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农民由温饱走向小康进而实现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民问题之核心是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以市场改革的实际行动来排除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障碍,从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培育土地市场,根治农民“怕变”的心病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干预焦占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引起政府行为的变更与调整,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认识和看待政府干预?这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思考□谢仁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带来了希冀,也带来了挑战。处在这转型阶段,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承受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市场体系缺陷产生的双重风险,从而派生出了以下几个严重问题:1.由于政府行为的干预,名目繁多的农民负...  相似文献   

4.
浅谈提高企业技改投资效益的政府行为贾细 企业的问题说到底是个效益问题。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企业提高技改投资效益,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前主攻工业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  相似文献   

5.
试论引导我国农民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李桂元我国建立和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对农村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富民、兴农,其关键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可是有些农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民却迟迟不能...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思考谢仁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农村带来了希冀,也带来了挑战。处在这转型阶段,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承受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市场体系缺陷产生的双重风险,从而派生出了以下几个严重问题:1、由于政府行为的干预,名目繁多的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7.
农民五盼     
农民盼望有稳定的农村经济政策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各种体制还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也就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因此,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也就成了农民思考的热点问题。(一)计划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不稳定问题。在...  相似文献   

8.
韩钢 《前沿》1999,(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农业经济格局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传统农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价格下跌、市场销售不畅,已成为近年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原因。因此,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巴盟近几年的实际,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谈几点想法,与到会各位代表共同探讨。一、从…  相似文献   

9.
县级政府驾驶市场经济能力的思考江厚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味着亿万农民必须告别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挣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和束缚,到社会主义的大市场去接受洗礼。地方政府如何从县情出发,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基迫切...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就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个过程到现在仍在进行之中。在这十多年里,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素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却较少以改革自身来适应这种变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新人,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备条件。怎样通过改革来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当前农村、农民的现状,从而有效地加强这项工作,便成了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笔者专门调查了襄阳县东津镇此方面的情况,现就改革当…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把握好农民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许敬龙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关键在于把农民推向市场,即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适应市场的同时,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认识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地区体制转轨问题,引导民族地区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问题,民族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基础、是各少数民族能否得到发展、繁荣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弄清民族地区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经济与县(市)政府行为施德威·陈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县(市)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现政府工作目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县(市)政府的职能有了新的变化,随着改革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作为县(市)政府改革的目标。提倡减少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客观决定了必须改进领导方式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决定了必须改进领导方式。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民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这客观要求政府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基本价值取向 ,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农业生产的具体事务进行直接参与和控制的工作方法 ,实现由微观干预到宏观管理的转变。二是沉重的历史教训决定了必须改进领导方式。政府要改变过去习惯于对千家万户种什么、不种什么进行强迫命令的工作方式 ,狠抓示范引导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  相似文献   

15.
在玉溪、陆良等市县开展的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的试点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上民主、经济上公开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结果。他们的试点工作已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一、改革村级体制,实行村民自治的动因首先,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村公所(办事处)的管理体制以及由上级委派村公所(办事处)干部的做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能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民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成为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其政治上民主,经济上公开的要求日益强烈,这种体制的弊端也就暴露得十分明显,诸如村级管理行政化,村干部选聘、管理“机关化”,机构重叠,管理层次多样化;干部任免制,对上不对下,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滋生腐败行为,形成农村热点问题多。如此种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村级体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是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村级行政管理体制,使农民的民主权...  相似文献   

16.
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是引导农民奔市场的关键杜中语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离不开农民,要使农民参与市场经济,就必须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确立农民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就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培养农民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经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企事业单位滥用行政权力不当地干预市场活动的行为,分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极大,我国应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危害性加以防范,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行为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投入的制约及矫正的思路别道学·白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在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日见明显,农村经济承受着由计划体制弊端和市场体系缺陷产生的双重风险,农民投入农业...  相似文献   

19.
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商品流通总体上势头较好,多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环境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而受政府和企业短期化行为、环保资源投入不足、环境监管体制不顺、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民环境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本文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工作,必须打破二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干预、加强法治建设并完善农民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