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人有喜庆事,喜欢到酒楼摆上几桌酒菜款待客人。目前市面办喜寡的标准,按收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饭店、招待所,每桌100至150元,主人往往碍于面子,怕人说“寒酸”,于是,渐少光顾了;二类是酒家,每桌150至200元,主人常乐于此道,因为既经济又实惠;三类就是一些中外合资的高级酒店了,每桌200至400元之间,广州人形容来这些酒店饮喜酒为“吃地毯”。来这些酒店吃喜酒,人们心中会有把秤,“吃在肚子里,算在心头上”,算出端上来的食物其价值仅仅占交付金额的一半,另一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北新桥附近的居民发现,有那么四五十人,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便像定期的潮汐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进一家名叫华夏音响服务部的店铺。他们中间有的年过半百,有的不过二十出头;有的衣冠整齐,有的不修边幅;最后赶来的那个年轻人吃力地从一辆手摇三轮车上下来,撑着双拐推开店门。“又来了,这群音响发烧友!”人们说。“发烧”一词源于香港俚语,指的是对某一事物狂热依恋,以致如痴如醉。顾名思义,令这群“音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到广州的内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听不懂广州话,却对广州人的一些口头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有时语言成了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某种象征。“搏到尽”和“叹世界”近一两年来,广州人学会了拼命工作,多干,多赚,以满足他们日渐高涨的消费需求。“搏到尽”这句香港人的  相似文献   

4.
广州人管某些人对某些事物忽然的情有独钟为“发烧友”,我就算一个。我的“发烧”由来已久,中学的时候“发烧”诗歌,一写就是500多行一首的浩瀚之作。那年头,若谁有心思稍微翻翻成语词典,便可成为“诗人”。当然那首巨作早已付之一炬,即便还在也难以入目。但堂堂500行的气魄于今天的我说来却影响非浅。到了“广阔天地”后,便弃“诗”从“画”,跟一山水画名家学画。但涂鸦一番后便心不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的改革,给广州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广州人中既有勇于进取的气概,亦有狭隘浮浅的陋习。人们往往对前者看得多,而对后者认识不足。赶浪头——广州人喜欢一窝蜂,一哄而起,没有主见。当狂潮一股大量进口的冷暖风机和“838”计算器成了“跳楼货”后,这应该是个沉痛的教训。漠视他人——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是不少广州人的嗜好。无论是他(她)个人的私事,还是别人的隐私,一律来个公开抖落,并逼着你非去听不可。你若够胆量去请他们把音量收小一点,他们旋即瞪起眼:干你屁事呀!我讲话用得你××管么?“人必先自爱然后人方爱之”。广州人,教人如何去尊重你? 缺乏同情心——骑单车的女士不小心跌倒了,很  相似文献   

6.
借脑袋发财     
佛山人有“野心”,他们的目标是赶上广州,称雄南国。佛山人有魄力,“六五”期间他们的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1.81%的速度递增。1986年,佛山工业总产值112.4亿元,首次跨入全国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30个城市之列。佛山人的成功,赢得了一片喝采声,也引起了近邻广州人的侧目。广州人在总结和借鉴佛山的成功经验时,竟然发现,佛山人——  相似文献   

7.
自从今年年初中央提出“过紧日子”的号召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广州目前流行消费幼稚病,有的报刊也用一些实例说明广州人的幼稚消费。对这个问题,究竟广州人怎么看?本刊围绕这一议题召开了“市民研讨会”,让我们听听消费者们怎么说吧。只是为了威水(威风) △伍西菲(退休教师):广州目前的确存在着一种现象,2.50元的领带卖不出,升到40元一条就卖出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幼稚病。现在常听到年轻人讲“坚嘢”还是“流嘢”,“国货”还是“洋货”,一个英文不识却偏买写满英文的衣服,买一件“Madein China”就以为是洋货了。崇外崇洋,买东西的目  相似文献   

8.
(可以说,他是一夜出名。尽管很多人还记不清他的名字,只记得与一个“大人物”的名字很相象,但如果说起“广州人精神”的设计者,大家应该有印象。对,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的干部,李齐念。他籍贯不是广州,来广州不过是第3个年头,甚至不会讲广州话。但他热爱这座南国大都市,也理解这里的市民。“稻穗鲜花献人民”,广州人接受了这个非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出的“精神”。) 能谈谈你这个“稻穗鲜花献人民”的构思过程吗? 那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各界人士参与“广州人精神”的设计,我天天留意报纸,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透明度”这个物理化学概念如今作为政治术语广泛流传。如果说几年前广州人对它存在着一种陌生的距离感的话,那么今天的情况就逐渐不同了,“透明度”已经从较为抽象含糊的政治术语开始转化为广州人生活工作中具体的“形象”,并且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看得见的好处。出国定居者的福音广州市某公安局的办公室传出了一阵哭骂声。“我们分居五年了,比我晚结婚的女人走了,比我年轻的女人走了,比我晚申请的人走了,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走?我哪一点不够条件,你们讲啊!”一位丈夫在香港的妇女大声地质问民警。  相似文献   

