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近期,一些读者向本刊编辑部询问,中国为何不能认可和接受美国提出的G2(中美两国集团)的提法,G2提法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对中国有何弊?还有读者提出,新兴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面临老牌大国的打压和限制,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近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再次访美,也是奥巴马总统任内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无数事实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  相似文献   

3.
韦民 《学习月刊》2011,(11):42-43
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非中美关系莫属。我们有理由确信中美两国能够和平相处,因为两国之间具有许多合作的潜能和共同的利益基础。同样,我们对两国关系的演变也有不少忧虑,因为两国间存在着不少有损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诸多隐忧。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两国元首在会谈中达成多项共识,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是两国继1997年确立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后,时隔12年后再谈“伙伴”。但双方在北京一团火热,回国仅一周,美国商务部就裁决对中国油井管实施反补贴关税制裁。就目前来看,既互利共生又磨擦竞争的中美两国,想说“伙伴”实在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09年7月27日在华盛顿开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致辞中表示,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的历史。他说,中美两国做朋友的时间比做敌人的时间长,他期待着共同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式析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生存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是当代美国政治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影响力在冷战后受到削弱。但从美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新保守主义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思想传承等因素看,美国新保守主义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1954年11月,中国政府对13名美国军事间谍作出宣判,这既是主权范围内的司法活动,又是针对美台共同防御谈判的外交攻势。此事引起美国军政界的强烈反应,中美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危机。随后中美两国的外交活动化解了危机,同时还将两国间的领事级会谈升格为大使级会谈。中方一张一弛的外交努力,不仅使得中国部分留美学生顺利回国,同时还为新中国外交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美国问题和中美关系,陈云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抗战胜利后,陈云对国共两党以及美苏两国等四方力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复杂博弈,特别是对美国对华政策和美苏、美蒋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当时东北问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战略争夺,虽然由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两面手法和美苏的战略博弈,东北地区的斗争是停停打打的长期战争局面,但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革命一定能够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陈云就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美关系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的长期经济封锁,但也要看到他们不可能把中国完全封锁死,要随时掌握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打破封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又指出,美国不承认不一定是坏事;中美两国国情差异很大,中国只能走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对资本主义要很好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他提出,应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中国与苏联以及西方国家的交往;既要看到外国的情况,又要看到中国的实际;要把搞外汇当作一个大题目来做,并且手头一定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些观察与思考,紧紧把握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以及我们党在对美外交上的战略考虑,始终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以及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相连,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需要,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基本问题,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与尼克松第一次会面,打破了中美两国长达22年之久的敌对状态,带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已经结束,随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当选,选民们总算可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了,但是依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世人回味。美国总统究竟有什么权力引得那么多人为之癫狂?为何当选总统的候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十年里,中美关系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点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9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机,几场危机冲击了中美关系——“八九”风波、李登辉访美、驻南使馆遭袭,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倒退,度过危机后又继续向前发展,特点是“曲折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屹 《党的文献》2001,(2):30-36
198 9- 1993年是国际格局发生激烈变动的时期 ,也是自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最为严峻和困难的时期。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 ,邓小平综观全局 ,在表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中国主权和稳定的原则立场的同时 ,强调中美之间要增进了解 ,相互信任 ,避免对抗 ,从战略高度考虑中美关系。他还及时提出了看待国际形势、处理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冷战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出人意料地终结了,它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也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拟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两国的矛盾与合作等方面来论述冷战结束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一、冷战结束使中美两国关系的原有战略基础遭到破坏,新的战略基础尚未形成 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之一是结盟反苏。苏联集团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冷战对手,使中国消除了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中美两国同时发现,双方不再像过去那样急切地需要对方了。主导两国关系的因素不再是第三国苏联,两国关系将呈直接的互动关系。由于两国…  相似文献   

15.
何晓明 《新视野》2007,1(4):63-65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16.
吕冰  王忠梓 《理论学刊》2006,(5):117-120
中国文学先天“文以载道”的功利性和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机缘让文学与民族主义联姻,成就了“刺激—反应”式的文化民族主义,并成为当下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潜在的社会思潮。20世纪90年代,在历史使命的驱使下,中国的思想家与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印痕,其中,既有讲求保守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有颇带激进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相互交映,成为文坛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美两国宪法及普通法律中关于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立法规定的比较研究,以发现我国这方面立法上的不足。并借鉴美国的立法规定,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提一些建议,以期能通过立法的改进,来解决目前我国在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方面的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吕春 《党史纵横》2006,(5):22-23
钱学森回国受阻震惊新中国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  相似文献   

20.
"文化激进"中的"保守"--胡适文化思想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中国近代文化激进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其文化思想中的激进色彩,而其文化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往往被忽视.胡适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其功绩是任何一位文化保守者都难以比拟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其文化思想有所转变,注意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总之,其文化思想是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属于文化激进的范畴,但其中也不乏保守的内容和倾向.这种激进与保守的统一,正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