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人张潮先生在《幽梦影》中说:"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以书籍当朋友"。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党刊《前进论坛》就是可做山水,可做苑囿,可做朋友的一本杂志。  相似文献   

2.
讲《史记》的王立群教授也很会讲故事。他讲的很多故事与人生有关,并由此总结出人生“四行”:“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要行;第四,身体要行!”人生有这“四行”便会一路幸福。  相似文献   

3.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4.
赵昂 《人民公安》2007,(4):63-63
我只想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静静地站立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我有限的40年人生旅程,一半在偏远的农村,一半在繁华的城市。这既奠定了生活的底色,也决定了创作的基调。人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行走,心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飘荡。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农民,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都市人,以城乡互为参照,以警察的职业眼光,探寻并解剖人性之丑恶,观察并批判社会之弊端。不矫情地说,我也是个介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至少在灵魂深处如此。所以,我的文章多的是农具式的粗糙和路灯式的幽明,既缺乏灵性,又“质大于文”。只是,从来不缺乏真诚,不缺乏理性的剖析和人文关怀。作家和警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也是文武分立的两种职业,之所以能在公安队伍中一些人的身上得到统一,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都是追寻公平和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缺少这一点,便算不上真正的作家和警察。我力求这么去做,也正是这么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跌跌撞撞歪歪斜斜地走了过来,陆续出版了《冷言热语》《难言真实》《思想的碎片——一个警察的文化思考》《画里有话》《开心麻辣涮》《(警世画语》系列之一、二,与漫画家吕士民合作),《正确的废话》等杂著。  相似文献   

5.
许刚 《学习与实践》2008,(3):158-160
张舜徽先生在《唐写本玉篇残卷校说文记》中,订正今本《说文》共三百三十余条。极有裨于《说文》古本原貌之研究。这个极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亟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那一束光     
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中偶然遇到的第一本书,究竟会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麦家和我说,他十三岁那年,在一位名叫“阿牛”的郎中家里,与一本残破的《林海雪原》不期而遇。在麦家记忆里,“这本《林海雪原》后面十几页不在,但是封面还在……书是他从街上捡来的,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引火的。大人们在客房聊天,我在灶房里看书着迷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阿牛说送给你了,你赶紧吃饭,书你拿回家去”。  相似文献   

7.
高月 《求索》2011,(12):144-146
《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在内容上都是大量历史故事的集结,叙事视角总体上皆体现为一种全知视角,但两书的叙事者身份存在巨大差异。概括地说,《韩非子》叙事者是“策士”身份,《说苑》叙事者是“朝士”身份。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时代背景的差异、韩非子和刘向创作心态的不同以及所面对的读者对象的不同,是造成《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叙述者身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残疾人》2007,(8):48-49
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栏目是最早报道左权盲艺人的电视媒体。主持人亚妮几度深入太行山采访,为盲艺人的音乐与人生所感动。她说一定要让这群盲艺人的故事传遍世界,于是她自己抵押房子贷款,投资我国第一部盲人电影——音乐故事片《桃花红杏花白》。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魅力 “从做《科学人生》开始,我才感到自己真正被科普了。” 刚刚采访完数学大师吴文俊的曾涛,思绪还在和大师的交流中游荡。“那么谦虚的一个人,说自己不能说,可一说起来,跟孩子一样兴奋。  相似文献   

10.
编委风采     
《青年探索》2012,(5):101-F0003
江冰,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在福州、南昌、深圳、广州等地生活。曾经做过杂志主编、企划总监、报纸记者、周刊主编。1994年于南昌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出版《文学评论的阐释》、《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从远古走向现代》等专著6部,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逾200万字。《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30余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后期《申报》副刊《自由谈》在黄嘉音主持下,独辟蹊径地开创了具有清新风格的准“西风”之路,采用西洋杂志文的体裁,关注“社会与人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报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黄嘉音本人的西风社背景。  相似文献   

12.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却以“在军中常苦多务”为由,说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当即开列了一串书目,如《孙子兵法》、《六韬》、《左传》等,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  相似文献   

13.
五经     
<正>《五经》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春秋》的合成。《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为孔子编定,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书经》(又称《尚书》),  相似文献   

14.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5.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人物小传: 乔羽,原名乔庆宝,1927年生于山东济宁。著名词作家,诗人。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现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中政协委员。 乔羽至今已写出《让我们荡起双浆》、《爱我中华》、《祖国颂》、《人说山西好风光》、《思念》、《夕阳红》等1000多首歌词,词作中饱含着的善良、真诚和美好,抓住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在建国50周年之际,由中宣部等6家单位主办的《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中,他的《祖国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人说山西好风光》、《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多部作品入选,是入选作品最多的艺术家。党和国家鉴于他的卓越贡献,授予乔羽“终身不退休的艺术家”称号。  相似文献   

17.
杜文曦  王利民 《求索》2011,(2):142-143,170
邵雍吸收佛教"成、住、坏、空"的劫数说,以《易经》"盈虚消长"、"穷通变化"的思想为核心,从先天象数的概念系统中推演出他的"元会运世"说。邵雍研究历史,不仅注意从历史智慧中总结经世之术,而且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人生处世的经验。他的《伊川击壤集》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历史意识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诉讼》是两篇人类寻求灵魂救赎的悼词,二者共同体现出鲁迅、卡夫卡两位精神流浪者深刻的原罪意识。然而,文本层面的不同表述,使两篇小说呈现出一强一弱的迥异文风。进而,让人能窥探到“真的猛士”与“弱的天才”在面对原罪时表现出的不同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翻检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贾谊《过秦论》、司马迁《报任安》、诸葛亮《出师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范仲淹《岳阳楼记》、文天祥《正气歌并序》、梁启超《少年国说》、林觉民《与妻书》,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闳 《今日广西》2007,(1):64-66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