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前进》2014,(8):F0004-F0004
“中国·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文化传播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文明办、省老龄办和运城市委、运城市政府主办,运城市委宣传部和盐湖区委、区政府承办,中国先秦史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7,(12)
正金秋时节,硕果飘香。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河东大地最美的季节里,第八届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系列活动隆重举行。这是运城市盐湖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献上的一份厚礼!盐湖区是中国德孝之乡,关圣故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深厚。2010年以来,该区深入挖掘虞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的时代价值,连续8年开展"运城舜帝德孝文化节"  相似文献   

3.
坚持孝文化发展:应对挑战,实现嬗变 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尺度。舜帝当年面对父辈的虐待逆来顺受,感动天下。在他之后1000多年的孔子却对这种“愚孝”提出质疑,提出要“父慈子孝”。这对唐虞之时的孝德来说无疑是一种“淡化”,但对后世孝德来说却是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九疑 《台声》2000,(11):42-42
9月 9日上午, 34通钟声和 21响礼炮,在秀丽的九疑山群峰中久久回荡,海内外各界代表 6万余人,在九疑山舜帝陵前,隆重举行公祭舜帝陵大典。来自美国、泰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 200多名同胞、华人、华侨代表参加了公祭大典向舜帝坐像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     舜帝是国史《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始祖五帝之一,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定论和“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记载。舜帝是中华民族千古公认的道德文化始祖,他创立的道德文化与炎帝创立的农耕文化、黄帝创立的政体文化,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史上的 3座…  相似文献   

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根基。而在现实中,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孝道颠倒、孝道沦丧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青岛胶州市铺集镇党委和政府自2005年以来对“以孝治官”与“以德化民”的规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践,创造了“德孝文化”建设的三大品牌,即德孝文化生产力品牌、德孝文化信仰品牌及德孝文化党建核心品牌,  相似文献   

6.
欧亚宾 《世纪行》2009,(4):37-37
毛主席有一首著名诗篇:“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诗中提到的九嶷山。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处,是一座挺拔耸峻、风光奇异、有着许多美好动人传说的千古名山。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舜帝的藏精之所.建有舜陵、舜庙。《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  相似文献   

7.
曹琪 《今日上海》2013,(8):44-46
自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以来,无数百姓明星登上市民舞台,演绎人生的梦想,收获“舞台我做主”的喜悦与感动。同时,大量的名家也频频深入一线,与普通百姓“亲密接触”,帮助许多人圆梦。文化节让市民发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更充实了生活;文化节让市民确信,文化其实离大家的生活并不遥远。由于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在社区、校区、厂区、园区、营区和机关、楼宇七个区域广泛发动,在市、区县和社区三个层面展开,吸引了上海各社区、各行业、各高校等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近日,记者在位于徐汇区凌云社区的梅陇文化馆,亲身体验了一回市民文化节活动的热烈气氛……  相似文献   

8.
和风 《今日上海》2009,(10):60-60
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已连续举办了三届。2009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承袭前两届“小笼,让生活更滋味”的主题,今届更突出了品牌理念和世博契机。由于2009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喜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喜逢迎世博倒计时200天,喜逢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和上海汽车文化节,活动内容更加大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8-38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把推进孝德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精神共同富有的重要举措,通过三项方法、四大活动、“五进”措施、“六有”保障,加强孝德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一、坚持三项方法,培树孝德文化建设典型。一是评选孝德模范。开展“爱亲孝老”模范评选,确定候选人,并在《今日龙湾》、龙湾新闻网上予以公示,通过广泛宣传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投票评选,最终评选出“十佳孝星”,涌现了李新龙、姜兰翠、孙玉翠等一大批典型。二是建设典型基地。建设海滨街道蟾钟村孝德文化典型基地,该村是龙湾区第一个以孝文化为主题规划布置村容村貌的村庄,倡导以“孝”治村,通过开展“孝与和谐”研讨会,成立孝文化基金,为全村老人集体过生日,举办孝敬节,评选孝星等活动,形成典型示范效应。((温州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文明网等媒体相继报道该村孝德建设,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目前该村正积极筹备“中国孝文化村”的申报工作。三是成立孝星宣讲团。组织孝敬典型人物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现身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增强榜样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到目前,宣讲团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多场。  相似文献   

