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学30的年发展,产生了一批在引证影响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学作品和法律学人。这些法学主导作品和主导作者,呈现了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法学主导作品构成了中国法学基本的心智图式,呈现为英美法系对理论法学和欧陆法系对部门法学的强势影响。同时,那些在引证影响上位居法学各个领域前列的法律学人,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主导作者,他们的自身特点也从多个层面展示了中国法学30年来的发展特点。探索和反思中国法学30年来的智识结构和沿革趋势,是我们理解自身和继往开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法学知识的属性与进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理论的创新是当下学术界法治论式中的一种普遍诉求 ,但是 ,法学理论研究中的这种创新努力是建立在科学主义的法学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上的。自 1 9世纪以来形成的科学主义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不仅在西方 ,而且在中国都是深远、厚重的 ,这种科学主义对我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负面影响也是广泛深刻的。由于法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学有着十分广泛且重要的区别 ,因此 ,尽管我们需要在法学理论的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 ,但科学主义却是我们应当警惕的。否则 ,围绕理论创新所进行的各种努力恰恰可能滞碍我们所希望得到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意义与两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学——法学家”的路径来分析,《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篇长文做出了巨大知识贡献。知识内部与知识外部两种反思的分析框架可以使人们洞见到其中的可能缺陷:知识内部的反思不充分,知识外部的反思被忽视以及“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提法不妥当。这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长文”的目的不能充分达致。受现代化范式支配与缺失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可以说是中国法学缺乏自觉意识与反思精神这一问题的两个面向。中国法学要超越这个时代需要深入到知识内部与知识外部的各种因素乃至中国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民法的理性精神--以19世纪民法法典化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喆 《法学》2004,(5):33-44
近代欧陆各国的民法典与理性主义的关系在民法思想史上是一个有待全面认识的课题。以往的研究没有把这个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 ,本文采用一种哲学、历史学与法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 ,力图揭示 19世纪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法典化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本文的主要论点是欧洲大陆 19世纪的民法法典化的哲学思想是理性主义哲学 ,法典化所采用的法律技术深刻反映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姜涛 《法律科学》2010,(5):3-14
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这一客观场景中,任何关涉中国法学知识谱系建构的努力都超越不了"历史的镜像"、"身份的守望"、"话语的审慎"这三个至关重要的主题词,它们簇生性地构成中国法学建构性的知识谱系。中国法学只有融入并超越这种知识权力与价值守护,才能获得自我存在的确认,完成中国法学主体性建构的时代使命。由此也自然而然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西方法学和中国近代法学这三个维度之精神空间的交融与对立在中国法学知识谱系建构中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法律现实主义在法学教育领域通过批判当时主流的案例教学法而兴起,并且在法学教育实践中展开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师资构成方面的改革。法律现实主义者的教学改革顺应了当时剧烈变动的美国社会对于法学所提出的要求,吸收了欧陆自由法学运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法律功能主义的理论精髓。它对美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法学教育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站在启蒙与现代性的立场上反思自然权利论的源起与影响,主要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把握自近代以来的法律实证主义对西方自然法传统和法律信仰的冲击,从而形成对自然权利问题的个人反思和对这一法学思潮的现代批判。  相似文献   

8.
