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使我国法治建设步入稳固的发展轨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又使这一治国方略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予以认可,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准则。这一方略的提出和确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体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作为高度集权的产物,经济主体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维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行政手段,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2.
法治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其民主性。现代民主的实质就是平等的社会主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平等、人权及社会正义控制和行使国家权利。法治的民主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当代中国国家统治权的最终归属者;当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决定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宪法和法律确认了人民群众依法治国主体的地位。法治的规范性表明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人的社会行为或社会活动,即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等公权力活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因为它必定是社会主义的法,必定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工作都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并且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许多法律,但是人们对依法行政这方面还不够重视,要建立一个法治国家,行政管理的民主化、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的十条基本经验中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权,是政府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国家权力,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国家权力。国家法治,离不开行政法治;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实现依法行政。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中,健全行政法制、依法行政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从1989年起步,中国的行政法制改革、依法行政走过了13年曲折前进的历程。健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用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这是第一次,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之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依法治国的含义决不是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治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其中包括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运作和行为,也就是"依法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执政党、政府、社会甚至是公民个体都有明确的要求。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它要求社会各治理主体,特别是组织化的主体,如政党组织、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要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的方式来整合社会、供给政策和反映诉求,唯其如此,才能降低执政成本、行政成本,社会矛盾才能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运作的构成要素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运作的先决要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以各个部门法为主体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系统。二是社会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有法可依。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  相似文献   

10.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始终不渝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而且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其中,道德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的活动。所谓以德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杨士珍 《创造》2003,(6):39-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教育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论述,高度概括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和法治传统的国家,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实现政治文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认识中国依…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相似文献   

13.
群言堂     
李熙:不断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法治素养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我国80%以上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量最大、面最广的主体工程,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广大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机关成员,要不断强化依法行政的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首先必须强化人民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张智 《前沿》2004,(9):116-118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制化 ,用完善的法律机制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 ,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这是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 ,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目标。依法治国,具体到政府工作,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对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势在必行的。一、依法行政要做到七抓七解决一是抓思想,解决好各级领导同志的法制观念问题。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论述和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标志着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也标志着党的领导方略和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 ,即从过去的以党治国 ,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各方面发号施令和包揽一切的领导 ,转变为通过国家机关和法律来实施领导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政府机关和行政领导必须依法行政。为此 ,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必须具备法治观念这一基本素质。一、法治观念是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行政领导的法治观念 ,是各级行政领导在日常的国家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的作用□程湘清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  相似文献   

19.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依法治国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关,但不能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我国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建设很不平衡,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来推行,法律要靠执法机关来组织实施。这样一来,有的执法机关和有些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地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在部分群众中也产生了这种错觉。这实际上把人民群众放在了管理的对象、执法的对象、治理的对象的位置上,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执法机关的执法权来自人民,受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包括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同时包括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管理国家、管理现代化社会,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政策的手段以及道德的、纪律的力量固然重要,但发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