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爽 《学理论》2012,(31):241-243
提起游寿先生,人们马上会联想起那朴茂健雅、雄浑遒劲的书法作品。她的字素有"秦风汉骨"之誉,周齐先生曾为《游寿先生书法选》题诗云:"鸿迹只今传海外,八秩迎来桃李春。守拙虔虔觑至巧,大刀斫阵卫夫人。"游寿先生是杰出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提携后学、教泽绵长的教育家。她毕生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作育英才、追求进步、淡泊名利,在她身上,蕴含着为人师表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关权  孝坤 《瞭望》1995,(29)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曾被日本侵略者抓到日本当劳工,后在山洞里穴居13年的刘连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要记者转达他的愿望:“世界人民要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刘连仁老人所说的这几句话,听似平淡,其实内涵深刻,是他对自己苦难经历的深刻总结。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罄竹难书,刘连仁老人当年所经受的苦难则是难以想象的。 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在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草泊村他的家中接待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8,(12)
正在天津这片革命热土上,曾经有一位朝鲜籍中共党员与天津人民并肩战斗,开展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他以"仰望光明"为座右铭,在革命道路上一往无前,虽然一度蒙受委屈、处境艰难,但仍全身心投入党的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革命者的名字叫李铁夫。追寻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铁夫,原名韩伟键,1901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他受到朝  相似文献   

4.
日本侵略者攻占武汉后,迅速建立教育行政机构,掌控武汉地区教育主权。沦陷时期,伪武汉(汉口)市教育局作为日本侵略者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组织,几经变迁。通过推行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使该地区的教育呈现奴化教育形态。其管理活动在决策、人事、教育规模、职能和组织文化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春夏之交,美籍华裔飞机设计师田长焯先生到武汉考察投资。与笔者邂逅,谈到其弟、美国首位华裔及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辞职在美引起的强烈震撼。犹如打开闸门,滔滔不绝。总统致意田长霖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启蒙于上海,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他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攻下了博士学位,尔后,一发不可收,26岁就获得柏克莱加州大学“最年轻教授奖”,年仅40岁就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成为美国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6.
兰军 《学理论》2009,(18):152-154
日本侵略者攻占武汉后,迅速建立教育行政机构,掌控武汉地区教育主权。沦陷时期,伪武汉(汉口)市教育局作为日本侵略者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组织,几经变迁。通过推行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使该地区的教育呈现奴化教育形态。其管理活动在决策、人事、教育规模、职能和组织文化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胡平 《团结》2005,(2):34-37
每当回忆起抗日战争中一个个重要的战役,人们就不能不联想起郑洞国这个名字。这位少年时代从湘西大山中奋斗出来的爱国军人.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教诲,经历过东征、北伐战争的洗礼。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率先与日本侵略者血战.成为最早投身于对日作战的国民党抗日将领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8.
周敏 《学理论》2012,(32):203-204,234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沦陷后,开始着手建立一整套的殖民教育体系,对东北人民进行奴化教育,而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化,职业教育在这殖民教育体系中占有的地位突显出来,无论从职业教育的初步实施、强化,还是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都不难暴露出日本侵略者创办职业学校的险恶用心,企图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他们扩大侵略战争、掠夺经济资源、建立法西斯统治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0)
九一八事变后建立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刺刀扶植起来的傀儡国家,伪满洲国经济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的典型的战时殖民经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经济肆无忌惮的掠夺,建立越来越严厉的经济统制,控制经济命脉为法西斯战争服务,还体现在杀鸡取卵式的鸦片专卖和劳动力压榨上。  相似文献   

10.
实华 《瞭望》1986,(51)
世界瞩目的柬埔寨问题已经持续了八年。在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下,一九八六年,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救国斗争在军事上、政治上和外交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情况正在起变化,形势发展越来越有利于柬埔寨人民而不利于越南侵略者。 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是一九八六年柬埔寨人民抗越斗争的主要特点。一九八四年冬至一九八五年春,河内当局发动了侵柬以来最猛烈的第七个旱季攻势,先后攻占了民柬各派抗越武装设立在柬泰边境地区的营地。越南侵略者对此很是得意洋洋了一阵子,以为经他们这一沉重的军事打击,从此柬泰边境将被“封死”,他们可以放手“清剿”深入内地的抗越武装了。国际上也有不少朋友为柬埔寨人民的前途担忧。事实证明,越南侵略者又一次打错了  相似文献   

