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叶榕  叶曦立 《群众》2008,(2):35-36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立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运营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为什么要让更多群体拥有财产性收入,我们要创造哪些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些都是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在对自己所拥有财产进行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文章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从土地、房屋、金融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丹丹 《人民论坛》2014,(6):232-234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在对自己所拥有财产进行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文章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从土地、房屋、金融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中,投资活动无处不在。为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人们接触到的资产投资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利用资产在银行储蓄直接获得无风险的收益,有的则直接进行风险投资,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获取收益。投资者的最主要目的是获取最大化的收益,但收益与风险是投资中的一对基本矛盾。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偏离其预期收益。因而,投资者就要在收益与风险的基本矛盾中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一千美元,拥有的财产增多,出现了财产性收入增加迅速和来源结构的较大调整。同时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存在比重偏低,不平等现象严重及居民的投资知识缺乏等问题。国家和社会尽快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财产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松州》2015,(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农牧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积累更多资产,对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2000年以来,赤峰市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来自房屋、土地、资金方面的收入全面增长,但目前农牧民的财产性收入尚存在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收入渠道狭窄、土地财富效应未能充分显现等问题。一、财产性收入的发展历程所谓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  相似文献   

7.
辛其马 《创造》2008,(1):113-115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除了工资,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管这一论述不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发展而言,但在很多专家学者眼中,这一重要的概念之于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理性繁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指导意义。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家庭拥有的财产无论是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动产,还是房屋、土地、车辆、收藏品等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均属于“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提出将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而目前就我市的情况来看,居民对财产性收入的呼声与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居民所拥用的房地产、汽车等固定财产的抵押贷款虽目前也在办理,但也存在着手续繁杂等情况,且收费也没有统一,奉化与宁波市区收费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但是,吉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着构成单一、个体之间及区域之间差异明显等问题,同时,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增加吉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重点要做到:多形式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及收益,多渠道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以及做好政策的落实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第一,重庆国资可以总结成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通过公有财产,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重庆无论是国资补贴微型企业的创办、还是降低民营企业的所得税,都是通过国有资产增值后藏富于民,遵循的是国民共进的思路,在增加财产性收入上,增加公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谨防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放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秋莲 《湖湘论坛》2009,22(1):103-105
新中国由“无产”社会进入“有产”社会是近几年的事,但有产者在整个社会中仍只是极少部分人,至少占半数以上的农民仍被排斥在有产者队伍之外。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财产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环境中,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放大效应很可能被释放出来。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兼并、破产、收购、合并、重组等是经常发生的.在这些变化中间,主要是产权的变更、转让、抵押、认购等资产的本质和形式的变化。产权是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统称,是财产关系在企业运作中的一个动态概念,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所决定的,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对某一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法定权益。一般说来,产权主要包括两种权利;一是财产所有权,它反映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是产权的基础;二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可分解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行为权利。至于企业产权主体人格化和一体化原则、谁投资、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住房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住房性收入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所以住房调节应是财产调节的重要途径,住房收入调节应是收入调节的重要措施;让更多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必要内容。使居民尽量拥有自有住房,需要抑制对住房的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房价水平,将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改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房制度,发展住房合作组织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好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秋山  付鸿彦 《前沿》2011,(24):223-226
教育收益包括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教育关系到更广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人们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收入,但也取决于犯罪花费的节制、较缓慢的人口增长、较少的贫困、环境污染的控制和其他的非货币的产出,所有这些都以各种方式追溯到教育上。教育不仅有益于投资教育的个人本身,如获得更高的收入,具有周全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开展技术创新等。  相似文献   

15.
■75.9%的受调查者采取各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受调查者认为,垄断企业高管、领导干部、私人企业主是排在前三位的最能从财产性收入中获得实惠的群体■76.36%的受调查者认为,财产性收入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6.
诈骗罪的财产处分除了客观的财产移转之外,还须具备处分意识,即对所转移的财产有所认识。处分意识对财物和财产性利益的认识程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处分人对财物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是否有必要对财物本身的种类、价格、价值、数量、重量等事实具有全面认识,需要具体分析;在处分人对财产性利益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至少应对财产性利益转移的外形有间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握好洗钱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根据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洗钱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对此应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洗钱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所谓“违法所得”并非仅指现金,而是指从犯罪中所获得的任何经济利益,它可由各种财产构成,包括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动产或不动产,以及对这种财产享有权利或利益的法律文件或文书等,例如汽车、房产、珠宝首饰、债券、支票等等。所谓“违法所得产生的收益”,是指将违法所得投资于营利性…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城镇居民分为七个收入阶层,并将收入细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深入分析了收入结构对各个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分析表明:最低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倾向反而越高,但由于受低收入影响而制约服务消费能力的提升;从整体来看财产收入对服务消费影响最大;不同收入结构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收入是所有收入中对中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影响最大的类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能显著增加对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家庭规模、教育和职业也对服务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视野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规定有: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得的收入,按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从事与其科研业务无关的其他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如租赁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对外投资收入等,应当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从事上述非主营业务收入用于改善研究开发条件的投资部分,经…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于抢劫罪的争论从未中断过,其中一个重要的争论点便是抢劫罪的行为对象。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过数起抢劫不动产、财产性利益、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因为抢劫罪的行为对象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且相关司法机关并未对此出台具体司法解释,使得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这些案件时无所适从。从刑法规定的抢劫罪行为对象——公私财物的特征看,不动产、财产性利益、网络虚拟财产等虽然在形态上与一般动产有别,但它完全符合公私财物的三个基本特征,结合相关案例,不动产、网络虚拟财产、财产性利益这三种不同财产应当纳入抢劫罪的行为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