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曾经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偏远的永州与柳州。在被贬期间,柳宗元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具有寂寞孤峭的意境、激愤幽怨的情结、高洁执着的人格坚守以及浓郁空寂的禅趣等艺术特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受到了后代读者的由衷喜爱。  相似文献   

2.
孔令环 《学理论》2010,(18):184-185
余光中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和人品都极其推崇。他的诗歌中多处引用、化用杜甫诗句,长诗《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以一位诗人之心潜心听取另一位伟大诗人的暮年心声,扫描杜甫一生的遭际,为杜甫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写意画,表现出杜甫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7)
唐人在诗歌中多次提到对杨贵妃之"恨",不同时代的诗人虽心态各异但都可以用"恨"来概括。盛唐的杜甫极力批判杨贵妃的祸国殃民,他的恨缘于儒者的使命感。中唐白居易之恨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为爱情遗憾,为由爱情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晚唐的小李杜之恨更多的是借古讽今,对国家将亡的恐惧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各界》2012,(7)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令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相似文献   

5.
史玉凤 《学理论》2010,(26):185-187
李贺是中唐时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凄凉的人生境遇、体弱多病的生理特点、忧病畏死的心理特征、中唐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矛盾的激化,将他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击个粉碎。所有这些促使他对人生、命运、死亡进行思索,其"鬼诗"便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厌恶和对理想的探索,浸润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而其诗歌的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即: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此可见,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雷莎 《学理论》2012,(18):115-117
盛唐诗与中唐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精神气韵。在这一看似陡然的转变中,大历诗风起到了重要的承接与过渡作用。结合诗人经历与具体诗歌作品分析发现,大历诗坛在士人心态、群体情怀以及宗教观念三个方面导引了盛唐至中唐的诗风转变,从而开启了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典诗歌新的审美风尚的新变。  相似文献   

7.
刘云龙 《学理论》2013,(21):189-190
《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钟嵘作为专门评价五言诗的第一人,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的文人士子,但受到时代风气和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钟嵘对于一些诗人的评价有失偏颇,对于钟嵘在《诗品》中评曹丕诗有不同的意见,将从诗歌流传真伪、诗人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以及和曹植的诗歌的比较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钟嵘评价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2,(12):F0003-F0003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诗约1500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诗人,曾发起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题材多样,风格各异,脍炙人口,流传天下,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甚至受到了日本、越南等国民众的喜爱,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总体而言,白居易诗歌具有关注民瘼,感情强烈,通俗易懂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何水英 《学理论》2013,(23):231-232
杜甫对曹植诗歌十分推崇,他学习曹植诗歌,重继承更重创新,突破藩篱。杜甫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与突破在诗歌写实精神、人情关照、乐府诗的改制和创作的态度等方面体现明显。  相似文献   

11.
心声曜千秋     
赵丽宏 《民主》2013,(7):62-64
草堂生活的安宁,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环境。杜甫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诗人,他总是在寻思着如何让自己的诗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新作精心构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门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动,水面虽不阔大,水势却汹涌激荡,这使他联想起写诗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精神是杜甫思想的精髓所在.这种"人文关怀"精神首先是站在儒家思想中心--"仁"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诗人困守长安时期与百姓在一起的困苦生活触发了对底层贫民的同情心与谴责腐朽政局的正义感,安史之乱中生灵涂炭的惨景使他悲天悯人,不但对苦痛"推己及人",而且情愿"苦身利人".长期不懈的诗歌艺术追求让其用审美的目光观察万事万物,"民胞物与"是杜甫人文关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柳宗元的诗歌中,既有如陶诗平淡自然的蕴藉之诗,也有像谢诗着意摹景的精工之章,还有似屈骚哀怨凄怆的酸楚之作;柳宗元从以上三位前辈的作品中均吸收了一些艺术养料,但他始终以“我”为主,既善于继承,又巧为创新,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4.
尹根德  阮小娟  覃玖英 《学理论》2013,(24):173-174
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
南宋著名诗人杨诚斋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开创的"诚斋体"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而且在诗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影响深远。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见解独到。其"诗通于道、至于善"、书写人之"至情"的诗歌功能论,既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又推崇诗歌的抒情功能;既强调诗人道德心性的修养,又强调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王蓓蓓 《学理论》2013,(20):192-193
盛唐刚健豪迈的诗风,在安史之乱后转向了清雅纤细,作为这一时期重要诗歌选本《中兴间气集》,其"理致清新"的诗学倾向集中反映了此时文学风尚的转移。"理致清新"的诗学追求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对郎士元诗歌的选取。郎士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不大,但其诗歌契合了中唐诗歌的审美倾向和高仲武本人的诗学偏好,以致《中兴间气集》选录了较多郎士元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诗人,不怕万里路途之遥远,只身走南闯北,先后到桂林、南宁、昆明、重庆、内江、成都、泸州、南京、北京、新疆、兰州等地,和青年人一起举办诗歌朗诵会,宣传诗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受到了各地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草堂初建成     
赵丽宏 《民主》2013,(2):62-64
浣花溪畔的一亩荒地,成了杜甫的宅园。草堂的设计者,应该是杜甫自己。有草堂古寺的样本,也有诗人一路见识的各种草屋,杜甫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住所。草堂,绝非豪宅,是最朴素的住房,柴门竹篱,泥墙木梁,茅  相似文献   

19.
庄申 《学理论》2013,(21):191-192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飘逸豪放,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作品英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法。自18世纪以来,李白的诗歌不断地被中外译者译成英文,许多翻译家也在为李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生动传神的译作。  相似文献   

20.
梁平 《学理论》2010,(21):151-152
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体裁,但诗歌创作也是难的。但现在绝大多数诗歌已不同于我们心目中神圣的诗歌,它们降低了诗歌的高度和难度,品位低下,诗意寡淡,美感不足,技艺平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坚持诗歌写作中应有的三大发现:发现自己,发现事物,发现语言。这三个因素的有无与多少,是鉴别真假诗人和诗人大小的尺度。写诗之人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持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