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太子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指挥奥匈帝国的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炸死于萨拉热窝,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之间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7月,奥国进攻塞尔维亚.8月,德、俄、法、英参战。日本也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地山东、随后,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到协约国,美国、中国也参加了协约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则参加了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多年前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日为轴心的法西斯侵略集团和以苏、美、英、中为首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的一次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浩劫、大灾难。二战爆发前,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分别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并以武力改变世界秩序,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法西斯集团(即轴心国),世界大战的阴云…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03,(1):45-48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进入饱受凌辱的时代。随后西方列强纷纷沓至,强占中国土地开辟租界。一时间,中国领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1860年到1903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等九国相继在天津设立租  相似文献   

4.
五百年来,风云激荡。世界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这九个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全球经济,1975年11月,美、日、英、法、德、意六大工业强国成立了六国集团,以协调全球经济。此后,加拿大在次年加入,这就是后来左右世界经济政策大势数十年的“七国集团”。然而,这些国家不会想到,37年后意大利、  相似文献   

6.
1917年,持续了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协约国和同盟国都精疲力竭。4月,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作战,这对于德国来说不啻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优势迅速向协约国一方倾斜。然而就在这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德国从两面作战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德军的实际统帅鲁登道夫上将看到了扭转战局的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7-19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侵略中国,8月14日,联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次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帝国的腐败,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事实。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德、意、日法西斯为了实现它们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的屠杀和掠夺。面对这场空前的浩劫和法西斯的暴行,人民没有屈服,进行了彼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在这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中,苏联、中国还有美、英、法等50多个国家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了最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4):48-48
6月1日结束的美、俄、中、英、法、德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外长级会晤就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7月3日说,如果伊朗在7月12日之前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美国将谋求通过联合国对伊朗采取行动。伊朗外长穆塔基7月4日说,伊朗此前宣布的8月22日就六国方案作出正式答复的最后期限“不可改变”。7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外长级会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六国方案中的措施有: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贸易中技术贸易呈加速发展趋势近20年来,国际贸易发展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1975—1985年,美、英、法、德、日5国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353%,是前10年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在世界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而美、英、德、法、日5国又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额的1/3以上。国际技术贸易快速增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长江论坛》2008,(3):F0002-F0002
2008年4月26—28日,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届中博会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吸引了包括美、日、法、英、德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各地10万多客商,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28家,国内500强企业有322家。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整半个世纪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苏、中、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 二战爆发的背景和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制度处于全面危机时期,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英、美、法等战胜国确定的凡尔赛—华盛顿国际体系,并没有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4,(5):104-105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之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英、美、德、日等国为迎接挑战而进行的高等教育调整和改革,对我们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一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 (1970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语 )。但中国的综合国力依然落后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综合国力课题组的专家们曾花费三年的时间 ,对美、日、法、英、德、俄、中七国综合国力进行评估。据评估所得出的结论 ,中国的综合国力虽位居七国之尾 ,约为美国的 1/ 4 ,法、英、德的 1/ 2 ,俄罗…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不久前提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展我国作为“特大型国家”的比较和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看,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欧洲的大国,如英、法、德、意等国,人口在5000万到8000万之间,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几个大省相似。美  相似文献   

16.
1914年6川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伦敦的《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暗杀对欧洲来说像一次雷鸣。”暗杀事件点燃了巴尔千半岛这个火药桶,并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初,同盟国德、奥与协约国法、英、俄相继向对方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这是一次决定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战争,全世界多数国家被卷入战争的车轮下。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悲哀地预测:“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面对欧洲爆发的这次大规模战争,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刚刚成立了3年的中华民国,到底持何种态度呢?  相似文献   

17.
张斯麟,江苏丹徒县人,1885年生,1903年留学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1年起先后任第六旅旅长、江苏第三师参谋长,参加了辛亥光复诸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1918年,段祺瑞派张斯麟为驻俄军事代  相似文献   

18.
在二战以前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英美法系国家充分肯定沉默权。英、美法律均规定 ,禁止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 ,他们认为 ,在侦查阶段讯问被告人的方式不能成为主要的取证手段 ,这对防止审讯过程中的侵权现象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杜绝“口供”定案。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认为沉默权阻碍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 ,使得国家权力无法有效追究罪犯 ,因此这些国家在侦查阶段否认沉默权。两大法系国家对于沉默权的不同态度 ,主要与他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哲学观点有关。英、美等国的思想家多持“天赋人…  相似文献   

19.
尽管他身居山区养猪,但拥有“液体饲料配制”、“仔猪早期断奶”等世界上多项最先进的养猪技术,还经常飞到美、英、德讲学交流,他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和河南省人大代表,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十大星火带头人”、“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河南省劳动模范”、“感动内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农村娃,到一名全国闻名的企业家,他用超人的胆量、执著的追求和艰苦的打拼.划出一道闪光的人生轨迹。他就是“养猪大王”秦英林。  相似文献   

20.
《春秋》2015,(3):65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态势发生变化,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与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欧洲互相厮杀,暂时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处在内外交困中的日本,其朝野侵略势力则急盼参战,趁机扩张在中国的权益。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的第一批派遣部队2万多人强行在中立区的龙口登陆,正式侵入山东。至9月7日,日军完成了在龙口地区的集结,而后便长驱直入。10日到平度,12日抵即墨,13日达胶州。日军名义上对德作战,却把进攻矛头指向中国,行动目的在于占领山东胶东地区以及胶济铁路全线,以控制山东全省。23日,日军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指令战地司令官神尾光臣中将占领胶济铁路全线。25日,日军占领了潍县车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