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风云文摘     
声音S H E N G Y I N“有知识没文化,这种人胆子最大,危害也最大。”——学者季学家闻讯有人要在南京城墙两侧架电梯时拍案而起。“童话看多了就会变得很天真,而我们的传统并不鼓励天真。”——一位鞍山家长认为童话不适合中国国情。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我们的民族主义是自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懂天学且有史料证据的帝王,据我所知仅两人而已,一是清康熙帝,二是梁朝开国之君粱武帝萧衍。两人之学又有不同,康熙从欧洲耶稣会士那里学的基本上是今天被称为“天文学”的知识,而梁武帝所懂的才是“正宗”的中国传统天学——天文星占之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师自古以来是作为士或知识阶层的一员而存在,以传递或创造精英文化、再生产新的文化人为自己知识人角色与职守的定位.基于民间意义的发现,陶行知消解了传统教师知识人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身份从知识阶层的一分子转变为民间大众的一员,将教师的知识人角色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者转变为民间大众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从书本知识的传递者及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民间教育意义的发现者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4.
物权是有形的,知识财产有的无形,有的无体,有的既无形也无体(比如,人的创意)。我国已故的著名的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对于诸如一张桌子,所有人可以通过占有它而基本上达到保护自己的财产的不受侵害的目的,而对于诸如一项发明、一部作品或一个商标,所有人基本上不能通过占有它们而达到保护它们不受侵害的目的。因为没法将知识财产控制在所有人的手里,个人的知识财产,很多时候成了一种公共产品。有的人甚至将它当作了免费的午餐,随意地往自己的饭碗里扒,致使知识财产的所有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5.
犯罪构成不是起源于某颗终极种子的破土萌芽,而是出现于多种权力因素的矛盾斗争,权力运行方式的变化为犯罪构成的诞生提供了前提。贝林体系的历史贡献不在于其技术性的改造——在“违法”、“有责”之前新增“构成要件”,而在于其平衡了立法者、法官与学者的权力关系,把原来的学者型犯罪构成变成了权力平衡型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在自由保障的幌子下,对人的行为进行细致入微的规训,对人的思想进行无微不至的改造。犯罪构成诞生的真正后果在于提供了一套“把人变成主体”的权力-知识。  相似文献   

6.
王利 《法制与社会》2011,(34):179-180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各行各业,而作为打击犯罪的主体——侦查人员来说,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侦查讯问是侦查的一种重要行为或措施,它使侦查工作由“背对背”向“面对面”转变,讯问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对讯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指出基于信息概念的模糊性,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信息这个观点值得质疑;信息产权的正当性问题并非用信息取代知识就能够加以解决,信息产权缺乏相应的正当性基础。关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一方面知识是人的创造物,可以传递,并有真伪之分,而信息则属于客观领域,不具有传递性,也无所谓真假,人不能创造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同时又能被人类利用作为客观知识的载体。最后,知识产权的对象属于客观知识的范畴,具有观念性、符号性和客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林南  庞正 《现代法学》2007,29(3):69-71
“反思”下的“不思”——灯下黑苏格拉底在《卡尔米德》篇中明确提出一种非同寻常的知识,这种知识既是关于它自身的知识,同时又是关于无知或缺乏知识的知识。这种知识就如同人的眼睛中的瞳孔一样,可以通过它反观自己,这是视觉中最完善的地方[1]。同理,关于知识的知识应该是最具有奠基性的知识,它是其他知识存在的合法性理据。实际上这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按照我国著名的现象学者倪梁康先生的意见,“反思意识”是区别于“对象意识”、“自身意识”的一种意识形式。“反思意识”是“一种回顾的意识方式”,例如对刚才看见树的看之行为的反思,它…  相似文献   

9.
安艳宾 《法制与社会》2010,(22):235-237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即进行法制教育。我国的法制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对法制教育的基本问题没有明晰。法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规则教育,应以一般规则意识教育和规则行为素质培养为基础,尤其对尚未成人的中小学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是据其成长阶段和生活现实,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行为规则——包括意识、知识、行为习惯和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而直接的纯粹法律知识灌输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观,使知识丧失了情境性和主观性,使教学成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单子式的个人主体性,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主客对立关系,取代了本该存在的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教育的现代性,异化了完整的人,也异化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现代性,进而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Max Young 《The Law teacher》2013,47(2):145-150
ON THE assumption that law schools should seek to foster a legal profession which takes ethics serious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it may promote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its students. Having examined how legal education currently fails in this regards, it explores competing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argues that law schools should seek to start students on a ‘moral apprenticeship’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cessary moral character to equip them for the ethical challenges of practice. The article then looks at the extent to which ideal methods for promoting moral development can be implemented given the current climate in leg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it argues that an excellent and viable means of ass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is through student involvement in live‐client clinics, particularly if they are run on an extra‐curricular basis.  相似文献   

18.
Ybarra. Ugh.     
The last time the Ninth Circuit decided an exclusionary land use control case, there was no clear-cut victory for either side, the result in Southern Alameda Spanish Speaking Organization v. Union City, 424 F.2d 291, 22 ZD 246 (9th Cir. 1970) being that the Chicano, low-income housing group did not get to use the site it wanted, but the court opined that Union City had to provide some sites somewhere. But in Ybarra v. City of Town of Los Altos Hills, 503 F.2d 250, 26 ZD 426 (9th Cir. 1974) the plaintiff Chicano group lost all.  相似文献   

19.
20.
A.B. v.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