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资产阶级国际法著作里,奥本海的"国际法"和福煦依的"国际法大全",是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而尤以前者,由于自第五版起,有劳特派特做编订工作,不断地加进了许多资料,具有研究上的参考价值,流行得更为广泛.奥本海的国际法,共分两卷,第一卷的总题是"和平",包括下列内容:绪论——国际法的基础和发展;第一编——国际法主体;第二编——国际法的客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国际法与国内法不同,它是法律的一个特殊体系。国际法的概念、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甚至许多资料都是自学的同志们所不熟悉的。因此,学习国际法比学习国内法困难得多。为了帮助自学的同志学好国际法,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梅 《政法论丛》2007,11(2):78-84
现代国际法领域的扩展使得不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加,国际法发展呈现不成体系的特征。国际法自身特征和现代国际法新发展中的诸多因素导致了国际法规则的冲突和国际法的不成体系。国际法体系化机制不但必要而且可能,国际法体系化机制的进路主要有国际习惯、立法进路、司法进路和制度整合进路。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法的理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祖雪 《法学评论》2005,23(1):42-48
国际法的理念是国际社会结构及其规律的反映 ,它表征着国际法的价值目标 ,凝聚着人类对国际法的终极寄托 ,对国际法不仅具有构成作用 ,而且还有评价与调整功能。作者认为 ,和平作为国际法的根本目的 ,是国际法的基本理念 ;人权作为国际法的最终追求 ,是国际法的终极理念 ;正义作为国际法的内在要求 ,是国际法的工具理念。这些理念在国际法中的实现 ,是国际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或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国际法中证明具有法律的拘束力并普遍适用的规则已经存在的证据和表明这种规则效力的法定形式。本文主要从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来阐述国际法渊源,并拓展到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方法和国际组织的决议。  相似文献   

6.
《法学》1957,(3)
现代国际法的阶级性和体系,是当前国际法学者尚在争论的问题.上海法学会和华东政法学院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特联合召开了一次国际法的专题讨论会.会上着重讨论了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周子亚提出的论文"国际法的阶级性、独特性、强制性和继承性".在会上发言的有吴芷芳、刘家骥、丘日庆、张汇文、杨兆龙等人.关于国际法的阶级性问题,周子亚认为国际法所表现出来的阶级意志不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之意志,而是社会经济制度不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宪法与国际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成为法学发展的显著特征,出现了宪法概念从宪法学向国际法学的移植,宪法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和灵感,形成了国际法宪法化的解释和建构思路,使宪法理念融入国际法制建构,为宪法学参与全球治理的法制建设打开了大门。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权法推动了宪法权利法案的制定和权利清单的完善,国际法及其判例成为国内宪法裁判的解释性资源,在宪法判决中得到援引和使用。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还形成了基本权利保护的宪法与国际法双层架构,出现"合宪性审查"与"合公约性审查"并存与竞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无论作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都是应当学好的。但是,要学好这门课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学国际法。据了解,一些在内地基层法院工作的学员认为,国际法离自己的工作部门和专业距离远,用不上,学不学都没关系。其实,这种看法至少是短视的。国际法是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进行国际斗争与合作,促进国际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工具。学习国际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法学素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学习国际法都  相似文献   

9.
洪永红 《法治研究》2010,48(12):30-36
国际法从产生以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人文关怀,本文从国际法的起源、国际法的发展、近代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国际法的内容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国际法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格老秀斯将国际法从神学中解脱出来,以人文主义作为其法学基础,创立了国际法学。当今社会,人文主义已贯穿于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道路上,国际法将继续以其人文关怀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权立法,更全面、具体地保护世界人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周忠海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命运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国际法作为一种能够满足迅速变化着的国际社会正常需求的各种规范的艺术体系,也在迅速发展变化着,有了空前的发展。①合作、尊重民主的行为准则和全人类价值成为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律“世界语”的国际法,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它面临着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既可影响国际法的现行效力,又能给它以生机。各国普遍关注这一契机,各种报告、各种文献汗牛充栋,各种学说和方法纷至沓来。对此,确有必要从方法论入手,探讨比较方法,以助阵容。一、国际法国家间性质是其比较研究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2.
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凛 《政法论丛》2010,(1):12-18
随着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国际海洋法领域等出现了个人参与国际活动的现象。但是,无论是从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主体的构成要素、还是从法律的最终目的、国际法的调整对象等方面分析,个人不能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而只能是国际法的保护和惩治对象。不适当地扩大国际法主体的范围,把个人与国家相提并论,超越了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的正当性关注国际法本身的正义问题。现代国际法正日益面临正当性危机。危机主要表现在国际组织的结构和国家权限、国际法规则的实施与适用、国际民主的程度的减弱等方面。评估正当性不仅涉及到价值的判断、解构,而且更需要论证价值的重新建立。正当性理论实际上是正义理论在国际法中的应用,但对正当性的论证不能将其用作违法行为的正当化辩解。  相似文献   

14.
王贵勤 《法学论坛》2007,22(3):131-138
康德的国际法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类和平共处美好境界的向往.他的这一思想来源于自然法学派.他对国际法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国际法的渊源、国家主权、人权、战争、国际法的功能、国际安全的保障等,都有深入思考和明确结论.康德国际法哲学思想是引导世界和平发展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自国际法产生以来,如何看待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关系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问題。随着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法的特征,论证两者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法的主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国青 《法学家》2003,(5):144-149
在国际法中,有关国际法主体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这是由于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传统国际法认为,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基本上是符合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实际情况的,但传统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殖民主义色彩.在当代国际法中,除了国家是国际法的最基本主体,各种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以及其他某些非国家实体和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国际法主体结构的普遍性与多样性是当代国际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法学杂志》2005,26(1):89-91
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是国际法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决非是唯一特征。关于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问题,一直是在争论中的话题。传统的国际法学者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但现代国际法已经承认个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当前,在一些国际性法律中,个人已经成为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体系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法是以体系的形式存在与发展的。构成这个体系的国际法规范,具有不同形态,分属众多部门,归于若干板块,由此形成了国际法规范的三种体系结构,即形态结构、部门结构和板块结构。对这些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法存在与发展的特点,认识国际法规范间协调的规律,从而提供国际法体系结构有序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关系调节器的国际法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迄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纵观国际法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由于其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国际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国际法历史发展分期的依据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法价值观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岚君 《法学评论》2005,23(2):76-80
国际法价值观与应然和实然的国际法价值都不能完全地契合 ,但它是人类可以选择和改变的。与一般法的价值观相比 ,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国际法价值观对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通过经验分析以及与美国国际法价值观相比较 ,作者对当前中国国际法价值观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并进一步提出关于中国国际法价值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