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色情服务泛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入冬以后,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开展了取缔色情服务、打击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斗争,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正如“扫黄”斗争出现多次反复,需要长期进行一样,色情服务和卖淫嫖娼要从根本上铲除,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笔者仅对色情服务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对取缔和打击斗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县市城区美容发屋存在一定色情服务,成为卖淫嫖娼活动的媒介场所,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而且对社会治安构成现实威胁。遏制美容场所卖淫嫖娼丑恶现象,应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外来暂住人口管理,切实加大查禁打击力度,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卖淫嫖娼这一丑恶现象,是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共始终的社会现象。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消灭之前,是难以从根本上铲除卖淫嫖娼现象产生的土壤条件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确实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同时也具有可控制性。我们对卖淫嫖娼现象绝不是无能为力、一筹莫展的。八十年代初对卖淫嫖娼现象的沉渣泛起,就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随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只是由于卖淫嫖娼发展迅速,参与其间的违法犯罪人员猛增,甚至成倍上升;卖淫嫖娼蔓延范围广,像瘟疫一样迅速扩展。面对迅猛到来的“黄潮”,我们缺乏…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卖淫嫖娼活动曾随着旧制度的覆灭而一度消失,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并没有被彻底铲除。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消极因素、腐朽思潮或西风东渐或卷土重来,受其影响,卖淫嫖娼又开始死灰复燃,以至愈演愈烈,原因是多方面的。   卖淫嫖娼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自身有顽固性和再生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认为:“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剥削阶级的社会,其制度本身不会产生娼妓。但由于卖淫嫖娼这一丑恶现象固有的顽固性和再生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只要有条件就会滋生蔓延。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5.
卖淫嫖娼和色情陪侍活动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卖淫嫖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是剥削制度的产物 ,是社会腐败的一种表现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耻辱。特别是近几年由“三陪”演变而来的色情陪侍活动 ,与卖淫嫖娼活动交织在一起 ,使这一丑恶现象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 ,坚持不懈地进行整治与打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有效地遏制和减少这类丑恶现象的发生 ,净化社会环境 ,打击和处理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本文作者经过大量调查并针对这一现象的特点 ,从理论上、法律上和治理对策上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办发〔2 0 0 0〕 4 8号 (二○○○年六月三十日 )  公安部、监察部、文化部、工商局《关于开展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行动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开展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行动的意见  近一个时期以来 ,一些地方的娱乐服务场所中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 ,刑事、治安案件和恶性事故频繁发生 ,给社会治安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危害 ,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此反响极为…  相似文献   

7.
警方动态     
警方动态北京清理整治文化娱乐服务场所取得成效。严打开展以来,北京市公安机关会同文化、新闻出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对全市文化娱乐服务场所进行专项清理整治。截止上月22日,打掉卖淫嫖娼、色情活动窝卢、54个,抓获组织、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的犯...  相似文献   

8.
较量:在歌舞升平背后□刘顺来当前,一些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为了对付公安机关的检查,采取种种方式,以逃避公安机关对其卖淫嫖娼、色情服务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一是在场所外设置望风人员。一些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利用地势地貌,在场所的前厅、大门口等地方,派人以各种...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中,“三陪”女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娱乐业正常的发展、管理和治安秩序,危害人民的健康,污染社会风气,败坏改革开放的声誉,已成为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丑恶现象的主要根源.大量的事实表明,“三陪”服务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色情服务,它的实质是赤裸裸的金钱与色相的直接交易.虽然“三陪”服务通常表现为陪酒、陪坐、陪舞这三种形式,但事实上其服务内容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演变成遮掩卖淫嫖娼这一社会丑恶现象的一块幌子.本文试就此问题做一概要论述,供有关部门及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卖淫嫖娼活动有所蔓延。虽然公安部门采取措施,多次进行取缔打击,但是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打击处理的力度不够。而造成打击处理力度不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存在错误和模糊认识;二是以罚代拘、以罚代收、以罚代教比较普遍。因此,要查禁取缔卖淫嫖娼色情活动,必须突破这两大难点。  相似文献   

