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笔者认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有如下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事实证明,在其母体的内部确实孕育着"新社会因素"。这些因素虽然还不足以使资本主义的性质得到根本改变,但作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社会因素毕竟在逐渐积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不可动摇,也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对“工业发达社会”的批判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玉霞 《理论探讨》2003,1(6):42-44
在《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社会》这两部著作中,马尔库塞通过把弗洛伊德的"爱欲论"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相结合,分析当代"工业发达社会",得出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爱欲受压抑的社会"、"攻击性的社会"、"一体化的社会"、"集权主义的社会"。虽然马尔库塞在某些理论和认识上存在着欠缺,但瑕不掩瑜,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价值观矛盾运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共存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同一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纠正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误解,并且正视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以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主要有:依据历史规律预见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一般特征;从历史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中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反对把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中的科学方法论,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社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问题的研究,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必须对外开放,首先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使之成为我们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源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表现为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5)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测提供了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预测具备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基于对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及对现存社会发展状况的批判,这是社会预测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科学预测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对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展,也是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突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基本参照和依据。当代资本主义和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陷入或遭遇生态危机的发展困境,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素的存在或局部存在并发生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具体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形态,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同样在发展中出现生态恶化现象,但其从根本上有能力遏制生态危机,维护和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积聚社会正能量,是体现出与当代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吴涛 《理论导刊》2006,1(11):79-8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在学术界产生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论争,对于当今资本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通过透视资本主义步入国际垄断新阶段的新特征,展现当代西方社会在多方面的新变化与导致新变化的内在原因,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是社会结构不断分化的时期,也是冲突的多发期.社会整合是化解社会冲突的主要途径,面对新型社会冲突的挑战,需要实现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在利益整合的基础之上,全面调动、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在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通过多元化复合整合走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不公并不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同样也面临着不少与社会公正有关的难题。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现象,无论是在实质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从西方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裴志军 《理论导刊》2007,31(10):45-48
社会资本的培育能够提升公民的宽容和妥协精神、提升公民对制度的认同感、增强公民的合作参与的品质。在转型时期,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严重缺失现象,制约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此,通过增强政民之间的信任、引入"善治"的社会治理范式、完善规范等社会资本的培育应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于西方,它与西方企业发展程度、社会生活状况有着密切关联。早期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是有限责任,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则强调扩展了的社会责任。后者促成了消费者主权、员工参与等新的社会观念的产生,从而修正、限制了企业所有者的权力。从社会运动的角度考察企业社会责任,将为我们全面、正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稳定。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与不适应,使社会稳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While the United Nations and NGOs are pushing for global judicialization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ESCRs), little is known of their consequences. We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three types of ESCRs into the constitution: the rights to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Employing a large panel covering annual data from 160 countries in the period 1960–2010, we find no robust evidence of positive effects of ESCRs. We do, however, document adverse medium‐term effects on education, inflation, and civil rights.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为社会公正实现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资本与社会公正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存在诸多缺陷,制约着社会公正的普遍形成。为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加强制度整合、推动法治化进程,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以及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运转——以甘东用水协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们之间相互合作有三种机制——科层、市场和自组织.三种机制在官僚成本、交易成本与结社成本低的情况下都能很好地促进民众之间的合作,但是在缺少社会资本的地方,随着三种成本的上升,合作机制可能都会导致不合作行为的发生.根据对中国目前唯一的整体实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并取得成功的中型灌区——甘东用水协会进行实地调研,从协会在现实中所遇到的用水户合作困境出发,针对甘东用水协会内用水户为什么不积极参与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的建设这个问题,从科层影子、扭曲市场和公民社会缺乏三个方面对甘东用水协会困境进行了分析.得出:政府或者其他外部机构在社会资本缺乏、市场机制难以奏效的地方建立用水协会这类社会组织,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其脱离科层控制;而且政府或者外部机构在投资方向上也要更加侧重于促进地方社会资本增加的项目,而不是用时髦的、现代的、复杂的组织或者设备来简单代替原来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