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定力     
《前线》2017,(5)
<正>定力源于佛教,是祛除烦恼、妄想,让心凝聚一处而不散乱的禅定功力。在现代语境中,定力泛指人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行为,不为利所诱,不为名所累,不为情所困,不为难所屈,不为危所乱,专心致志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谈慎独     
正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之时,能够反躬自省、谨慎不苟,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名利所累,"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慎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看重的修身之道。《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亦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守身如玉的正人君  相似文献   

3.
老子说:“咎莫大于欲得。”廉即无欲,无欲则刚。树公道正派形象,须抑私欲、倡廉风,将廉洁作为终生追求。要终生廉洁,须“四慎”。一要慎初。走上领导岗位,手中有了能给己给人谋利的权力,前所未有的财物便会送进家来,前所未见的美色便会找上门来。初见金钱、美色等等“爱物”,贪婪之念万不可生,侥幸心理万不可起,越“雷池”之心万不可动,因为有了“第一次”,很可能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二要慎微。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不少人犯错误,正是被人从小事上打开缺口的。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要慎欲。古人说“天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9)
<正>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应该经常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守住底线,保持本色。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能否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自觉做到弃不实之名、远不洁之利,是考察和衡量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试金石。时下,有些领导干部想  相似文献   

5.
贵州新语     
<正>要进一步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各种噪音所扰,不为各种暗流所动,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使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上强调  相似文献   

6.
正老话说"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做人做事言有规、行有矩的本分与坚持,也道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底线和原则。先说严。做事就该遵规守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人既是国之公民,又身处不同的组织,上不违国法,下不违规矩,这既是底线,也是红线,应当视为本位。但要以严律之,就须丝毫不犯。除此当应做到戒微、戒独、戒心。戒微,就是不为蝇头小利所惑。戒独最难,就是不为无人视之所动。东汉廉臣杨震夜拒县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变化首先起源于思想上的变化,要做到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不犯错误、不出问题,最重要的是打牢思想根基,做好思想上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朱熹理学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具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世界观改造,才能实现从需努力克服缺陷的"气质之性"到完善的"天命之性"的转变。以朱熹理学中的"仁义理智"赋予时代新内涵,作为领导干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能促进领导干部保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只有用道心支配人心,用天理战胜人欲,不为金钱所迷,不为诱惑所动,才能完善自身道德,达到"仁"的境界,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狠刹"四风"起到了正风肃纪、固本清源的效果。然而,一些干部面对"新常态"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或是感叹"为官不易",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有的甚至以"多干多错"为借口玩起"大撒把",以"束手束脚"为理由赌气"撂挑子",不敢担当、不肯负责、不愿碰硬等"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亟需治理。一、"为官不为"现象的症状表现"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面对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少数干部又给"为官不  相似文献   

10.
看轻自己     
生活中自傲的人很多,真正能看轻自己的人不多。有的人有了一丁点成绩,就怕他人不知道,常常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有的人过于自信,不把他人当回事,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也不行,常常自我陶醉,止步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看轻自己并不是自轻自贱,而是求进的动力,是把取得的成绩当作起点。生活中凡能够看轻自己的人,不为成功所醉,不为别人的赞扬所昏,更不会目中无人,忘乎所以。他们用审视的目光看自己的不足,更加谦逊地去修炼自己,使自己的羽毛更加丰满,然后展翅高飞,尽展才华。看轻别人容易,看轻自己困难。学会看轻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你先…  相似文献   

11.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都要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财所迷、不为利所驱、不为色所诱、不为誉所喜、不为失所悲,做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9)
<正>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官员的评价常常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春秋的管仲提出了"道德当身",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评价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醒与清廉     
姜峰 《党的建设》2007,(2):39-39
清醒,即清楚明白;清廉指清白廉洁。清醒才能清廉,清廉必须清醒。这是某省一位市长不为金钱所惑的体会和经验,实在值得为官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荣伟 《先锋队》2015,(5):13-15
作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名气"如此之"小",以致于不为一般人所熟悉……1月9日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颁奖。作为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之一,于敏荣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对于好多人来说,于敏这个名字是首次进入他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花只要是香的,我们距它越近,其散发出的芳香分子为嗅觉神经所捕捉到的概率也就会越高,因而,我们所闻到的香味也就会越浓。可生活中却常有一种怪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某些在外面享誉全球的人,却不为近距离的人所肯定,有一些内外反差还相当大。何以如此?据本人观察得解数则,付诸笔端,以就教于方家。一为油画现象。大凡看油画,距离太近,只是看到局部的一团油彩而已。只有站在适当的距离上,那些画笔的抹痕、油墨叠压的粗糙被视觉忽略不计后,画的神韵、画的整体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同理,近距离看人,他的小毛病常常被放大成全部,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栖精兵”何祥美说过这样一句话:“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简简单单一旬,却道出了成就事业的真谛。这种心中无“我”的心境,才能让他甘于在士兵岗位“潜伏”10年,抗拒干扰、淡定从容,不为几十万高薪聘请所动,不为战友退伍后找到好单位所惑,最终取得骄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7.
走向淡泊     
何为淡泊?淡泊就是对名利、得失、金钱、美色看得很淡,不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刻意追求,以一种平常心处世的情怀。可见,淡泊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人生境界。淡泊者不为尘嚣所迷乱,不为物欲所困扰,不为世相所迷惑,不为利诱  相似文献   

18.
秦位强 《党史文苑》2006,1(4):38-41
许继慎,英勇善战、才华出众,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杰出将领,红一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由于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杰出才能并始终坚持正道直行,周恩来赞许他"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徐向前称颂他为鄂豫皖红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就连张国焘也在<我的回忆>中写到许继慎"是一个才华毕露的人,爱谈政治","对鄂豫皖边区军事上有过很大的贡献";他是中央军委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做人做事做官有很多不可想不能想、不可为不能为、不可有不能有的"名利事",倘若想之为之有之则事与愿违,而不想不为不有则愿遂事成。以下这"十忌",是从一个个教训和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总结出来的,它像一块块警示牌,提醒着人生路上该怎么左转右拐,以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经受考验。霸气、傲气、神气是折戟沉沙的"滑铁卢"。人应该大气但不可以霸气。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气势不张不扬;而霸气则行事张扬霸道、专横跋扈,霸气十足的人让人畏惧。人  相似文献   

20.
<正>钱学森是个有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不题词。一个人有了一定的名望和地位,往往就会有人来请其题词。或者题在大门上,或者题在产品上,或者题在景点上,或者题在书报上。别看只是题几个字或几句话,其效益却不一般。其一借题词人之名,被题之物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