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金广 《法制与经济》2009,(14):121-122
对人权的理解,不仅关系到对人权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和完善。20世纪初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广大人民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权。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为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使广大的人民享有了广泛的人权,对今天的人权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2,(31):246-247
当前人民权利意识增强,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中罪犯人权在国际人权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来日趋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如何保障罪犯权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既是对人的道德权利(应有权利)的确认,又是人的现实权利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道德权利、法律权利和现实权利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列宁和邓小平的人权观,既细致地说明了他们人权思想的不同着力点,又概括出其区别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本质特征。在应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以集体人权为核心,将个体人权寓于集体人权之中,从而实现了人权中普遍形式和特殊内容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法律权利层面上,他们坚持人权立法和司法保障的阶级性和全民性的统一,而以阶级性为基础,全民性为归宿;在实有权利层面上,他们又坚持人权实现的条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并都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积极开辟广大人民群众人权实现的现实道路。本文通过上述有说服力的对比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回击了西方“人权卫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恶意攻击,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权维护方面的真实现状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方向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5):16-18,67-72
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神圣职责。尽管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人权”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方,但尊重人、爱护人的人权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人权在中国,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制度,由理想走向现实,标志着并且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监狱人权保障工作是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反映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一贯重视监狱人权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监狱人权保障工作随着监狱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坚持在立法和制度层面上保障监狱人权,在执法过程中重视罪犯权利保障,在教育改造中完善罪犯人权保障,并强化监狱人权保障的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加公正公平的处理刑事案件,司法部门也有了很大进步,例如在2012年我国就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法定侦查行为,同时为了有效利用该权利,无论是在程序方面还是实体方面都进行了规定,避免操作人员滥用而侵犯到侦查相对人的基本人权。本文将从比较法的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个国家的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9.
五月十一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时一年的“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犯人权犯罪案件专项活动”。这是检察机关第一次以专项活动的方式严厉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人权的犯罪,体现了检察机关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的保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今年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宪法原则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我国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一大发展,但它能否从“纸上的宣言”走向社会的现实,公民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能否得到切实保障,还取决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指出,人权就是人们的政治权利、私人权利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①即是说,人权是对人们社会权利的概括和抽象。人权作为人民权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民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曾把人权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之一。1941年前后,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管理国家权、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民主权以及人身权等权利。公民不受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期限等限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且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在我国,侵犯公民权利的违法犯罪,比起西方某些国家要少得多。但是应该看到,保障和促进人权的发展,乃是我国的长期任务。依法制裁严重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乃是公安、司法机关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2.
宪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保障人权,人权保障也离不开宪法的支撑。人权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内容,以入宪为制度。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要求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关注现在的人权保障制度,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处于国家绝对权力向公民个人权利逐步转变的阶段,这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要求我们从观念、制度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人权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在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民主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民主中的某些进步因素,例如普选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成为更高类型的民主制度——人民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12,(6):10-12
列宁说过: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人权。庄严宪法,2万余字,字字千钧,无不凝聚着华夏儿女对于人的权利价值的认可与捍卫,修宪所折射出的人权进步理念,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5.
徐炳 《法学研究》1989,(3):1-10
人权是每个人湏臾不可离开的权利,理所当然,它是全人类共同关切的最基本的问题。人权理论虽然是资产阶级首先提出来的,但是,这个命题本身超越了阶级差别,超越了民族、种族界限,超越了国家疆界,因此,人权一经提出就成了全人类的共同口号,成了全人类要求生存、发展、进步的共同旗帜。  相似文献   

16.
“重要论述”彰显人权理论发展的自觉性、主体性、时代性,饱含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理论提升、理论深化。“重要论述”总结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特征经验,形成了系统化的人权发展道路理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揭示了中国人权事业的人民主体性,超越了传统人权主体学说,拓宽了人民主体性的理论维度;以“生存和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基础性权利—目标性权利—最高价值追求”的“三阶层”人权体系结构;强调依法推进、协调推进、务实推进、平等推进人权,形成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带有普遍意义的人权保障方式理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提出了推进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的整体性方案,丰富了人权文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际劳动权利与工作标准问题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际劳动权利与工作标准问题初论西南政法大学国贸系邓纲随着当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间相互依赖的日益加强,国际法由过去研究战争、中立及主权等问题,逐渐向谋求经济发展、保护基本人权和促进社会福利等方面迈进。作为国际法重要分支的国际劳动法,就是...  相似文献   

18.
李龙  李小萍 《法律科学》2008,97(1):29-38
在宪法原则中,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标。人民主权表征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本人权保证了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但在传统的理论中二者存在着何者优先的张力。哈贝马斯的宪法有效性理论认为,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形成于公民的自我理解,是主体之间商谈的结果,宪法的承受者同时也是法律规则的创造者。宪法中的人权与人民主权原则是同源的,是互为前提、相互证成的;人权使得人民主权的合法行使成为可能,人民主权在法律上的制度化是人权本身的要求。因此,宪法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之间的紧张可以通过宪法的有效性而沟通。  相似文献   

19.
汪海霞 《政法学刊》2005,22(4):80-82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意味着国家和人民对公安执法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十分注意对公民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强调对广大人民权利的保障,强调人权保护的重要性是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人文环境保证,更是衡量我国公安工作成效的最终指标.所以公安机关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必须从基本理念、监督机制、程序性执法等方面来建立和规范对人权有效保障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李拥军  侯学宾 《法学杂志》2006,27(1):112-114
对二战的反思和人权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权利观念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使人类的共同体特征愈加明显,动物等非人实体权利的出现佐证着人类权利的存在。个人权利是人类权利的基础,人类权利是基于每个人的需要由人抽象出来的权利,是个人权利的放大形态,维护人类权利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人类个体即个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