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最基础要素,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及其它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的宪法也必定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在各个政治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的利益关系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宪法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宪法本质却都是一样,即调整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的根本的利益关系。由此宪法规定人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国家政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学界,关于宪法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但始终都未能触及宪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本文在对传统的宪法概念进行梳理辨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宪法的发展历史、内容以及形式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对宪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宪法是分配和规范国家权力的基本法律准则。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首先从我国宪法概念定义的现状出发,引申出界定“宪法是什么”的必要性;并驳斥“宪法不是法”这一现象;其次讨论宪法应具有的规范性和实效性。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宪法只在第62条第(2)项以及第67条第(1)项简单地规定了宪法监督制度,并没有完善地规定违宪审查制度,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宪法的权威性与实效性,因此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论宪法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宪法书籍有关宪法的概念比较一致,大都是这样表述的,即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它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它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难看出,这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宪法的,一是从内容上,二是从本质上,三是从特征上。宪法学界的同仁都知道这个定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给一个事物下定义应当抓住该事物的种的属性,也就是说宪法作为法的一种或法的组成部分而应当具有的种的属性。其他部门法在下定义时基本上都符合逻辑上的这…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4日,中国人民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那一年,很多新出生的孩子都取名叫“宪法”.60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抵达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厉行法治的一个象征,国家宪法日的确立,再次彰显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7.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宪法本质的理论张庆福,王文彤关于宪法本质问题,与宪法的概念一样,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就宪法所体现的意志来说,有神志论、全民意志论、意志调和论和阶级意志论等。神志论神志论即神的意志论,是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神或上帝的意志,宪法是神或上帝...  相似文献   

8.
宪法概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馨元 《现代法学》2002,24(2):3-13
宪法经历了从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的变迁 ,三者之间既有历史的延续性 ,又有内涵上的差异性或发展 ,民主、宪政是否必然成为宪法的构成因素值得进一步的考究。中国传统的宪法概念不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宪法概念应该回归宪法的本质 :确立国家权力的实现形式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新的宪法概念将对宪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川 《法制与社会》2010,(18):16-17
我们不要试图想一劳永逸的对宪法的涵义给予准确的界定,也不要试图去证明谁的宪法概念才是正确的,面对宪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目前,我们不妨也令宪法概念以多样性的方式存在。本文认为不去追求宪法概念的统一,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对复杂的宪法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权利的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权利的本质问题是宪法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宪法权利是一种反向权利,原则上不能被正向权利加以定位,但是,应正视反向权利的宪法定位有可能引发的宪法权利虚置问题;宪法权利是一种公权利,原则上不能被用来调整私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应创设相应的制度机制来应对社会的变迁所带来的对宪法权利私法适用的内在要求;宪法权利是一种底线性权利,而不是一种穷尽性权利,但是在对其底线性定位的同时,应注意防止宪法权利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修宪──兼论宪法的概念和宪法修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响亮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任务和首要标志是实施宪政,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所以,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十分重视宪政建设,重视宪法的修改和完善,重视宪法的实施保障。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从而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宪法?这是宪法学中最基本问题。学者和政治家们或是着眼于实质、或是着眼于内容与表现形式,或是二者兼有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精神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毅 《现代法学》2004,26(2):62-66
宪政离不开宪法的实施 ,但并非所有宪法的实施都必定达到宪政 ,因为有时成文宪法典中规定的内容与宪法精神所追求的理念之间存在矛盾。而宪法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宪法学概念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人本化的价值追求在宪法中的反映 ,它统率宪法的基本内容 ,贯穿宪法的始终 ,并通过宪法原则、规范和规定集中表现出来 ,是宪法的真正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4.
范军  王瑶 《行政法制》2005,(1):10-11,15
一、对传统宪法概论的介绍与分析,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宪法学者对宪法概念的界定表述不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1、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2、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根本法:3、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4、宪法是分配法权并规范其运用行为的根本法;5、宪法是调整立政关系即人们在确立国家重要制度和决定国家重大事情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6、宪法乃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意识的组织政治共同体,以及由该规则所构建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全面、系统地分析、阐述宪法实施的几个基本概念出发,对宪法保障、宪法实施、宪法监督、宪法适用、违宪审查、宪法诉讼的概念作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从而提出宪法私权诉讼这个独立的概念。作者认为过去我国宪法实施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与理论上对宪法实施的片面理解有关。提出宪法私权诉讼概念有利于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并对如何在中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作了理论论证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宪法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福臣 《法学研究》1998,(3):146-150
中西宪法概念比较研究钱福臣宪法概念是宪法学研究的基础性和起始性问题之一。对于研究宪法概念的意义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认为:“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对宪法概念的认识远远超出了宪法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学术性,它反映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治国的政治原理。宪法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和路径,澄清了程序与实体宪法实施的两种概念,并指出了程序性实施的局限性.笔者认为,程序性实施不仅不能保障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而且也不能树立社会大众对宪法的信心和认同.相反,宪法的实质性实施虽然可能表面上否定了某些法律规范的合宪性,实际上则不仅有助于确立宪法的权威并树立其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大众对整个法律体系的信心与认同.  相似文献   

19.
论宪法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宪法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人们对宪法实质和功能的认定,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宪法学范畴体系的结构和研究方法的选择,因而不能不给予特别的重视。笔者感到,我国现有的宪法学论著中的宪法定义到今天已显得很不合理,应当重新表述。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与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是法学界分歧较大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从法学基础理论和部门法学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法及环境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希望借此加强部门法学与法学基础理论的相互联系,以进一步推动它们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