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正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2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正义的思索与追寻。每一个时期不同民族对社会正义的探讨,正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对人类社会健全形态的希冀。对社会正义思想发展脉络的整理,和对社会正义本身的思索同等重要。《社会正义的思想追寻》正是这样一本研读社会正义理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以正义精神塑造廉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阳 《理论学刊》2007,2(4):81-84
廉政的本质是正义,即履行“应尽”职责,获取“应得”利益,故构成廉政文化之核心的价值观念就是正义观念。当前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廉政文化定位在正义的层次,以正义精神塑造廉政文化,体现出正义所蕴涵的普遍取向、平等关系、人本情怀、道义追求和精确思维。  相似文献   

3.
正义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以及人的社会生活的始终,但是,正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每个时代所理解和追求的正义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正义追求却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化的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罗尔斯是一位把正义追求与制度建构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学者,他对制度正义的阐释以及对制度非正义的反思,都是对近代以来制度缺陷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未把他导向一种积极的建构。其实,对制度非正义问题的解决不应囿于自由平等的视角,而是需要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而,当我们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出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被逻辑地导向了对一种“道德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正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理念,是对发展的正义的评价和约束,为规范和评价人类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论基础。本文试图从发展正义的视角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发展正义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准则,发展正义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领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要求;需从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发展的正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制度正义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制度正义的核心是实现和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制度创新作为确保制度正义的动力源泉;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在中国落实制度正义的最重要举措。研究这一思想,可为当代中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在分配正义视域下的精神财富具有无形性、非排他性、可复制性的内在属性,这些性质决定着精神财富能否实现分配正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精神财富是服务于资本阶级的,伴随着异化劳动而产生的精神财富具有利己性和排他性。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精神财富才能同时具备以上三种内在属性,才是属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因此,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探讨精神财富分配正义的实践路径才有意义。新时代促进精神财富的分配正义需要强化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生产,增加人民的自由时间,创新精神财富交流与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共管理范式转移的今天 ,我们不能只顾效率 ,不顾正义。正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当代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已引起广泛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密不可分 ,实质正义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 ,而程序正义是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 ,二者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通过对机器人伦理发展历程的思考、正义含义的嬗变以及实现正义的途径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机器人伦理的规范。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的人与技术的关系,因此,在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都要秉承正义原则,把正义融入到机器人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各个阶段,在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关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通过机器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推动整个社会良性有序运行,规范和约束机器人发展,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0.
契约伦理是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相伴而生的,蕴含着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命、自由和平等,追求制度正义和社会良序化的伦理精神,罗尔斯的《正义论》完成了契约伦理从道德规范向伦理制度的现代性转向,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培训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手段明显滞后了.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如波 《探索》2000,(5):60-63
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支撑着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必须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禄 《学习论坛》2002,(10):27-29
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全球化的思想。认为全球化是以商品经济规律为基础 ,以生产力发展为动力的 ;它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具有客观性、掠夺性、集中性、统一性和国际性等特点 ;全球化主要包括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 ,以及精神生产和产品的全球化 ;其进程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一面 ;其前景是共产主义在全人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薛安泰 《学习论坛》2005,21(7):41-44
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发展问题看做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他在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时,以新的视野、新的观点,极大地拓宽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江泽民的发展观内容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16.
赵俊花 《学习论坛》2002,(10):69-70
农村不稳定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解决农村不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是教育农村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处理问题要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利益。二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加大村务透明度。三是贯彻党的富民政策 ,增强村民承受负担的能力。四是教育农民顾全大局 ,相信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梁瑞华 《学习论坛》2002,(10):12-14
河南地处中原 ,气候温暖适中 ,交通便利 ,社会稳定 ,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重要资源缺乏 ,生态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均不够理想。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加大立法力度 ,加强市场自身建设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制定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价值目标。实现司法公正的路径主要包括:牢固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司法理念;以扎实的基础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博 《学习论坛》2005,21(2):25-28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又是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深化各项改革 ,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廓清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本质。服务型政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 ,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服务型政府是由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及透明政府等四个结构要素共同支撑的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是公民需求导向型的政府 ,体现为从“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制模式”向“以满足公民需要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赵征  白炳泉 《学习论坛》2004,20(4):21-22
创新是我国面向 2 1世纪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 ,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新变化 ,领导方式和方法必然随之改变 ,但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领导者必须在深入理解领导方式、方法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 ,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举措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方法 ,紧密把握创新工作的根本 ,这样才能为领导工作积聚新力量、新活力 ,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