10.
总是在夜幕降临时,在广州的一些家具商店前,不时有搬运工把一个个用布包得严严实实、颇显沉重的方状物件搬上车。人们也许没注意到,这方状物件其实是保险箱,广州人俗称“夹万”,而购买者,竟是一些普通市民。“夹万”,从来是机团购买为主,私人拥有实属凤毛麟角,而这两年,这笨家伙也悄悄进入寻常百姓家。 80年代初,家住西关昌华街的一位华侨在下九路永华家具店买了个“夹万”回家,在家具行业曾作为新闻流传一时。不少人暗地嘀咕:这未免太张  相似文献   

11.
“广州乜都有!”(乜:粤语,意谓什么)本“服务大观”继观赏了“购物乜都有”“乜都有得玩”之后,少不了要看看“食”了。人们都说,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长腿的除了家具,广州人什么都敢吃!——此话怎解?笔者走马羊城酒楼食肆,随意采撷了一些食谱,尽管挂一漏万,读者大概也可以从中领略“食在广州”的情趣。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商品丰富、被内地人称为“购物天堂”的广州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十分紧俏,不说不知道,那竟然是房屋!你相信吗? 并无刻意去领导新潮流却因天时地利人和而总是在浑然不觉中领导了新潮流的广州人,这回又来了个鳌头独占——记者从广州市房地产管理局获悉,去年,广州市建成商品住宅近180万平方米,超过了全市建成住宅面积的一半,其中个人购买商品房几乎占一半,这个住宅商品化的势头在全国可说是领了风骚。毋庸置疑,相对于内地来说,广州人有钱,广州人也讲求实际,他们对“安居乐业”有深切的理解,不“安居”又如何“乐业”?所以,有了钱的广州人  相似文献   

13.
“苏梅克一列维9号”慧星与木星“千年之吻”腾起的云烟至今仍未消散,地球人仰望苍穹之时心中不无侥幸之感。不过,今天的广州人已实实在在地受到了来自天上的袭击。那袭击物,便是遍布城市上空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广州人称之为“镬”的抛物线型金属物体。有心人统计过,广州市上空大约有“镬”4000只,直径为2~5米不等。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州市有关部门就自行车失窃问题对10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993~1994年间,1000个家庭中有743户自行车被盗,最多的一家达15辆,共计失车2640部,平均每户损失700元左右。 “不丢自行车,不算广州人”,这一令广州人又气又恨又无奈的现象,似乎已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症。  相似文献   

15.
每个广州人或许都还记得一年前的9月,第四届全国书市在广州举行时那规模空前的购书热潮。在短短的12天中,每10个广州人中就有1人冒着酷暑,挤进像上下班高峰期的公共汽车似的图书展厅里,冲杀两三个小时抢购图书。狂热的背后是饥渴,饥渴的背后是羊城“买书太难”。省委书记谢非目睹书  相似文献   

16.
饱暖思美乐     
曾经有人把这个地方的人叫做“南蛮”,也有人说这个地方的人“只顾嘴巴,不顾面子”,甚至有人在称呼这个地方的人时,总要在前面。冠之以鄙视的“小”字——俱往矣!南国的热土广州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国人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饱暖思美乐”,这句话套在广州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普普通通的广州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过得快快乐乐,从他们那满足的笑容中,你能感受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也许不会这样苛求想去广州酒家的人肯定不少。广州是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的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被称作“窗口行业”,而广州酒家,这个窗口中的窗口最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的是两句话。“食在广州第一家”!会“食”的广州人都这样说。作为佐证之一,这个以经营正宗粤菜著称的广州酒家,近年来推出由108款名贵菜点组成的“满汉全  相似文献   

18.
如蚁轻爬,如电轻触,如风轻袭,如火轻噬……个中之“轻”,且看——从南下的列车,到泊岸的货轮, 人们不时被箱箱件件的长白山参茸,烟台阿胶,大兴安岭的冬虫夏草吸引住。源源滚滚是何物?宝!试问.“讲饮讲食”、“最识补”的广州人,谁人不识宝!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广州人又多了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夏季的一天,广州市副市长石安海收到了一位报社实习生的来信。信中,实习生陈述了珠江河畔海鲜舫所引起的一系列是非纷争,要求市长:清除污染,救救珠江。与此同时,珠江沿岸,座座海鲜舫依然灯火通明,笑语喧哗。在霓虹闪亮的大都市里轻摇漫荡。有人说它是都市调色板上的一块艳彩,也有人说它是珠江河畔的一个污染源。船儿缓缓靠江岸曾几何时,“食在广州”的广州人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级宾馆、大酒家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山珍要临山,海鲜要上船,广州人的要求正从高档的装修、豪华的厅房向着“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20.
珠江,广州人的“母亲河”,她以她的乳汁哺育了无数儿女。可如今,是谁令她“花容失色”、使人不忍目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