是对我多年痴迷"小人书"的真实写照。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谈起它,很多人会如数家珍且怀有一种亲切感。我更是不例外。我收藏小人书已近20个春秋。这些年来,我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收藏了数万册各种开本、题材、品相的小人书,装了满满三大书柜。谈起集藏的初始原因,大致有三:缅怀流逝的岁月。童年时与小人书相濡以沫的那些日子,  相似文献   

19.
1951年11月浙江图书馆收到了嘉业堂主人刘承干的来信,信中写道:“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为发展新中国杜会文比事业之需要。”自此,坐落在湖州南浔镇上的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古籍书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鸭子变不成天鹅,但可以抢到天鹅的池塘。"这句话,写在陈文定著《从底层滚出来》(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的封面上,和这句话呼应的,便是书的副标题"文盲周立太何以名值千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