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跟周恩来有一段著名对话,毛泽东说:我们现在是进京赶考,进京赶考,希望我们能够考得及格、合格,不能退回来,不能学李自成。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西柏坡,重温了这段对话,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  相似文献   

2.
林伟 《求贤》2008,(1):10-10
曾记得,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5.
初冬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面对土墙泥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重温毛泽东当年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同志说:“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领导干部做起!”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时所作的重要讲话,不由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是在进京赶考,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史》上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同甘苦”。由…  相似文献   

6.
<正>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历史上“赶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共产党人又是如何看待“进京赶考”的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今后党的工作重心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后(即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毛泽东在3月23日乘车离开西柏坡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接着他又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并在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把进京建国和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喻为一场新的“考试”。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之际,回顾党的历史,重温“两个务必”,对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党的历史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进京赶考,要考个好成绩,决不能当李自成。”1949年3月,由西柏坡挺进北平前夕,毛泽东说的这句严肃的玩笑话,在纪录片和回忆录中被反反复复提及。对于李自成这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特殊情结。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20):48-58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刚刚在党的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率领中央书记处--55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 在这里,胡锦涛发表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坚持艰苦奋斗成就伟业的艰辛历程,把今天党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形象地比作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进京赶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五十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开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之后,毛泽东率-解放大军向北京进发,临上车,向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带领书记处的领导同志考察西柏坡,重温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把新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工程,比作一场“继续的考试”。  相似文献   

12.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  相似文献   

13.
速览     
7月11日,习近平再访西柏坡,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自己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  相似文献   

14.
2003,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就是一个接一个危机的考验。危机正如考题,首先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这不禁令人想起胡锦涛同志就任总书记不久,在西柏坡毛泽东说出“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一名言的地方,胡锦涛总书记形象地比喻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今天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相似文献   

15.
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论断,它使我们党在巨大胜利面前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全党“进京赶考”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考察西柏坡,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并指出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西柏坡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竣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同志的告诫高屋建瓴,意味深长。可以说,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所处历史方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3月23日,"中国梦·赶考行"——省级领导干部集体学习教育座谈会在西柏坡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的伟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的"赶考远未结束"的谆谆告诫,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进京赶考,不做李自成。今天,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倡导全党同志要重温“两个务必”,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言近旨远,意义重大。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9.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的临行前,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啊!"片刻之后,又凝视着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顾名思义,指赶到京城参加考试。"赶"即"急、快,及时到达,抢时间";"考"即"考试"。进京赶考,包含着古代学子们的追求与梦想、辛勤与付出。赶上者考试;赶不上者,视为弃考。考者,能金榜题名,也可名落孙山。毛泽东同志把即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比喻为"进京赶考",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