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司法领域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案件发生后,涉案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不惜重金聘请法律专家"论证研究",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其辩护.对此举到底应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2.
刘涌案件一审判决后,14位法律专家出具了《法律意见书》,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认为,《法律意见书》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案的改判,并不可简单地划上等号。问题是,司法实践中,法律专家出具《法律意见书》还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做法“利”“弊”如何,本期以笔谈的形式就此问题组织专题讨论,谨望读者能自己作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3.
学界和实务界对专家意见书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邀请专家论证并出具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案件也呈现出普适化的趋势。笔者从专家意见书的性质、产生专家意见书现象的原因以及专家意见书的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对专家意见书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孔庆余 《中国公证》2004,(10):24-26
近年来,在一些争议比较大的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设法邀请知名法律专家或者学者,通过论证会的形式为案件出具专家论证意见书,以支持本方观点,并试图影响法官的内心确信和裁判.专家意见书频频在法庭上出现.其中,在全国瞩目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引起众多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质疑,认为专家意见书在此案的改判中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干扰了司法独立,影响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常出现一方邀请或双 方当事人分别邀请法律专家举行“专家论证会”,并向 法院递交“专家法律意见书”的现象,这对法院审理案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评估专家法律意见书对审判工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司法独立”在现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某家律师事务所两名律师因在办理房屋按揭贷款业务中.向银行出具内容失实的法律意见书.被检察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两位律师的刑事责任.引起各界特别是律师界的广泛关注。律师作刑事案件有风险、作非诉讼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也有风险.作民事诉讼案件是否有风险呢?有.只是责任形式有所不同。有人以为民事诉讼案件由法院出判决、风险完全有当事人承担,实则不然,如果律师在代理民事诉讼案件中把握不当.也会险象环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专家法律意见书能走多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刑事诉讼中一些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设法邀请某一领域内知名的法律专家或学者。通过论证会的形式为案件出具专家法律意见书,以此来支持本方的观点,并试图影响法官的裁判。对此,有人指出专家法律意见渗入案件的审理是一种新形式的腐败,是官本位在诉讼中的延伸,会影响法官的司法独立。也有人认为专家法律意见只是一种学理上的观点,它是否被采纳仍取决于法官。而且专家意见有时是不尽一致 的甚至是有争议的,故而不可能成为主导法官断案的唯一依据。因此专家意见并不会干扰法官独立审判,并可能成为法官断案时有益的帮助。 本文作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专家意见书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专家意见书的法律性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引起了广泛注目。本文认为 ,其法律性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不同场合下 ,专家意见书可能是意见证据 ,可能是起诉状的一部分或者答辩状的组成部分 ,也可能是外国法查明的辅助方法。本文对这种情况分别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基层司法所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人民调解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调顺了民心,调出了和谐”。人民调解员有效运用调解手段来解决纠纷,千方百计地化解矛盾,全力促成调解协议的达成;而对双方当事人由于意见分歧过大,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协议的,则出具人民调解意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意见书”是在人民调解实践中所产生的“新事物”,现行法律对此缺乏明确的规范,值得认真思考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仲裁规则中都设有"异议权放弃条款",其目的在于督促当事人迅速合理地行使其在仲裁程序中的权利.适用该条款的关键在于判断当事人的异议权放弃行为,对此应从四个方面考虑:仲裁中出现了与仲裁规则或当事人约定不相符的情况,当事人知悉这种情况的存在.当事人未在约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提出异议并且该异议权是可以放弃的.异议权放弃条款的适用需得到仲裁地和裁决执行地法律的支持,因此许多国家的仲裁法中也都设置了"异议权放弃条款",我国仲裁法也应在这一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法学专家接受当事人的邀请参与论证案件,由于存在利害关系并且缺乏程序保障,很难保证专家意见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对于专家法律意见书应当慎用,以免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12.
