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初的一天,大地升腾着热气,树木透露出绿意。我从北京回长春,上火车前就盼望着遇上个熟人。一开车门,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坐在车厢里。我情不自禁地喊道:“立兴!”他也同时喊出我的名字。他是我省原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崔立兴同志。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的一位熟人从外地来京,谈及他曾去华东,游苏州园林,访严子陵钓台,观黄山云海,赏太湖烟波。游罢江南,他又北登泰山,并去荣成看了当年秦始皇游踪所至、李斯挥笔书碑的“天尽头”。我问他:“如此海逛,开支多少?”答曰:“顺便都有点能沾上边儿的公事要办,只花门票钱。”  相似文献   

3.
呵!圣地的守护神——记陕西省优秀公安局长刘永岗刘风梅权王军初闻刘永岗的大名,是在一位朋友处。他告诉我:“延安市宝塔区人大一副主任想托熟人为其外孙办户口,熟人告诉他:你自己去,只要手续齐全,二十几分钟就办妥了。”在这位人大副主任的印象中,办一个户口,不...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向我诉失恋,我第一反应竟然是错愕:啊,你爱过?当真?他的恋爱史,在熟人间被当笑话传。他人不坏,却有不自觉的刻薄。朋友圈里有个爱好琴棋书画的胖女孩,到他嘴里就是:傻大姐颜,林黛玉心。自觉是隽语,当人家面反反复复说过好几次。一次他去开会,散场时天降大雨,同行者中有急着要回家喂奶的新妈妈,不得已开口请他捎一程,他一口回绝,轻轻拍一下副驾驶座位:"这个位置,我只留给‘她’。"大有一言千钧之势。后座还有三个位置呢。新妈妈想反驳又脸皮薄,眼泪都快打转了。  相似文献   

5.
正超: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你们行后,我并不觉得忙。只天津一日行,忙得不亦乐乎,熟人碰见不少。恰巧张伯苓②先一日逝去,我曾去吊唁。他留了遗嘱。我在他的家属亲朋中,说了他的功罪。吊后偕黄  相似文献   

6.
从兵团战士到经济学家李建中,乃颐那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一位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熟人谈起潘照东来如数家珍,眉飞色舞,当时,我心中便萌生出一个念头,找机会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位当年的兵团战士。踏着雪后结冰的路面,登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办公大楼,走廊里正巧遇到了潘...  相似文献   

7.
缘分     
5年前的一个夜晚,孙永贵梦里成了凤城人。4年后,他从鞍钢被选派到凤城市做了分管科技的副市长。熟人说,这是缘分。 从鞍钢来了一位副市长的消息不胫而走。闻名全国的特大企业鞍钢在凤城百姓的心中是有着相当高的位置的。这回可以攀一下鞍钢这个“高枝”了,急待发展的凤城人  相似文献   

8.
李伶 《湘潮》2007,(11)
他是我军首次授衔的将军中唯一的一位外国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双重军籍、双重党籍的"双籍将军"。他是国际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越友谊的传奇纽带。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他在弥留之际曾这样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却对不起我心目中的那个中国女人。"他的半身铜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亲自”说     
日前去浴室,刚进门便有位熟人笑问:“亲自来洗澡呀?”当我惊诧之际,满座已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一句笑话。接着便有人谈到,时下这等笑话很是流行,“亲自  相似文献   

