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不是一种孤立的治国方略,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套与协同,其中道德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法治带来了社会道德精神的革命,而新的道德精神又是法治得以实施的价值基础,其中主要有民主精神、权利精神、自由精神和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提“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号召,彰显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应从“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信”—分析伟大建党精神破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精神密码,“行”—思考新时代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三个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一个角度上而言,罗马法是一门历史性的学科,假使罗马法与现实法治和生活相脱节,其价值就得不到充分体现。从另一角度而言,"欲治民法、必先治罗马法"说明了罗马法不只是历史,也是现实,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罗马法精神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来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正义精神、民本精神、人本精神、和谐精神及平等精神等与现代法律精神相契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移植外来法,但更应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资源,并大力弘扬其精华部分,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精神正是本土资源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作为一种精神痛苦是无法用金钱加以准确量化的,因精神损害产生的损害赔偿金的确定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一个很难准确把握又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速 ,在我国 ,它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由于对它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定性 ,致使其在我国的发展仅局限于民事领域。本文在介绍损害赔偿制度的国内外发展的基础上 ,郑重论证了在刑事和行政领域建立该制度的现实性、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的定义应为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或特定财产权受到不法侵害导致精神创伤和精神损失 ,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对其进行救济和保护 ,以安抚其精神损害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民族精神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接受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民族道德品质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有着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精神生产过程由精神生产主体、精神生产手段和精神生产客体三大要素构成,每一要素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揭示精神生产过程的构成要素有助于优化精神生产过程,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客体和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范围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不利于司法实务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