翁学俊 《中国公证》2009,(10):21-23
法律意见书作为一种高端的法律服务产品。向来为法学家和律师所乐用,而公证员作为专家型法律人士为当事人提供书面法律意见却一直得不到普及。近年来,公证服务领域的拓宽、服务层次的深入以及公证队伍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公证全面引入法律意见书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服务品种具备了现实的市场需求和内在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就有关争执问题自行聘请专家作出鉴定结论,这种鉴定结论不是民诉法规定的证人证言,而是鉴定结论,但应当与法院委托专家作出的鉴定结论相区别。将自行鉴定人的法律地位确定为鉴定人,可以避免与法律规定的证人概念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14.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0,(13):121-122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法律事物层出不穷,“专家法律意见书”便是一例。其中将专家法律意见书推到风口浪尖引起全国瞩目的是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刘涌涉嫌黑社会罪案件进行的终审审判中出现的一份专家意见书。当然,它的出现一开始便引来众多非议。我们究竟应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个现象?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个现象?本文将从它的存在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清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罪犯的减刑、假释由所在监狱出具法律意见书,报请法院裁定。实践证明,这一法律关系尚有缺陷,主要是法院在裁定中存在的问题。1.审核裁定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监狱在出具法律意见书时层层把关,非常慎重,在层层公示的基础上,写出减刑意见书,并且,这个过程是在检察院驻监检察机构的参与和监督下进行的。尽管如此,法院在审核裁定中变动的比例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专家法律论证意见书",恐怕是经过一系列案件洗礼后,近几年整个法律界热度最高的词汇。对于这一热点,本文从法治理念和宪法入手肯定其参与司法的重要意义,并从定义区别、司法独立、定性难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提出对专家意见书不应全盘否定,既反对将其妖魔化、边缘化,也否定其现行的直接干扰主审法官意见的行为和对重要概念的自行理解。主张立法支持、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 ,有一套健全的允许包括法学家在内的案外人向法院提供证据事实和法律意见的制度 ,即“法院之友”制度。我国的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与“法院之友”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 ,目前在我国允许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虽然有一定现实合理性的。但在审判实践中 ,法学家论证意见书有诸多欠规范之处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法院之友”制度的合理因素 ,制定规范法学家论证意见书的法规 ,健全法学家出具论证意见书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律师》2014,(9):46-46
正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举办多届,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今年,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将全程介入亚欧博览会的参展商资格审查,为参展商提供法律服务包括:全过程参与博览会所涉及法律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博览会期间招投标工作的法律服务,按照博览局的要求,出具专门法律意见书;为亚欧博览会展前、展中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参展商的商标、专利、版权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19.
陈邦达 《证据科学》2017,(6):698-708
科学证据的审查判断向来是审判的难题.美国通过法庭聘请专家证人弥补法官的知识短板,履行多伯特案后法官肩负之科学证据守门人职责.这项制度在硅胶丰胸案中得以成功运用.广义上的法庭聘请专家包括"技术顾问"和《联邦证据规则》706条"法庭聘请专家",分别具有不同的法理依据、职能与适用程序.该制度能避免专家证人的党派性,帮助事实裁决者采纳科学证据,甚至促进诉讼和解.但由于与当事人主义理念不符、增加诉讼资源的投入、法庭聘请专家也未必中立,其实践运用有限.它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有所启示:在职权主义基础上引入专家证人对抗式要防止过犹不及,避免专家辅助人党派性弊端.即使法庭聘请专家辅助人,也难以保证中立.从根本上解决法官的知识短板,促进法学与司法鉴定教育的融入,培养复合型法官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胡先明 《法治研究》2007,(10):62-65
法律意见书是国资监管部门、政府决定或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必备文件之一,这为律师在国企改制中发挥重大作用提供了契机,同时又赋予了律师相当大的责任。出具规范法律意见书,无论是维护企业、债权人及职工合法权益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审批依据方面,还是保护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自身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规范制作国企改制法律意见书作一些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