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运动态     
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联合会、市质量协会等单位开展的上海市“职工最满意企业”和“职工最信赖的好经理(厂长)”评选活动日前揭晓。112家单位获得“职工最满意企业”称号,121人获得“职工最信赖的好经理(厂长)”称号。青浦区总工会在区委党校举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厂长、经理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负责,并具体规定了他们必须履行的职责。可是,几个月来厂长、经理的“到位”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北京市对60个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厂长、经理“到位”好的仅占20%,有些厂长、经理是身到心未到,大多数厂长、经理没有“到位”。厂长、经理“到位难”的原因在哪里呢?从厂长、经理主观方面说,主要有三:一是认识上未“到位”。从党委书记负责到厂长“全面负责”,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转变中,一些同志的认识、观念还跟不上趟。有的认为让厂长、经理抓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最近,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从全国600万40岁以下的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中评选出徐汉林、胡浩、魏光明、杨吉奎、李常友、刘世忠、陈建成、唐庆余、王洪元、张国淑(女)10名“全国明星青年乡镇企业家”和100名“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当代农民的新觉醒和新追求,展示了我国广大农村青年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本刊特派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这个科研体制改革座谈会,开得别开生面:参加会议的有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科协系统的一些领导同志,但唱“主角”的却是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几位改革者。他们当中有: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萧山万向节厂厂长鲁冠球、上虞环保设备总厂厂长罗其林、诸暨征天水库水利工程师梁焕木、杭州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朱伯章、临安县科协主席兼理化研究所所长张处弘。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改革者,怀着饱满的热情,就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发表了一些意见。“让改革之风吹进科研‘天宫’”,是他们共同的希塑——  相似文献   

5.
于志安等人“落马”的话题依然持续;“民选厂长”的躁动余波迄今未了;厂长经理在股份制改造中应持多少股的争论至今未果……。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难点中,围绕厂长经理的选拔、激励、制约与监督的探讨和争论并没结束。12月13日,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强...  相似文献   

6.
安徽蚌埠市的市委书记杨道德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不少是锐意改革的厂长、经理。今年六月十四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杨道德当着与会几百名企业负责人的面,旗帜鲜明地为一批改革卓有成效但却遭到一些非议和责难的厂长、经理们撑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厂长经理们说,有这样的后盾,我们搞改革就理直气壮了。  相似文献   

7.
厂长(经理)负责制,从1984年开始试行,经过千百万人的思考、实践与探索,作为企业新的领导体制,如今已经初步得到确立。 下面发表的几篇短文是记者访问了沈阳十位颇有作为的大中型企业厂长之后写成的。他们作为全国第一批或第二批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的厂长,置身于改革的漩涡中,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旧体制的弊病,新旧体制转换中的艰难,以及新体制所预示的希望,感受得最深,因而对如何实行厂长负责制也最有发言权。 在我国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之际,我们发表他们的一些意见、看法和做法,希望对关注厂长负责制的人们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五十五位厂长和经理最近联名上书省委,要求给他们“松绑”。其实,凡想干一番事业的厂长,经理,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要求。一个厂长、经理没有人事权,就没有生产指挥和管理权。当富有改革精神的王业震被任命为天津新港船厂的厂长时,他对上级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给他用人权,即给他任免副厂长和控制全厂劳动力的权。丹东电子工业公司前年濒临绝境,公司经理张国太对丹东市委负责人说,只要上面答应给他三项权力,他就有办法在三年时间内使公司总产值和利润翻一番。他要的三项权力是:一,公司有权提名、任免经理助手;二,  相似文献   

9.
改革初期,河北省文安县郭辛庄等14个村党支部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曾显露出个人致富的才能。他们有的在乡镇企业中担任厂长、经理,有的在联合体中入股经营,有的在个体经营中成为“冒尖户”,有的身怀“绝技”,成为人们佩服的“能人”。改革的实  相似文献   

