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欧盟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欧盟对外人权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为全面贯彻人权主流化目标,欧盟不断强化贸易与人权的联结。欧盟贸易政策从多边主义向双边和区域主义的转变客观上促成了欧盟贸易与人权联结的发展。欧盟主要借助自主性的立法措施和缔结国际贸易协定这两种法律工具来实现贸易与人权的联结。欧盟对外贸易政策中人权目标的设立和实施面临着合法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公信力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也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证明:国际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保护的最好的、最易接受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1年—2014年间日本对中南半岛四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简称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日本对四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双边贸易增长的联动关系,探讨了日本对中南半岛区域内相关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所产生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日本对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对外援助的确具有积极的贸易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欧盟对中国实施普惠制毕业条款: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盟对中国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条款",将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引起部分成本导向型外资的投资转向.为减少其负面影响,并预防其他给惠国效仿欧盟的做法,中国应该在跟踪研究各国普惠制方案变化的同时,通过建立受惠产品出口统计预警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及合理利用原产地累计制度进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欧盟对外人权政策是在对外关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所有以人权为导向的欧盟对外政策交集在一起,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高规格的特征。除传统的政治和经济工具外,欧盟在实施对外人权政策时更倾向于在国际法规则框架下运用自治性立法措施和人权条款之类的法律工具,体现了欧盟以软实力方式推行人权外交的特质。制约欧盟对外人权政策进一步发展的法律困境是:欧盟缺乏总体性的人权权能;对外人权政策缺乏一致性与连续性;而最新的《里斯本条约》对此也未作出实质性的变革。因此,欧盟在现阶段推行对外人权政策时,应尽量避免干涉他国内政,并将部分精力回归于内部人权政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石贤泽 《欧洲研究》2020,38(1):55-74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作为欧盟成员国替代的联系协定和作为与非欧洲国家建立特别待遇关系的联系协定。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和多元路径使得欧盟在外部关系方面产生比一般自贸协定更加深远但又具有差异的影响,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程度不等地进行欧盟规则的对外扩展,形成欧盟与联系国之间的差异化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规范"和"市场"的讨论是贯穿欧洲一体化发展历史的热点议题。规范导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欧盟贸易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在特定阶段被欧盟与成员国、欧盟与多边体系的权力博弈等新出现的主要矛盾所掩盖。在后危机时代和《里斯本条约》框架下,欧盟的贸易决策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自由贸易区(FTAs)谈判实现对WTO的制度性替代,其贸易领域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原本被边缘化的"规范-市场"张力再次凸显出来。2015年欧盟贸易新战略强调"价值观导向",标志着欧盟贸易政策的"规范"属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欧洲经济危机逐渐平息、政治社会危机越来越深的背景下,欧盟虽仍强调其贸易政策要基于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市场的新变化,但具体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需求,显示出更大的"规范-市场"张力。当前,欧盟对"规范-市场"张力持乐观态度。未来,其张力将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强化,使欧盟对外贸易战略不仅着眼于经济利益的增长,同时致力于规范性权力的扩展。鉴于规范性议题将成为欧盟与其他国家自贸区谈判中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应同时聚焦中欧贸易谈判中的规范性议题和经济性议题,管控贸易摩擦,加快投资协定谈判,推进中欧国际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7.
兰花 《德国研究》2005,20(1):31-35
欧盟法作为自成一体的特殊法律体系,其有关贸易与环境的争端解决也颇具特色,本文选取欧盟条约生效前后有关相称性原则的两个典型案例,着重对在此类争端解决中本原则的适用作初步探讨,试图理清在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在贸易与环境的平衡过程中,相称性原则适用标准的演进,同时略论欧洲法院解决贸易与环境争端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1988-2007年中国与欧盟15个发达成员国的相关数据,以G-L指数为被解释变量,以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平均市场规模、研发水平差距、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和规模经济为解释变量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述变量不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过,调整速度较慢。第二,中欧人均收入差距、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和市场规模因素促进了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其中中欧人均收入差距和中欧研发水平差距对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充分证明了中欧产业内贸易的垂直型特征。第三,外国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对中欧产业内贸易有抑制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抑制作用表明欧盟对我国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直接对外投资;规模经济的抑制作用则说明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和品牌创造方面仍存在弱势。  相似文献   

9.
