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1,(42)
中南海,作为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已为人们熟知。中南海内毛泽东的故居,近年来也已有众多人士前往瞻仰。但是,中南海收藏的书画珍品,过去仍鲜为人知。 由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编辑、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使读者得以一饱眼福。这部画册,从中南海所藏书画中精选了256幅作品,大体上包容了近百年来中国画坛各路名家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9)
正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先输后赢,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绝地反击战",最终荣获了宝贵金牌,强烈震撼了世界体坛。由此,中国人再次喊出了"学习女排精神"。何为"女排精神"?笔者以为就是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获金,的确振奋人心;女排世界第一,的确让国人激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女排精神"也容易让国人接受。但最关  相似文献   

3.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一百名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农民企业家从祖国各地汇集首都北京,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彰。 这天,一个喜人的消息传来:党中央将邀请十位最佳农民企业家到中南海座谈! “党中央!”“中南海”从1000多万个乡  相似文献   

4.
一本崭新的大型摄影画册摆在面前,封面上是毛泽东同志“中南海”三个道劲大字的遗墨。 中南海是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的地方,人们多么渴望一睹中南海的丰采!感谢摄影师们吧,画册展现,中南海的端庄仪态。  相似文献   

5.
郎平 《瞭望》1984,(37)
这是女排名将郎平写给旅美侨胞的一封信,感谢他们在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的关怀,寄上她和女排姑娘们的一片谢忱。  相似文献   

6.
贺普  于胜 《瞭望》1982,(10)
女排卫冕引起的思索 中国女排在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的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回顾比赛历程,人们都为中国姑娘遇强不惧、百折不挠、团结一致、顽强拚搏的作风所感动。这是女排拼搏精神的大发扬,值得全国人民学习。  相似文献   

7.
赵鹏 《瞭望》1990,(29)
5月11日下午,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这里正举行一个汇报会。 这是一个特别的汇报会,汇报人是自己“闯”到中南海来的。他们是来自东北黑土地上的两位农业科技人员,一对志同道合的笃情夫妻。丈夫迟仁立,是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妻子左淑珍,是这个所的助理研究员。黝黑的脸膛,是他们长年在田野中栉风  相似文献   

8.
在中南海 4月27日,北京天空晴朗,轻柔的春风吹皱中南海的一池碧水,细浪轻轻地拍打着湖岸。中南海显得那么宁静、幽美。 下午8时,怀仁堂会议厅里的灯光亮了,今年“五一”前夕新近被授予光荣称号的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授奖大会在这里举行。在明快的乐曲声中,赵成顺,于敏、艾有勤、李国桥、熊汉仙五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中的31位各地进京代表  相似文献   

9.
十月三日,星期天。北京的人们还沉浸在国庆节、中秋节双节共庆的气氛里。 下午三时,一辆大客车驶入了中南海的西门。乘坐这辆汽车的,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地请来的客人。他们是谁? 客人们下车了。他们中有十几位身材顾长、英俊秀气的姑娘,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一下就认出来了:噢,那是孙晋芳、郎平!那是张蓉芳、陈亚琼!那是新手梁艳、郑美珠!……走在她们旁边的。是她们的严师袁伟民、邓若曾。 客人是中国女排!前天晚上——国庆之夜,她们刚从秘鲁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夺鼎归来,今天,她们就受到邀请来到了中南海。爽人的秋风吹拂着姑娘们的乌发,她们那略带倦意的面容泛出了兴奋的绯红。 中南海啊,这是全国人民憧憬的地方,今天,中国女排的年轻姑娘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14):18-19
根正苗红的家庭出身,党、政、团的全方位历练,历经河北、陕西、黑龙江和贵州四省多个领导岗位锤炼的栗战书,2012年9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基层出身,在政坛上拾级而上,从政地域从华北到东北再横跨至西南,从干事到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这为其今日得以进入中南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过调整的中国女排三月底第一次出征了。她们前往香港参加完香港杯国际女排赛之后,四月上旬又东渡日本,参加首届日本杯国际女排赛。出征前,新老教练带领新老队员发扬中国女排严格训练的老传统,在福建漳州进行了冬训,回到北京后仍然苦练不懈。这次出访的三名新队员——江苏十八岁、身高一米八四的叶萍和二十二岁、身高一米八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5,(46)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南斯拉夫《新闻周报》总编辑米·杰基奇、国内版主编斯·尼克希奇,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胡耀邦同志回答了南斯拉夫客人提出的问题。他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身边的幸福回忆中南海水波荡漾,垂柳依依。傍水而立的万善殿内,聚集着30多个中南海的文工队员。队长司远和指导员葛宝端看着这些从华南、华东、西北等兵种文工团挑来的业务尖子,高兴地宣布:“今天大家练练交际舞,晚上参加中央机关舞会。”文工队给庄严的中南海带来了欢歌笑语和活泼泼的青春气息。舞会,曾经设在瀛台东侧的露天地里,后来又设在了紫光阁和春藕斋。初进春藕斋,张美霞、吴凤君、李艾她们好奇的眼睛看不够了。这时,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来了,“你们来的正好,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6,(5)
这篇《中南海纪事》,从元旦期间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纷纷到基层去,到人民中间去调查研究说起,回溯了一九八五年一年中这些领导同志深入实际的足迹。他们以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为座右铭,率先身体力行。党的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正在他们倡导下恢复发扬,并正形成为改革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5.
中南海纪事:一月二十四日,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会见了航空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的二十位专家,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国防工业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应该怎样认识和实现这个转折?赵紫阳总理提山了“军民结合型”企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中国脑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中南海并不遥远。实际上,中国党政高层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都有它深刻的理论探索的背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到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等,许多理论观点都是在还存在“禁区”的时候,便是由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经过艰辛的探索后率先提出的。而中南海则几次动用总理基金支持“中国脑库”预测中国经济形势。一年四季,十之有七的日子里,学者们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6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并请末代皇帝溥仪吃晚饭,此次历时5个多小时的接见,其谈话内容和细节至今鲜为人知。而当时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8.
树种传深情     
胡耀邦同志去年七月到甘肃考察时指出,种草种树是改变甘肃干旱山区面貌的根本措施。回京后他亲自动手在中南海和西山采集树种寄给定西县人民。本组共两篇文章,介绍了耀邦同志和身边工作人员采集树种及树种寄到定西之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小小餐券反映朴素品质 1949年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入住中南海时,在丰泽园内中心偏西处选中了一座院子,名为“含和堂”,后又住进永福堂。彭德怀迁进中南海后,朱德把院子让给了自己的这位老副手,搬到了乙楼。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2,(Z1)
中国 江泽民邀请宗教团体领导人谈心 1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邀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和刀述仁等14位宗教团体领导人到中南海座谈,就如何更好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团结广大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交换了意见,进行了坦诚谈心。 李鹏总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邀请,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