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有些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知实情难,究其原因,除了基层存在的一些问题外,从机关干部自身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不诚",使基层有了真话不敢说.热衷于在上层领导中"摸情况"、不愿到基层群众中掌握"第一信号".有的常常是上面听汇报,招待所里定好调,捞到素材就溜掉.有的感到到下面接触基层群众无必要,下到底层了解情况失身份.虽然身子下到了厂矿,但却是身入心不入,只能是抓来抓去抓材料,搞来搞  相似文献   

2.
坚持深入群众,开展民调工作,是新时期对基层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水准的重要方法,对于夯实基层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3.
4月16日-18日,江苏省江都市17名市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门,进村入户,面对面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实打实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三天时间共走访了19个乡镇34个村,召开座谈会近50个,接触群众2000名,记录整理各类意见150多条,现场帮助解决难点问题20余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中,能够深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领导还是不少的,他们通过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基层的一致好评和拥护。但毋庸讳言,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简报,平时难得下基层了解村情民意…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时,深有体会地说,到一个单位了解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这位领导同志的话,既是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提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位领导干部不声不响地深入基层“暗访”,听到了不少掏心窝子的话,了解了不少真实情况后说,在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需要“暗访”,以便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不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使了解到的情况更真实,对指导工作大有好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暗访”有利于领导干部了解群众生  相似文献   

6.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不少同志反映:一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些地方的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指责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一些农村干群之间的矛盾冲突。革开放20年来,农村的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的变化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群众对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部与群众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在农村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  相似文献   

8.
调研是谋事之基,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一个时期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听民意、摸实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有些地方兴起了一股层层陪同调研风,基层干部群  相似文献   

9.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不少同志反映:一些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靖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耳边常闻一些基层干部抱怨:“现在基层干部难当,群众越来越不听话啦!” 那声调,那神态,好像群众天生该听他们这些人的话似的。对此,我很有点不以为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伟人毛泽东的这些论断恐怕至今仍未过时吧?况且,我们的一些干部常喜欢把“人民公仆”挂在嘴上,既然是“人民公仆”,就该听“主人”的话才是。盲目地批评指责群众不听话,实际上是一种缺乏群众观念、颠倒“主仆”关系,以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父母官”自居,甚至是以“救世  相似文献   

11.
青岛卷烟厂最近奖励了勇于提意见的4名职工和8个基层党支部。对这种“花钱买批评”的做法,笔者额首称赞。然赞叹之余不由感到,领导者为了改进工作,鼓励职工提意见,并积极采纳,这本就是职责所系,正常而又寻常的事。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内生活准则》都明确要求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和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然而,我们却对这一“正常而寻常”的事感多忙新鲜”,当作“新闻”发表,作为”佳话”传颂,是喜.是悲?其实它暴露出某些领导者缺乏群众观念,缺乏民主,独断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用了五十天的时间,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个别交谈和书面了解等方式,接触了二十四个基层单位的三百五十多名基层干部和职工,详细调查了我局基层政工干部(主要是政治指导员、教导员)的队伍素质和工作状况,其情况如下: 队伍素质的突出问题是知识素质偏低随着我局企业整顿改革的发展,我局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政工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有了一定改善,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在知识文化方面显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知识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制定政策,做好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法之一。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我们党十分强调深入群众,蹲点调查,无数党的工作者深入基层,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人民中留下了佳话。直到今天,不少群众还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曾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土炕,同在一块土地上劳动过的“老张”、“小李”、“王同志”。但这种蹲点调查的好作风、好方法,在我们着力动员全民族力量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却被许多同志忽视了,丢掉了。现在,人民群众普遍反映,上级领导和“公家同志”少见了,“走马看花”也很少做到了,农民不认识乡长的现  相似文献   

14.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实践认识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而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我们目前存在一些困难,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应该走下去,听意见,办实事,作宣传. 走下去.就是各级机关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工厂、农村、学校,街道去接触群众. 听意见.先当群众的学生,要诚心诚意,而不是虚情假意,要认认真真而不是大大咧咧地听意见,包括批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仆人,仆人有什么理  相似文献   

15.
一位基层干部抱怨说,一个月来,他几乎天天泡在会场,有时一天要参加几个会议,其他的工作都不得不被搁置下来。年过大半,上级部门适当召开几场会议,了解年初计划的实施情况,没什么不可。然而把开会当作工作的落实,让基层干部天天泡在会场,既有失偏颇又可能贻误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既要具备很好的“唱功”,善于宣传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又要有很好的“做功”,以身作则,犯抓落实,带领群众一步一步地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我认为仅有此两功还不够,领导者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听劝”。“听”好是“唱”好和“做”好的前提和基础。“听”在领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领导者的重要职夭之一,就是拿主意,作决策。而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领导者能否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的意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基层干部是基层改革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和具体实施者 ,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基层干部的形象如何 ,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 ,而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的严肃政治问题。因此 ,党的基层干部要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重视自身形象 ,在转变思想和作风上下功夫。党的形象 ,就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总体影响 ,反映在人民群众对党的直接评价。党的形象不是空洞的 ,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 ,最直接的就是通过基层干部的行为和作风反映和折射出来。可见 ,党的基层干部的行为和作风 ,不仅仅是他个人行为的外…  相似文献   

18.
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时说:到一个单位了解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此话既是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提醒,也是对少数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批评。 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有的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  相似文献   

19.
效桦 《瞭望》1996,(43)
台风袭击某地之后,一位干部到基层了解灾情。跑了一天,这位干部听到基层干部所汇报的灾情大多为“大概是”。有没有房子倒塌?有。倒几间?多少面积?大概是……有没有农作物被毁?有。多少面积?损失多少?大概是……听了一连串“大概是”,这位干部无奈地感叹:“尽是‘大概是’,叫人如何识得灾情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韩民 《瞭望》1996,(34)
有人说:“当基层干部难,难就难在群众不听话。”对于这句话的含义,我深思良久,觉得很有议一议的必要。 如果说基层干部的“难”,难在脱不掉大量具体事务的缠绕,难在随时都要处理一些头痛棘手的问题,难在既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又要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这些都好理解。但说它“难在群众不听话”上,就不免使人生疑了:群众咋会不听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