10.
同事们称他是公家的“铁算盘” ;熟人朋友称他是不开窍的“铁面孔” ;亲戚家人怨他是没有人情的“铁心肠”。也正是凭着这“三铁” ,使他在金钱堆里走得端 ,行得正 ,请看 :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像一片落叶飘然逝去,但他给后人留下的精神却如松柏那般长青……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人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就是曾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叱咤风云几十年,做过中央领导,在晚年似平民百姓而默默无闻的李雪峰同志。李老已于2003年去世,我为他做秘书服务了17个年头。我们曾朝夕相处,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呼唤我"小赵、小赵"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有时坐在他书桌的对面,有时坐在他的病床旁,听着他对往事的述说,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炎热的夏日,去邮局办事。因为常去,关系很熟,局长问我:"这么热,受得了吗?"看他坐在空调旁,我便调侃:"这么热,农民也得下洼锄地啊!"一位熟人顺口道:"赤日炎炎似火烧,田中禾苗旱枯焦。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揺。"我改了一下末句:"公子王孙吹空调!"众大笑。人生,其实是在"比"中度过的。在学校比成绩,在单位比工资、比级别,甚至死后比悼词的评价。在官场也有比,而且往往是"两比"。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相似文献   

14.
小城里,提起朱老板的"福记西服",无人不晓。据说,朱老板有一件"法宝"——一件西服。朱老板说:"这件西服是我早年在上海开业时做的。有一天来了位顾客,拿着料子要我为他剪裁。我一看布料太差,跟对方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初冬,当我到海军第一任司令员萧劲光大将身边,协助他撰写回忆录时,将军已年过八旬,已经结束了60年的戎马生涯。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职位上退下来,也已多年了。 将军在他的卧室里接待我。他坐在紧靠床头的一把沙发椅上。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但见他满头银丝,眼帘低垂,双手疲惫地搭在沙发椅的扶手上。我脑海里顿时闪现出五十年代第一次见到将军时的情景。那时他刚50出头,魁伟的身材着一身笔挺的海军大将制服,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走起路来一阵风,真个是英姿飒爽,威仪非凡。如今,坐在我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位老者。我心底不由发出一声叹息:岁月无情啊!将军老矣! 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将军虽然身衰体弱,步履艰难,记忆力也已严重衰退,但他的心依然是热的,视力、听力都还好,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很正常。他还在关心部队建设,关心后辈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面的水渍,而且每擦一下,都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他帮着找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位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  相似文献   

17.
前年春节在回国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位黑人——西非某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中国问题。他给我两点深刻印象:一是他的素质大概不算高,当然这不是因为他一身落魄商人的打扮,而是他不停地找空姐要酒却不喝,最后把六七瓶酒都装进旅行包里带下了飞机。另一个印象是他对我说,中国发展太快了,但是中国人还没  相似文献   

18.
一封感谢信     
2005年12月30日凌晨。沈阳北开往北京的K54次列车第8车厢里,一位老人醒来后,再也不能入眠。昨天夜里发生的一幕幕,在他的脑海里不断涌现。他心情越来越激动。他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真挚的感情让构思的过程变得简单,他很快有了思路。拿过旅客意见簿,他认真写道:“我耄耋之年87,离休干部已古稀。路遇铁路好同志,党的教导记心里。优质服务真热情,雷锋精神牢牢记。问寒问暖真周到,正规换铺按纪律。我唤他为‘活雷锋’,敬请领导多赞誉。”落款是“河南省兰考县人大原副主任张知新”。事实上,这位老人不仅确实具有上述身份…  相似文献   

19.
张雨生 《唯实》2001,(10):69-70
“庙难进,神难拜。”老百姓这么形容到某些政府部门办事的难处。政府部门的公仆们则流传着另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怎么麻烦怎么来。” 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位熟人之口。他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大半辈子了,至今还没有带长。他苦笑着,摇着头对我说:“这是一句自嘲的官场戏言。说是戏言,也未必不是实情。‘为人民服务’是写在墙上的,挂在嘴上的。‘怎么麻烦怎么来’,是记在心底的,切实奉行的。”初听,我以为他是发牢骚;细想,觉得这句话还真有代表性。 恰好乡下来人,讲了一件事。 一位农民住在山里,女儿上学每天得出山进山…  相似文献   

20.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一个将军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他浓缩了历史的精华。1988年,晋升为上将的李德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将军。在烽火岁月里,他屡建奇功;在和平年代里,他由军人走上政坛,在扑溯迷离的政坛上,叱咤风云。他是将军们的代表,他浓缩了中国现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