钮松 《德国研究》2010,25(1):12-18
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是规范相互传递的过程。德国在积极引导欧盟制度建设的同时,展现其作为"欧洲的德国"的一面。德国的民事角色、经贸合作角色塑造了欧盟角色的一个方面,其规范与欧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欧洲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为德国规范的传递提供了有效管道,因此,欧盟中东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平、阿以和解、促进与中东的正常经贸交流等形式;欧盟积极促进民主人权价值观外交,并出现了向军事力量适度变形的迹象和实践,在欧盟内部长期被熏陶的德国主动接受并逐渐内化了这些规范,其中东政策表现出明确但又适度的维护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倾向,以及通过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突破来实现德国军事思想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跨境补贴具有资本流动的跨国性,包含跨境贸易补贴与跨境投资补贴两个方面。在跨境贸易补贴方面,欧盟反补贴实践引发相关法律问题,一是欧盟委员会引用《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11条将中国政府的财政资助行为归于埃及政府所为的适当性,二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的可适用性。与此同时,在跨境投资补贴方面,欧盟立法动向引发的法律问题在于,《外国补贴条例》的适用是否会导致欧盟违反其缔结投资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义务。对于欧盟反跨境贸易补贴措施,在中国企业寻求自身救济的同时,中国政府可推动制定规制跨境贸易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多边和/或区域规则。对于欧盟反跨境投资补贴措施,中国应与欧盟充分交换意见,同时加强补贴合规自查,并基于竞争中立原则完善补贴的国内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对柬埔寨华人社会中的粤属社团与乡缘认同组织的开创性研究。本文以笔者2013—2017年间在柬埔寨华人社区民族史志田野访谈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整体柬埔寨华人社会族群结构与历史发展的介绍与分析,阐述柬埔寨当代政经发展的历史基础和殖民遗绪。其后进一步探讨当前柬埔寨粤属社团现状,特别是柬埔寨华人理事总会下属的"两馆"以及柬埔寨中国商会下的"两会"的成立、发展、营运与会籍制度,并深入剖析柬埔寨粤属华侨华人社团的传承与发展困境。最后进一步归纳柬埔寨粤属华社分群及其次族群/地域认同形成的实证经验与理论范式,以探讨次族群认同或地域认同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研究基础单位的可能性及其对于落实侨务政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欧盟手中还没有能与美国比肩的军事力量;同时欧盟也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的边界日益开放,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交织在一起,单纯依靠军事力量已无法有效地维持世界和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安全,所以,欧盟着意通过各种"软力量"对外发挥影响,输出观念、规则和制度已成为欧盟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欧盟正积极利用贸易政策、援助政策等政策工具,尽力通过参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多边制度建设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宏松  陈荒拓 《德国研究》2022,(4):28-46+125
美国—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美欧技术联盟向实体方向发展。欧盟意图在贸易与技术委员会中实现三重政策目标:一是重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布局;二是协调技术出口管制政策与行动;三是维持其在国际技术标准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此,欧盟与美国在半导体供应链安全、敏感技术出口管制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了机制化合作。然而,欧盟在与美国的机制化合作中面临对华技术竞争政策差异、技术标准主导权竞争、欧盟出口管制权力的非集中化等困境。这些困境使得欧盟难以在委员会框架下与美国开展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4.