陈瑞华 《证据科学》2007,15(1):5-31
在中国目前的法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完全形成了"此案"与"彼岸"的两个世界。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存在缺乏资料的问题,而缺少的是一种科学的研究证据法学问题的方法。对于证据立法运动、法律移植运动和思辨法学,我们要反思和辨证看待。证据法学的发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必须关注中国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必须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三是必须从经验和教训的角度出发,发现中国存在的深层问题和制度问题,总结出深层的结构,上升到概念化,从而提出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星 《法学研究》2004,(3):27-38
将法学知识视为“科学知识”,存在学理上的困境。从法学知识学术运作的前提、过程、分析前见、资源支持、学术权力等角度来看,法学“科学主义”的努力是无法成功的。法律实践中,“法律”语词的争议性使用,尤其是探讨性使用,更凸显这种科学主义的困境。揭示法学“科学主义”困境的目的,不在于否定法学知识本身,而是为呈现其原有的实践品格,将法学知识视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提示法学知识生产者的重要实践责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法制革新的需要,借助于翻译介绍,清末从日本大量引入了大陆法系的行政法知识。在清末民初建立行政诉讼制度时,具有两大法系背景的两派学者展开了一场论争,波及行政法的界定及其功能定位,促进了行政法学的中国化。1920年,钟赓言在朝阳大学法律科的行政法总论讲义印刷刊行。这一体系完整、定位准确、思想先进的行政法学教材,确立了行政法学的法学属性和近代法属性,奠定了中国行政法学的骨架和品格,标志着近代中国行政法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田夫 《北方法学》2014,(6):5-18
从知识生产机制的整体视角来看,中国法理学教材还没有走出苏式法理学的框架。苏式法理学教材的"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基于法理学与部门法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这一基本原理,认为法理学是部门法学的指导性学科,并由此决定了"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包含正面向度和反面向度两个方面,正面向度指的是法理学针对部门法学生产"指导"型知识,反面向度指的是部门法学帮助法理学生产"指导"型知识,法律关系理论和法律行为理论分别典型地对应着这两个方面。然而,对上述理论的检讨表明,"指导"型知识生产机制在运行机制层面是无效的;进一步地,该机制在基本原理层面及其理论基础层面也是错误的,因而应当被抛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Hindu law represents one of the least known, yet most sophisticated traditions of legal theory and jurisprudence in world history. Hindu jurisprudential texts contain elaborate and careful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law and religion. The nature of Hindu law as a tradition has been subject to some debate and some misunderstanding both within and especially outside of specialist circles. The present essay utilizes the familiar framework of legal realism to describe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w and legal procedure in Hindu jurisprudence. Questions about the place of natural law theory and legal positivism in relation to Hindu law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
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佑标 《中国法学》2004,(5):158-167
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是我们研究军事法学的起点,军事法是军事法学的研究对象,军事法学是军事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正确界定军事法与军事法学的概念对于构建军事法与军事法学自身的基本原理框架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站在中国行政法学百年发展的历史图景之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应该善待概念行政法学的方法论和知识论。外接管制的新行政法强调横向地研究"事务"而不是理论,它有自己新的价值范畴和问题域。但是,政府管制之下的新行政法只有借助概念法学的范畴体系和逻辑思辨方式,才可能实现其功能主义的目标,否则将陷入"问题陷阱"。台湾概念行政法学的发展方向值得祖国大陆借鉴,在概念法学的塑造下,部门行政法与政府管制研究的结合之路是祖国大陆行政法学的可欲之路。中国行政法学的困境不是概念法学的困境。外接政府管制的新行政法,一定程度上将弥补司法审查制度缺陷带来的概念行政法学的功能性不足。  相似文献   

15.
法学研究的经济学维度——基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 《现代法学》2003,25(6):45-48
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 ,它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 ;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在阐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论思维后 ,提出了法律经济学运动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法理学与两本《法理学》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之为法理学的根本在于它是一种使人过有善德的生活的知识。现代法理学逐渐向科学的靠近,逐渐模糊和开始遮蔽这种对法理学的基本认识。在我国,这种趋势集中体现在法理学教材的编纂和体现在其中的基本认识。本文通过对两本法理学教材对法律的历史、基本的法律立场和法律技艺的处理的比较,从而凸现这一现象,进而指出法理学教材编纂所应当持有的法理学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法理学者揣着法治现代化梦想,引介了大量西方法律知识、价值和方法,进而衍生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法理学”知识体系;通过接纳融合民主、自由、正义、公正、平等、法治等要素,出现了“中国法理学”的价值体系;通过学习和运用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修辞等方法,搭建了“中国法理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国法理学理论为法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缺乏专业精神;对法律价值体系的接受没有实现中西融贯;在方法论体系中缺乏整体思维与体系思维的区隔以及对逻辑的重视。中国需要建构以实现法治为目标的,能够分析、解释、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法治话语、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学分析逻辑是一个范畴概念,它是指行政法学研究主体在认识和揭示行政法现象时采用的合乎理性的方式以及合理化的技术。行政法学分析逻辑具有使行政法学由学科变为科学、由个别判断到抽象概括、由权威推动变为理论推动、由法律学现象变为社会科学现象等的价值。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特性是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自证性等。行政法学分析逻辑的基本进路包括从主体与客体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表达国家意志与执行国家意志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行为规则与规范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介入元素与设计元素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一门新的法律科学.法律知识化巳成为知识社会背景下中国法学转型的时代要求.尽管法律知识化的主张是多元的,但从其整体看,它承袭了后现代法学的衣钵,坚持以下核心观点:即将法律知识化概括为法律哲学化、法律科学化和法律平民化三个实体逻辑贯通的维度.其中,哲学化的使命是将法学从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还原为一个价值问题;科学化增强了法学理想图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平民化则打破了法学的神秘性,扩大了公民的法律参与.经由此三个维度,法律知识化之科学含义方能得以丰满和立体化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