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群众》2020,(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聚焦制度优势与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为人类制度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定制度自信,充分认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9,(21)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通过相关决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锁明 《群众》2020,(2):5-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聚焦制度优势与治理体系改革、治理能力提升,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为人类制度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十三个显著优势,实质上就是制度优势,从而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政治问题,擘画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美好蓝图。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亟需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深化铁路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集聚力量。一、铁路行业治理之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问题,为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宏伟篇章,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民政工作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面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民政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9,(12)
<正>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幸福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中国道路成功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巩固好、发展好,释放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磅礴正能量,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推进,并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为标志,确立了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形态。邻国日本,早在上个世纪末启动了以"政治主导"为核心的行政改革,延续至今,强化了以内阁为中心的"国家统治"体系,国家治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动。我国的国家治理改革晚于日本,但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治理话语的兴起与发展,有着特定的制度前提、社会环境与政治文化,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相应的要求。民主治理、多中心治理、数字化治理等日益成为西方治理话语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兴起与发展有着相应的政治哲学基础,体现为无政府主义与"利维坦"之间的张力与平衡、从人民主权向公民权利的转换、统治话语向治理话语的转换。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话语体系要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尤其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实践,重点聚焦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阐释好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突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  相似文献   

11.
夏存喜 《群众》2020,(1):54-55
治国安邦,是一切时代、所有国家的首要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问题,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肩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就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开启中国现代化新的宏大思路和宏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重要会议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议题,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面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成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将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巨大进步,也无疑是中国未来一二十年内最大的治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不仅事关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也事关社会分层和社会稳定,更事关政治发展和民主化建设。而现有的户籍制度、教育医疗体系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农民工"深度融入城市的制度性壁垒,加之"农民工"自身的局限和融入条件,使"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艰难复杂。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及其"一体化融入"城市必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一体融入"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也要求城市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与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治国理政探索实践,构建了"中国之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由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保障体系三部分构成,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价值体系是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的运行规则,党的领导、组织保障、权力监督的保障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实现条件,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彰显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中国之治"的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体系,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检验而完善,与时俱进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提出的改革目标,它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导向,通过适应性制度创新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以政府能力作为内在支撑,政治责任设定的激励结构,是治理能力公益性的重要保障。国家治理具有提升行政效率的工具功能,在容纳政治参与的意义上,它还承载着发展民主政治的价值功能。基于有效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人民的选择,保障人民权利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关切。中国民主政治类属于人民民主,其价值理念与历史实践内在赋予了执政党以领导核心地位,并要求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现广泛、真实的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在利益代表、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等政治功能方面与民主政治的规定性要素相契合,并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政治平衡、政治稳定、政治整合的显著治理优势,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稳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作出制度安排,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并提出明确要求。充分认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史可 《前进论坛》2020,(6):29-3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坚定回答了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我们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政治发展是现代社会政治的核心主题,政党驱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面相。中国共产党通过主导驱动中国一系列基础性政治制度建设以及在现有制度框架基础上形成更优化的制度体系,把握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由此形成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以党建制"式进路;而通过主导驱动中国维稳朝向法治化变革,以秩序与稳定夯实国家政治发展的前提,通过扭转中国两个文明非协调发展样态朝向协调式发展,以促进民众与政治体之间互信,营造社会信任与合作式氛围以及构建良好国际交往关系,为中国政治发展创设必要的外部性保障环境条件,由此又形成中国政治发展的一种"治理中国"式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