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化危机的文化解释陈立旭在当代中国文化(尤其是高雅文化)危机原因的讨论中,人们一般着眼于从市场机制对文化消极面作用方面去解释。我认为,文化(尤其是高雅文化)的危机在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已经发育或开始发育的国家都曾多少经历或正在经历,而其在汉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20):4-5
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民本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历史传统。同时批判地改造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又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民主性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对它的核心内容、重要发展与深厚基础作粗浅探讨。一、核心内容: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在谈论政治的文化意蕴时,总是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方面展…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分期──兼述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追求文化传统现代化的过程高令印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文化,主要是指尧、舜、禹(传说时代)至夏、商、西周时代所形成的,由西周的周公进行了综合和总结。一是他把原始的天命论解释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打破...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最近,我们深人溆浦、辰溪、新晃、中方等县(市、区),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县乡(镇)村三级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是人民的自信,是人民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一过程重在强调人民主体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非凭空而来,它一方面是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同时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来丰富自身。这一过程则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在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文化自信基于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依赖于人民对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纳与融合、取决于人民对先进文化的选择与认同。  相似文献   

8.
万蓉华 《世纪桥》2023,(9):17-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不同的文明中,有不同的思想特质。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植根中国,在中国不断实现飞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在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具有共通的实践观点,看待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观点相通;运用的方法都是思辨和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承认事物的发展、对立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大步跨入市场经济时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这一历史跨越.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政治变革、社会结构改变、文化冲击与震荡,都将久久地留在我们身后几代人的记忆中。许多旧日的辉煌正在我们眼前消失,许多新鲜的苗芽正在我们目下生长,我们正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文化转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任何文化选择,都会给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打上印记。因此,我们有必要回答自己和后人:在币场经济时代.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确立一种主导的文化价值取向,选择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是建设市场经济时代新…  相似文献   

10.
正在革命风暴中诞生的中央苏区文艺,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红色文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极力反对传统文化中的旧文化、封建文化、地主文化和封建礼教等内容,另一方面主张利用传统民间文艺形式进行革命化创作,并开始初步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民间文艺相融合、外国文艺与中国实践需求相融合的文艺创作方式。虽然此时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型文化观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文化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对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科学总结和创新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对国外文化的开放性之高度统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到全新境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发展繁荣中愈益彰显其真理品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养料,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才实现了文化主体的转换:确立了新的文化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主体——统治阶级。中国文化主体的转换,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现代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顾杰 《学习月刊》2011,(23):9-10
中国有句俗话:“一把软草可以捆住一捆硬柴”。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家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提高国家文化竞争的软实力?在人民群众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如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此作出了重大部署,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熊光清 《学习论坛》2009,25(12):54-57
外来文化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选择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质量,拓宽了跨文化交流的空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消极影响方面看,外来文化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其中不良因素的进入会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压缩民族文化发展的空间,对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的,中击。我们一方面应当以积极健康、宽容大度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增强本民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外来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政治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创造物的文化,早已成为我们人类生活、精神栖居和情感信念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类生活。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的世界和生活越来越文化化了。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工业发展以及信息业的突飞猛进,更使文化走向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相融而又相悖的多元文化结构场。随着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文化似乎有日益产业化的趋向,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体资本构成中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盛会,也是世界文化盛会。北京奥运会,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的特色。中办会徽形似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结”,“中国结”体现了中国人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也象征着世界人民团结协作的深刻涵义。吉祥物五福娃,把中国的金、木、水、火、土的哲学思想,与奥运五环相匹配,这是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最精彩的结合。奥运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李彦国  杨宪坤 《奋斗》2011,(1):36-37
编者按:“富了脑袋”才能“富钱袋”,才能“富生活”。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得到文化方面的“实惠”。在文化兴省的大旗下,黑龙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大餐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同时,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据此,毛泽东明确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选集》第。卷,第624页)由此可见,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相应的文化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目标,无疑是对中国现实民主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乡村文化之本,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随着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等现代文明走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乡村文化价值建立和追求也逐渐有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与表达。构建乡村文化理念,既是对农村精神文化扶贫的实践,也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备条件,同时坚持文化扶贫也是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6,(6)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且得到延续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稳定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注重和谐统一、伦理道德和以人为本。传统文化的保守封闭性与现代文化开放性的冲突,根深蒂固的血缘宗法思想与现代化的冲突,重农抑商的经济发展观与现代化的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困境的主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只能是继承、借鉴、创新三者的融合,并在传播中国文化特色的前提下驰入世界文化大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