11.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查禁卖淫嫖娼过严会破坏外商投资软环境,不利于改革开放。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对卖淫嫖娼、色情活动等丑恶现象不要限制太严,禁的太紧,睁一眼闭一眼,视而不见,得过且过,以免影响改革开放。在这种思想认识的支配下,有些地区、有些部门的禁娼工作推推动动,不推不动。即使是全局性的专项斗争,也是走走过场,应付应付差事。做点表面文章,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并不认真去实施禁娼,在客观上助长了卖淫嫖娼的发展、蔓延势头。   外来投资的软环境主要是指我们国家稳定的政治局面,优惠的投资政策、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卖淫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世界各国历史上都存在过娼妓。中国的娼妓制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从娼妓现象出现以来,迄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禁绝过。我国解放后虽然消灭了娼妓制度,但由于卖淫嫖娼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一旦遇到了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就会复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社会都需有娼妓存在,这些需要如同任何庄严华丽的宫殿必须有厕所一样。因此从古至今,任何时代都有色情业的存在,这种由需要而产生的现象将永远继续下去。   2.从禁娼的实践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公安机关多…  相似文献   

13.
卖淫嫖娼是一种丑恶现象,在我国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虽经历朝各代查禁取缔而终不能使之根绝,称其为社会顽疾当属恰如其分。   近年来,随着娱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逐渐滋生蔓延。尽管各地区、各部门多次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但这些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十分突出,部分地区甚至日趋泛滥,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蚀党政干部,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工作中还发现,这类社会丑恶现象常常随“气候”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14.
山西:荡涤污泥浊水并不富裕的山西省,近年来舞会业发展迅猛,一些场所普遍存在色情服务、卖淫嫖娼等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山西警方对全省舞会业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山西省各级公安机关从1997年8月下旬开始,对全省舞会业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  相似文献   

15.
背景资料     
触目惊心的数字   公安部提供的《当前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情况》表明: 1984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卖淫嫖娼案件近 5000起,查处卖淫嫖娼人员近 6000人。从 1984年到 1999年,破获案件数和查处人数逐年上升, 1999年共破获案件近 22万起,查处人员达 45万人,比 1984年分别上升了 44倍和 75倍。  上海市纪委统计, 1994年以来,上海市有 48位处级干部因参与色情陪侍、嫖娼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 15人被开除党籍。 1997年,上海市公安机关查获党员干部嫖娼案 95起,占党员违纪案件的 42%。 青岛“扫黄”事件  根据群众举报,今年 6…  相似文献   

16.
卖淫嫖娼与刑法抗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卖淫嫖娼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据史学家考证,西方国家的卖淫嫖娼现象在古巴比伦时代已出现雏形,公元前594年,希腊的雅典城邦在建立国家政治体制的同时,即开始出现了公开营业的妓院和妓女。资本主义社会卖淫嫖娼现象达到了空前泛滥的程度,成为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娼妓在中国起源于殷商时代,直至解放前夕,我国的卖淫嫖娼现象极为普遍,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先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限制娼妓业发展,进而将其取缔,至 1957年该现象已基本绝迹。80年代以来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其主要特点有:卖淫嫖娼活动逐渐趋于有组织化、社会化、职业化和半公开化;其形式和类型逐渐多样化;人员成分复杂化,几乎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卖淫人员心理多元,动机复杂。其主要原因有:该现象是剥削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遗毒很深,短时间内不易消除;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一些错误观念,极大地刺激了该活动的发展;社会控制弱化,打击处理不力;病态家庭、婚内性生活不协调以及错误的人生观,成为部分人步入歧途的原因。针对现阶段我国卖淫嫖娼违法犯罪现状,笔者认为要在综合治理的前提下,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武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行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8号 2000年6月3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公安部、监察部、文化部、工商局《关于开展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专项行动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陈宏斌 《公安研究》2013,(12):24-28
卖淫嫖娼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伴随社会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从分布空间、职业群体、表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公安机关应结合当前卖淫嫖娼行为借助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逐步从现实社会向网络虚拟转化转移,网络营销、实体经营和线上联系线下交易的特征,从加强网络监管、严格规范管理、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坚决遏制卖淫嫖娼行为的发展,铲除其滋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19.
卖淫嫖娼能否禁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卖淫嫖娼现象能不能禁绝,一直存在着争论,主流观点认为卖淫嫖娼是能够禁绝的,也有观点认为卖淫嫖娼难以真正禁绝,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应当设立类似西方的红灯区,论者都有比较充足的理论根据。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卖淫嫖娼活动严厉禁止,坚决取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迄今未能从根本上遏制住卖淫嫖娼蔓延的势头,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对此,社会各界反映十分强烈,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如焚。 今年 6月 30日,国务院再次部署“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贩毒…  相似文献   

20.
卖淫嫖娼活动是败坏社会有机体的腐蚀因素.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对卖淫嫖娼活动持续不断地打击取缔,但终未得到有效的制止.笔者现结合当前的社会状况,就如何增强综合治理卖淫嫖娼现象的力度,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