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启蒙时代,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化的核心,揭开了现代化的序幕。实现现代化,对于我们这个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民族的自我超越。因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基调就不能不是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统一体。只有以现代化作为参照系,我们的批判才会有真正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从类型上说是一种大陆民族文  相似文献   

2.
李旭阳  颜建国 《求是》2014,(6):36-38
<正>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英雄文化的国度和民族是诞生不了英雄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英雄文化的强弱兴衰,对人民信仰、精神面貌以至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重要影响。英雄文化的衰微绝不是好事情。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命运多舛,在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9,(24)
正现有考古学资料表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5万~1万年)开始,黑龙江区域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我们脚下这同一片土地上,中华民族远古人类的一支,在黑土地上留下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又最终被黑土所覆盖。以物论史,透物见人。被黑土所覆盖的历史遗存,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中得以重见天日。考古成果让我们能够直接了解黑龙江古老文明的发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了解我们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历史的关系,更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家乡,去追寻黑龙江历史与文化的源头,去探寻黑龙江  相似文献   

4.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陈晋 《党的文献》2007,(5):84-8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9,(2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同步小康的实现。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关于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也即将出台,弘扬贵州人文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习总书记的讲话呼应了时代的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文化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00周年,100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确认它在古代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甲骨文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发现于河南省…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最根本、最直接的决定力量。这不仅形成一系列新的经济活动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人类文化价值观念。这预示着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文明阶段——知识经济文明形态。历史事实表明,当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孕育诞生时,往往提供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创造一个民族的辉煌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抓住历史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政者。我们已经有了惨痛的历史教训。清代康乾盛…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而我国的红色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传承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文化体系。它体现了党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回顾党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遍布全国各地具有浓重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2.
百家观点     
正能够贡献制度模式的国家才是强国从历史上看,世界强国都对人类作出过制度上的贡献。当一个国家的制度成果能够为其他国家所借鉴、所模仿的时候,人们就会认可这个国家是世界强国。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政治上我国的地位日益受到尊重,军事上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接下来就要看文化和制度。文化上我们能不能对世界尤其是年轻人产生吸引力,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为其他民族所向往?制度上我们能不能创造独特的  相似文献   

13.
邓研华 《唯实》2011,(7):25-29
中国崛起的历史文明基础在于其作为文明国家的经历。中国崛起的形式是一个实现了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然而,近现代以来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虽然实现了文化的醒悟和经济的崛起,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用传统文化来重建我们价值观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伟大的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专制主义的历史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剑锋 《理论学刊》2004,(11):54-56
中国专制主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孕育、发酵 ,在秦代成长为中华帝国时代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主流正脉。从历史学的意义上说 ,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及由此形成的文化隔离状态 ,直接影响到专制主义的生成 ;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是成熟形态的中国专制主义生长的沃土 ;氏族遗制向文明社会的传递 ,直接赋予早期国家以宗法———专制的特征 ;原始社会末期 ,武力直接促进了专制权力的产生 ;中国宗教从文明社会的开端就匍匐于政治权威的脚下 ,从另一个方向催生了专制主义 ;而“禅让”制正是专制主义发生后的有力佐证。中国专制主义的产生和存在不是历史偶然孕育的罪恶 ,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虚无主义这个词最近比较热,引起的讨论也比较多。历史虚无主义简单说就是否定历史,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没有价值,甚至只有负面意义,从而得出结论说,这样的国家或民族若想获得未来发展,只有抛弃自己的传统,完全接受另一种文化或价值系统。要完整理解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的作用,我们应该同时考察它的另一面。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历史虚无主义一般只针对非西方国家或民族,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从来不对自  相似文献   

16.
张文儒 《新视野》2000,3(4):80-8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仍然有分析、探讨和评论的余地。就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学术与文化是否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这个民族的命运。学术思想的活跃与兴旺,会使一个民族的精神充满活力,变得生机勃勃;反之,学术思想的凝固与停滞,会使一个民族失去生机。这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就可以先当作一个学术问题来讨论。 本世纪初,梁启超在《论学术之力左右世界》这篇论文里,高度评价了学术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设问:…  相似文献   

17.
党刊精粹     
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求是》2020·23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明长河,是如何发端的?在数千年的接续传承中,又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坎坷、起承转合?这些牵系民族根脉的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近百年来所要揭示和回答的根本之问,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萦怀于心、牵之念之的重要课题。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考古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阐述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贡献,科学指明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命任务:一、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二、做好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三、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历史上,加拿大的公共事务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民族性:尽管存在着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生过因为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流血冲突与暴力革命,就连国家的建立都是一个和平协商的过程.1971年之后,英法之外的其他族群也获得了与这两个建国民族相等的文化地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并举的特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也意味着多种文化形式共存而无主体文化的凸显.因此,以多元文化主义来加强加拿大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势必有得有失,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荆克迪  刘李青 《奋斗》2006,(6):62-63
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指人在一定历史或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精神范畴。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规律和生活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风俗习惯。从社会考察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去看.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能够充分体现这个民族的心理、志趣、信仰和历史发展。因而也是这个民族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特征。饮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进步。通过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现状、趋势、发展规律与原理,对于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文化战略和外交战略。是切实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曾勋 《廉政瞭望》2023,(15):64-66
<正>有一个被“遗忘”的文明,它最鼎盛时是一个方圆5000平方里的大国,春秋时期,它打败了另一个强大的国家晋国而称霸。在崇尚权诈的战国时代,它依旧保持着春秋时代礼乐文明的文雅。它创造了斐然的文化,现当代出土的各种奇谲瑰丽的文物展现了这个文明曾经的辉煌灿烂。它就是楚国。楚国800年盛衰荣枯的历程堪称波澜壮阔,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宏杰所著的《楚国兴亡史》出版,该书借助考古发现和历史典籍里的记载,完整、系统地讲述了楚国的兴亡,以揭示历史背后值得深思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