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风 《新视野》2001,(2):43-44
据《圣经》说,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之后,让他们生活在伊甸园中。上帝告诉他们,决不可吃那智慧之树上的果子。 可是后来夏娃因受蛇的引诱而尝了智慧之果,并劝亚当也尝了。吃了智慧之果后,他们立即有了知识,有了善恶之分别,有了羞耻感。此时,上帝被激怒了,于是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让他们来到地球,并使他们永生永世受劳役之苦。 《圣经》并非信史,但此一传说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我们可以想象,亚当和夏娃刚来到地球时,地球上一定到处是蓝天碧水,到处有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在远古时代,整个地球的…  相似文献   

2.
《圣经·创世纪》讲述了一个人类起源的故事,说是上帝用泥土捏成了一男一女,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他们结为夫妻,住在仙境般的“伊甸园”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上帝告诉他们,园里的许多果子都是可以摘下来吃的,唯有那“知善恶”树的果子千万不能吃。可是,他们不听上帝的告诫,偷吃了禁果,终于被逐出了“伊甸园”,从此在人间受苦。“上帝造人”与“伊甸园”的故事,纯属子虚乌有,而“由猿到人”的离奇故事却被考古发现所证明。  相似文献   

3.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源流与发展从夏娃、亚当偷吃了伊甸园中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便睁开了眼睛,发觉自己赤身露体,遂用无花果树叶编了个裙子围身起,人类便有了隐私意识。据考证,古希腊就有公共领域的和私人领域的区分,但是古希腊哲学家并没有提出隐私权的概  相似文献   

4.
论沟通     
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上帝都知道此理。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他一个人无法生存,故以亚当肋骨造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组成两人(《圣经》故事中称其为人类始祖)社会,后因两人偷吃禁果犯罪,被逐出园。所以,人都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相互之间就会发生各种关系,即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挡住诱惑     
亚当和夏娃因为挡不住禁果的诱惑,偷吃后被天帝逐出伊甸园。这个被视为西方文明起源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诱惑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形影不离,又时时刻刻地左右、迷乱、考验着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虽然不能实证,但是通过一些传说和考古,我们可以推断:在一切还处于蒙昧状态时,人类早期社会就已具有隐私意识。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禁果后,有了羞耻意识,不愿再赤身裸体去见上帝,就用树叶编织的裙子来遮羞。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人们自觉和不自觉  相似文献   

7.
正不论是对个人心性的修养,还是对社会风气的整肃,道德教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都清楚基督教对于西方人公共生活及私生活的重要性。基督教认为人是生来有罪的,这源于《圣经》有关亚当、夏娃的"原罪"故事,所以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戴着罪,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中度过的。从这个"性恶论"出发,直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9):72-72
苹果 德国植物学家格贝里的一位朋友是位画家。有一次,画家把格贝里请到自己的工作室看一幅新作《陷于罪恶》,并征求意见。格贝里看了很久,突然说:“苹果画得不对!”“怎么不对?”画家连声问道。格贝里答道:“画中夏娃给亚当的那只苹果的品种是80年前才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里,留学生方鸿渐在回国前曾有那么一个夜晚,难以入睡。父亲和资助自己读书的未来岳父的信同时寄来,意思大概是翘首盼望海外博士功成回来,定能大展乾坤。至此,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婚姻,一个是社会,三方强大压力下,疏于功名的方鸿渐忽然皤然醒悟:原来文凭如此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  相似文献   

1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落后的功利读书观。历史已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殊不知,如今一些人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苦求一纸闪光的学位,甚至不择手段地利用官位捞取学位。此种怪现象正应了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的一段妙论: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我们不反对领导干部通过勤奋学习追求高学历,这是干部“专业化”、“知识化”的客观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市场化和法制化社会里,有些官员追求高学位的背后,却充满了铜臭、阴暗和腐败。  相似文献   