11.
李士杰 《民主》2004,(4):33-35
2003年5月17日,一连数日阴睛不定的北京天气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抓紧时间拜访了弥松颐先生。虽说弥松颐先生是老北京人,个头可像山东人,又高又大。我是山东籍的北京人,却比他矮了半头。我们共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不同的是,弥松颐先生特别有学者的风度。当然,我们俩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喝豆汁、聊天、侃大山、热爱政协、热衷于参政议政。我对弥松颐先生是从心里非常地敬佩。称呼他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比我先出生(他1939年2月出生),长我十三岁,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程度相差太远,我一直把他当做自己很敬畏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雨飞 《团结》2002,(1):28-31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历史性巨变的过程中,站在时代前列的孙中山先生,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与未来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新政府一成立,就必须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权根据。”孙中山先生在其一生致力于领导、发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的司法进行改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29日上午,参加张志公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后,我挥泪登车,匆匆离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回到宾馆收拾行装后,直奔首都机场。在北京飞往南京的波音737机舱里,我的思绪像窗外的茫茫云海似的奔涌翻腾。那是一个半月之前,4月14日午后,我与江苏省教委教材编写组的同志一行五人,专程赴京拜访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并向他颁授江苏省教委签  相似文献   

14.
刘志才 《团结》2003,2(6):24-27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认为时代是前进的,革命潮流是发展的,一个革命者的思想、感情和实践必须随着时代一起前进,必须合乎人群的需要。先生的伟大  相似文献   

15.
1988年2月16日,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逝世.在他逝世前最后一次住院时,他特别叮嘱几个孩子,"到母亲的忌日,你们无论哪一个,去坟上看看吧!"不久后,在妻子胡墨林忌日的半个月前,叶圣陶逝世了. 而叶圣陶与妻子41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却广为流传,被誉之为佳话.  相似文献   

16.
1997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的日子。抚今追昔,我们很难忘记60年前日本侵略者铁蹄对我们祖国的践踏,更难忘记这给中华民族带来屈辱和灾难的日子。 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借口士兵失踪,对芦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七七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这次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陆政策”的又一产物,是日本“吞并满州,进而吞并支那”政策的重要一环。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步伐中,人们较熟悉的是前线战  相似文献   

17.
白宇 《侨园》2022,(5):42-46
<正>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第四展厅中,悬挂着一幅高2.3米、宽5.6米的国画作品——《八女投江》。原作是由中国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王盛烈先生于1957年创作完成的,馆中展示的是1999年新馆落成时王盛烈应邀再次绘制的复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主动出击,抗击侵略者,对日伪在东北的统治构成威胁。为消灭抗联,日本关东军集中兵力对抗联第二路军各部进行大规模“讨伐”。1938年10月下旬,抗联第二路军五军一师在林口县乌斯浑河渡口与敌人遭遇并发生激战,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新版的50元硬币的正面图案,竟然是日本占据台湾时代的总督府(即现在的“总统府”).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全世界人民都在痛定思痛,记取历史的教训.比如,不久之前,韩国才拆除一幢象征着日本殖民时代的重要建筑,希望能铲除日本侵略者的遗迹.台湾当局的做法却恰好与这一潮流相逆,正如台北一位陈姓教师所言:不仅“七七”没人理会,“抗战  相似文献   

19.
晓棠 《瞭望》2006,(45)
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10月28日晚,北京协和医院,香港知名富商、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3岁。霍英东先生驾鹤西去,引来无数追思。有媒体直称,霍先生一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他在人们眼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5月21日,世人敬重的赵朴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闻听噩耗,和赵朴初先生相识相知六十年的雷洁琼先生沉浸在悲痛之中。雷先生家的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面精致的玻璃镜架,里面镶嵌着一张彩色照片。这是1998年11月5日朴老91岁华诞时,雷先生前往北京医院朴老病房祝寿,两位老人在花篮边的合影。当我们走进客厅,见雷先生正轻抚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