10.
孙长松 《协商论坛》2006,(10):57-57
舜帝乃上古时期一代圣君,他修五典、定九州、征三苗,礼贤下士,孝感动天,以二十四孝之首著称于世;舜帝文化与儒家思想相得益彰,与当前提出的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我们必须继承与发扬。1998年以来,以濮阳县政协为依托成立了濮阳舜帝文化研究会。该会先后组织省内外史学界、考古界专家学者,对舜帝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认定舜帝出生地姚墟就是濮阳县的徐镇。研究表明,濮阳不仅是舜帝的出生地,而且也是其重要活动地。2005年7月,濮阳县政协邀请30多位国家级历史与考古界专家在北京大学举行舜帝文化研讨会,根…  相似文献   

11.
9月16日,由长宁区迎世博窗口服务指挥部、长宁区商务委员会、仙霞新村街道共同主办,仙霞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仙霞餐饮同业公会承办的第四届仙霞美食文化节拉开了帷幕。仙霞美食文化节是一项深受居民喜爱的品牌文化活动,也是上海市旅游节、购物节指定活动项目,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仙霞美食文化节紧扣“喜迎世博、献礼国庆、扩大消费、繁荣市场”的主题,融世博、美食、文明于一体,旨在为国庆增添喜庆,为世博服务热身预演,以让群众享受到欢乐,让宾客体验到上海之美。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悲哀     
文化的悲哀周继旨在近年的文化热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各地竟相举办各色各样的文化节,其种类名目之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文化节上的一个共同基调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句话,几乎成了举办文化节所在地官员开幕词的口头禅,并且一再强调,奉为“至理...  相似文献   

13.
拜谒舜帝陵     
深秋时节,我们怀着对舜帝无比崇敬的心情,虔诚地来到山色独特、秀丽迷人的九嶷山,拜谒了舜帝陵。《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城南30公里,属南岭山脉之萌诸岭,纵横百公里,南接罗浮,北连衡岳,山奇、洞异、水秀、林幽,丰富的文物伴着无数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更因舜帝崩葬于此,几千年来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向往。驱车进入九嶷山风景区,当公路渐显笔直宽敞时,远远地,我们就看见了坐落在舜源峰北麓的舜帝陵,其后的舜源峰犹如一头蹲着的雄狮守卫着这片舜帝安寝之所。舜帝陵…  相似文献   

14.
百善孝为先     
十分喜欢贵刊第九期《孝行天下》的一组文章。整组文章用典型的人物,鲜活的事例,很好地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语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文化在中国绵延几千年,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相似文献   

15.
一、孝——至德之本 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首先教人的就是孝。“自天子至于庶人”“人之行莫大于孝”。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论述了从天子到镇守各方的诸侯,九卿官员、读书的士人,以及庶人百姓的孝道。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以地名为依托,自2008年以来,连续数年在“孝”字上做文章,以“弘扬善德文化,构建和谐百善”为目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弘扬“孝道”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孝”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孝老爱老之风已蔚然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圆圆任团长的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参访团一行17人,4月28日起程前往台南,参加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台南市自2002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七届。  相似文献   

18.
6月24日,中国首届“云南·维西蜜蜂文化节”在维西县开幕。该文化节由中国养蜂学会蜜蜂文化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共同举办。本次文化节的主题是“自然、蜜蜂、和谐”,国内外养蜂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百余人齐聚维西县共同探讨蜜蜂文化、蜜蜂养殖及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28日,“2006中国·德清第二届游子文化节”,余光中、余秋雨、张抗抗、白岩松等海内外名人聚集德清,共叙游子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一、寻根溯祖 上古时已有吴姓。一说:舜的后代有封在虞,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说:颛项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还有一说: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吴”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重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