11.
“一分钱”紧急国务会议杨永善周总理当年厨师讲述了了下面一个故事:周总理最喜欢吃天津的贴饽饽熬鲫鱼,邓大姐最喜爱吃煎果子。夫妻俩一生俭朴,平常总理家的伙食开支都由我掌管!每月总理都要清查帐目,我必须定时向他做详细汇报。昨天我从头到尾念了一遍食品采购明细...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入阶段,主要以传教士和少数中国人为代表,简单介绍亚当.斯密及其理论;扩展阶段,主要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介绍并开始运用亚当.斯密的理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深化阶段,以归国留学生和国内学者为代表,不仅出现了研究性的论著,而且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的辅助读物。这个过程,反映了亚当.斯密理论深入中国社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父爱的色彩     
正父亲节到了,想真诚地给老父亲说声辛苦,也诉说一下为人子女的心声。记录下老父亲的辛苦、汗水,也记录下我们的感激感恩。在《智慧背囊》上看过一则小故事,那个孩子对大树的要求:吃果子,在树荫下乘凉,盖房子要树枝,最后锯掉大树,在累得歇息时,坐在树根上感慨,大树缘何如此慷慨?是啊,做儿女的是否意识到父母的  相似文献   

14.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英国威尔士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罗斯·金和同事开发出了一个称为亚当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不仅可以实施有关酵母新陈代谢的实验,还能推理实验结果,策划下一阶段实验。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独立实施科学发现的机器人,例如,揭开面包酵母基因构成的新发现。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亚当’  相似文献   

15.
随想三则     
关于跳起来摘果子我们常常听到类似的说法:跳起来摘果子,意思是自我负重,自加压力,达到一个较高的目标。这本意是好的。但笔者认为,跳起来摘果子有诸多坏处:一是最成熟的果子不是最底下,而是最向阳处,跳起来伸手的一瞬,可能摘不到最熟的果子,而碰着了没有成熟的又酸又涩的青果子。二是跳不了多久,人就会疲乏,疲乏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休养、调节,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三是跳不好会扭伤了脚脖子,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其跳起来摘果子,不如往脚底码砖。把砖码得扎扎实实,稳稳当当,什么时候该摘就什么时候摘,该摘哪颗就摘哪颗,该摘多少就…  相似文献   

16.
“上帝”的滋味知道“上帝”这个词和“顾客就是上帝一用户就是上帝”这些句子,是在中国,但领略“上帝”这个词的内涵却是在日本。在日本,无论你是生产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贯穿在整个经营中。无论从产品开发、生产,还是从流通领域里销售到用户手中,一切都是为顾客、用户服务,以满足顾客、用户为己任,以顾客满意为企业最高宗旨.这是继企业形象(CI)之后的又一新战略。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产品销售主要有两种形式,直销和代理。直销就是厂家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代理就是通过非厂家直销而使产品流通到用户…  相似文献   

17.
"2018的茶油还没吃完,2019年的新油茶果又快到了采摘期。”玉屏自治县油茶种植户姚沅明看着满山即将成熟的油茶果说,"以前每亩产100余斤茶果,只能产茶油五六斤,自己都不够吃,何谈拿去卖,如今的亩产可达千斤鲜茶果,果子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多了,茶油卖到年底还有结余。”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伦理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和以爱为核心的伦理学基本思想,他用"上帝爱大家,大家爱上帝的戒律和规范,代替了尘世间人与人之间自然而真实的爱的关系"。费尔巴哈主张,唯有把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关系尊崇为上帝并使之神圣化,才是表达对人的重视。他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认为利己主义是人永恒的本质,为了实现自  相似文献   

19.
石品 《当代党员》2009,(3):28-28
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将消费者炼成“上帝”的过程。 在某种程度上,消费者能不能掏荷包,从荷包里掏多少,取决于你给他多少“上帝”的待遇。  相似文献   

20.
鲁青 《党史博览》2013,(8):40-45
中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本文从各种回忆文章中,采撷和辑录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战斗、工作、生活中对人民群众至亲至爱的若干片段,以飨读者。毛泽东的故事人民就是上帝1975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说:"人民就是上帝。"据在毛泽东身边做拍摄工作的舒世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