叶斌  杨昆灏 《欧洲研究》2022,(6):76-107+7
通过将人权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嵌入公司治理和供应链管理,欧洲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法势必推动欧洲的权利经济转型——从公司社会责任到强制性公司尽责义务。人权和环境不仅是欧洲社会市场经济的保护对象,还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权利经济的转型根植于欧洲价值观,将推动形成人权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新落实方式和执行机制。作为欧洲权利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欧洲公司尽责法面临欧盟法的合法性关切,以及与欧盟法基本原则的不兼容风险,这将影响法律的实施效果。同时,欧洲公司尽责法将对第三国行为体施加域外效应,并在民事问责实践中进一步加剧司法管辖权积极冲突。对此,中国应以开放性态度继续参与国际工商业与人权立法,适时完善中国式的公司尽责法律体系,并补足应对外国法域外效应的法律工具箱。这将有助于中国积极应对欧洲公司尽责法潜在影响,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中亚发展援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对中亚的发展援助,经历了应急性援助、应急性与中长期发展并重以及强化中长期发展援助三个阶段,主要通过塔西斯计划、民主与人权指导计划、食品安全计划以及人道主义灾害预防计划等实施。欧盟对中亚的高度关注根源于冷战后欧洲民族国家体系易扩散机制的形成,经济援助"政治化"运作的战略目标在于,推动中亚国家融入欧盟主导的民主政治空间与市场经济体系,即实现中亚的欧洲化。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初期 ,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 ,原本以经济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欧盟—东盟关系呈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欧盟以一副居高临下的施教者面孔不断地向东盟输出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试图将西方式的“民主”、“人权”强加给对方。欧盟的这种政策遭到东盟国家的抵制。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 ,欧盟对东盟的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欧盟强调与东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伙伴而非施主和接受者的关系”。在这种政策下 ,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欧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加入欧盟和向欧盟趋同是评估民主化的两个坐标。起初,政治转轨的开启和入盟的诉求在不同时期为民主化提供了动力。实现入盟愿景后,以治理为内容、以趋同为形式的欧洲融合成为评估民主化质量的重要参考。后冲突国家和欧盟新成员国的共同属性使克罗地亚成为考察西巴尔干地区和欧盟中东欧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差异的极好案例和参照。从过去30年各类民主指数评级、国家治理指数得分,特别是"政府俘获"的情况可以看出,入盟对克罗地亚民主化的正向作用十分显著,但入盟后条件性约束缺失、对国内政治文化传统的"依赖"以及执政集团"政府俘获"能力强大等因素交互使得克罗地亚民主巩固的深化充满着反复、曲折甚至某种程度上的倒退。前者从西巴尔干成员入盟进度和民主化程度的正向关系得到验证,后者在几乎所有欧盟中东欧成员国出现的"非自由转向"现象中获得解释。中东欧的现象是否引发了欧洲的民主回潮趋势尚难断言,但无疑为考察欧洲一体化走向,特别是欧盟政治融合能力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针对长期以来缺少一个明确的对中亚政策的问题,欧盟于2007年通过了 "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为欧盟与中亚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欧盟的新战略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的国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在该战略通过之后,欧盟积极开展对中亚的投资,并在人权、环境、水资源等领域与中亚展开对话,同时避免在该地区出现对抗与竞争性局面.  相似文献   

19.
普遍优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实施已十几年。迄今,承担单方给惠义务的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27个,计有14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有不同程度的普惠制待遇。 泰国是普惠制的主要受惠国之一。泰国利用普惠制开放性的有利条件,促进了出口贸易,扩大了工业化的规模,加速了工业化进程。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普惠制保护性日益增  相似文献   

20.
赵海乐 《德国研究》2023,(6):78-95+148-149
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的“布鲁塞尔效应”在实践中同时出现了“事实上的限度”以及“法律上的限度”。前者是指数字企业通过业务拆分、法人人格分割、法律选择与管辖权设置、专门化隐私政策安排等方式,将非欧盟业务与欧盟业务进行剥离并适用完全不同的法律标准;后者是指他国法律传统与欧盟规则的互斥、他国数字经济实际需求与欧盟的差异,以及一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缔约需求对欧盟法影响的削弱。“布鲁塞尔效应”的限度源于他国企业与政府对于是否接受欧盟法的“成本—收益”分析。我国需防范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对我国的价值输出,“扬弃”式地借鉴欧盟数字市场治理规则,以“互利共赢”为基础推行数字经济规则共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