10.
如何搞好企业,是当今中国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全民企业活力不够,效益不高,这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作为企业来讲,它的外部条件固然需要不断改善,但更多的是要积极改革内部机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依靠技术进步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这些,关键在于企业厂长、经理.可以这么说,搞活企业首先要搞活厂长、经理.厂长、经理不活,企业活不起来.而厂长、经理要活,又首先表现在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政治、文化素质、管理水平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有30名厂长经理参加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厂长激动地说;“不错,我们应当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可现在我们自己都有许多苦恼忧愁、思想矛盾,也请做做我们的思想工作吧!”其他20多位厂长经理也纷纷要求:“做做我们的思想工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厂长的思想政治工作乃是当前被人们忽视却又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首先,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厂长也是企业的一员,也是血肉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围绕企业承包经营目标,从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入手,把“包”字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保证和服务。引“包”入户层层负责 1987年以来,这个港务局各主要单位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和经理(厂长)负责制。为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他们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层层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经理(厂长)承包经营方案和任期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  相似文献   

13.
近来,如何对待和解决“改革难”的问题,成了人们的重要话题。前不久,记者在武汉请了一些厂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改革难”的确存在。如自主权不落实,改革不配套等等。但是作为企业领导首先要看看自己应该做的事做了没有?自己在“改革难”面前意志顽不顽强?上面既要“松绑”,厂长更要自强。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推向前进。 如何做到自强?这些厂长特别强调了三点: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三是要有巧妙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三月三十日,保定市政研会召开厂长、经理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共有一百一十三名厂长、经理参加。会上,有六名厂长、经理宣读论文,就如何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全面负责、如何搞好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探讨。保定市委书记韩立成到会讲话,强调了四点:一、厂长要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即“唱主角”,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二、厂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厂长要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改善思想工作。要学会一套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使自己不仅成为一个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地、正确地处理改革和奉献这一问题,是企业厂长、经理搞好企业深化改革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尤其是在主要岗位上从事领导工作的厂长、经理,在新环境、新条件下努力寻求、摆正自己的合适位置,在价值层次、个人能量释放、企业生存发展、群体生产劳动上做出无私奉献,直接联系着社会改革开放的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了解南京市综合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时,与南京市的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厂长、经理有所接触。他们反映,南京市委和市政府为搞活大中型企业采取“靠上去”、“引出来”的办法,效果不错。但是,城市毕竟只能为搞活企业提供部分外部条件。他们说,实际上,我们还有许多难处,有些心里话要说,欢迎你们常来听听在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有关部门最近对二十一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试点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厂长的作用开始突出。这组报道告诉我们,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的一大改革,改革之初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没有理由要改变在正常进行中的这项试验,更没有理由否定这项改革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徐卫 《瞭望》1996,(25)
某县一家濒临倒闭的皮鞋厂以10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私人,是二个人合伙买的,他们原先分别是这个厂的厂长和供销科长。每个人要拿5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没人过问,反正人家拿钱来买,企业的主管者就往外卖。 目前,像这类的“买主”可不少。一些职工也议论纷纷。这些买主大都是原企业的厂长、经理,他们在位时,企业负债累累,职工收入越来越低。而他们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却没有少赚,他们掏空了企业,留给职工的只是一个空壳子——“主人”的名义和低微的收入。而后再用窃取的国家钱财和职工的血汗买企业,由“国有老板”摇身一变成为“私营老板”。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对我市各类企业(包括三资、私营、乡镇、国有企业)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我市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绝大部分人凭着党性,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企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与三资、私营、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相比,许多国有企业厂长(经理)显得精神状态不振,畏难情绪较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缺乏激励机制。许多厂长(经理)坦率直言:“现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怎会有劲。”眼下有些厂长准备交班,有些厂长准备跳槽,也有些厂长做一天和尚撞一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7,(26)
在深化改革中,全国一些大中型企业逐步走上了承包经营的道路。许多企业通过这种经营机制的改革显示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推行承包时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众论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企业家们怎样看待承包?已经承包的大中企业效果如何?承包经营大中型企业的前景怎样?本刊和辽宁经济报记者邀请了辽宁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专门就承包问题对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