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作为深圳第一次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深圳精神,它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点,体现了特区初创时期的时代需要。开拓,特区建设前无古人,需要开拓;创新,建设特区无例可循,需要创新;团结,五湖四海的移民走到一起,需要团结;奉献,第一次创业一切从零开始,需要奉献。正是时代的需要,造就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也正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深圳。历史进入新世纪,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深圳精神需要丰富和发展。这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2.
管道燃气在深圳这座初具现代化、国际化规模的都市脚下延伸。当人们尽情享受美好生活时,可曾想到,勃勃生机的鹏城倾注了多少深圳燃气入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深圳管道燃气公司抢修中心主任刘廷元无怨无悔地为特区管道燃气建设和用户的安全挥洒自己青春和汗水的感人事迹。刘廷元是1984年4月从部队调到深圳液化石油气管理公司的。在认识特区、学习特区、建设特区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他把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带到地方,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大家公认的“老黄牛”。滨河气化站的高中压调压器经常结冰,引起管…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批准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涉及到特区范围、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程序报批”,意味着特区范围延伸这一对深圳影响深远的改革已经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特区范围延伸的内涵和意义,是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琛玮 《民主》2000,(12)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伴随着特区建设发展的风风雨雨,深圳民进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岁月。十年来,民进深圳市委会在民进中央的领导下,依靠中共深圳市委的支持、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从特区民进会员思想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特区民进思想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深圳民进概况和会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深圳时代表党中央作出重要指示和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特区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增创特区新优势”成为深圳市各级党和政府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成为特区内外人士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1995年深圳市委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增创新优势,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那么,如何看待深圳特区的特殊政策,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创新优势,实现第二次创业呢?笔者对此谈几点看法。一、深圳特区的优势井未消失深圳的优势,最主要的是四项:一日政策优势,二日地缘优势,三日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四日人才优势,这…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发展格局,深圳经济发展也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党的十六大提出“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这是对特区提出的新要求。深圳国税局成立八年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各项工作上取得一系列骄人成绩。总结过去八年的基本经验,深圳国税局要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成绩,必须充分展现“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继续坚持走创新开拓之路,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急先锋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特区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是从1980年建立以来,特区的使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视察,讲的核心问题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特区的使命是为解决贫穷问题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8.
致作者     
《特区实践与理论》为综合性社科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弘扬理论创新精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以研究宣传特区问题为主,着重反映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探索成果,反映社科界的  相似文献   

9.
信任     
特区毕竟是特区。从广东到海南,一路高楼拔地,机器轰呜,一派改革开放的兴旺发达气象。繁华的深圳,幽静的珠海,清沏秀丽的万泉河,明净蔚蓝的大东海,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然而,机器声中,却时而夹杂刺耳的“杂音”,明净天空,却时而悬浮混浊的“阴霾”。歇宿一家滨海酒店,门缝中忽然塞  相似文献   

10.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丽日蓝天秋水碧 ,姹紫嫣红绿如茵。深秋的鹏城 ,美丽如画 ;年轻的特区 ,生机勃勃。刚刚举办了第二届“高交会”的深圳市 ,又将迎来特区成立 2 0周年的隆重庆典。深圳的辉煌 ,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结下的丰硕之果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出的灿烂之花。最近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委把深圳作为继张家港、杭州之后的又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部署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集中宣传报道深圳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通过宣传深圳来更好地宣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使深圳…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过去38年中,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发展得益于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中央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及其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二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敢为天下先的特区人精神;三是借力香港,吸纳国际资源,依托珠三角地区,拥有天然良港;四是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创业青年,形成了移民城市的人口红利;五是用活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特区政策和特区立法权,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深圳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已经从南国的边题小镇,变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国,从“城市文化”的视角看,有三个城市是最值得关注的。其一是代表“京派”文化的北京,其二是代表“海派”文化的上海,其三是代表“特区文化”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一国两制的临界线、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移民汇集的新都市、商品经济的大市场,这种较为特殊的地缘和人文背景会必然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或者说形成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将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对深圳而言,扩大特区范围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历史起点,是统筹全市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应努力以特区扩容作为重要抓手,加紧推动原特区外区域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圳精神是在特区建设初期提出,1987年第一次特区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确定的,当时的提法是“开拓、创新、献身”。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深圳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从特区建设之初,深圳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大纲,把精神文明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1987年,深圳贯彻特区工  相似文献   

16.
深圳原农村股份合作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合作公司”)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推行农村城市化的产物,是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经过14年的改革与发展,到2005年底为止,共有股份合作公司853家,其中特区内89家(罗湖区31家、福田区15家、南山区28家、盐田区15家),宝安区456家,龙岗区308家。全市股份合作公司共有股民31万多人,其中特区内约4万人,特区外约27万多人。2005年,全市股份合作公司整体资产状  相似文献   

17.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积淀,是深圳拓荒者们敢闯敢试、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浓缩,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热土上的集中体现。20多年来,在深圳精神的凝结、发展和实践过程中,深圳青年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自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并对有关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做出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深圳将告别“一市两法”和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的困境,迈向立法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和发展一体化的目标。特区一体化是否也意味着税收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特区党员干部讲学习 ,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深圳经济特区近 2 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特区建设的有关理论。邓小平、江泽民十分关心特区建设与发展 ,并形成了以特区发展、改革与开放、两个文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发展是硬道理”、“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走在全国前面”、“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尤其需要我们去深刻领会、武…  相似文献   

20.
1983年,一道特区管理线从东到西建起,将深圳一分为二,人们称之为“二线”。十多年来,“二线”对维护深圳的社会治安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的深圳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深圳,“二线”的现状,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很不相适应。因此,为了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加快建成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很有必要后移“二线”,后移“二线”能够为特区增创如下优势:一、可增创深圳发展空间、时间的优势深圳市总面积为2026平方公里,其中特区327.5平方公里,山岭、水库、保护区、道路就占了一半多,可供经济开发的用地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