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卫生法制》1994,2(4):42-42
《中国卫生法制》编辑部:5月16日我们接到市卫生局转来《中国卫生法制》94年第1期"群众来信"栏目中刊登的张珏给贵刊信的复印件。我们对此非常重视,经研究,特向贵刊就此事调查处理情况做一汇报:一、患者张增善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常反复住院治疗。1993年10月4日晚7时30分左右,其妻来我院急诊室说:张增善严重呼吸困难,病情危重,要求当班医生出诊到家里对患者进行抢救。当晚值班医师是2人,其中1人到食堂吃饭,只有1位大夫在急诊室,值班大夫回答说:我院规定急诊室不出诊,现在就我一个大夫,病人很多(有观察病人),如果我出诊,这里出了事我负不起责任,请您把病人抬来"。由于患者家属再三要求出诊,值班大夫说:"您去找总值班,总值班同意我们出诊,我就出诊。"患者之妻找到当晚的总值班,要求出诊,总值班说:"我们医院原则上不出诊,特别是晚上大夫少。如果大夫外出,再有抢救的就麻烦了。再说大夫对病情也不了解,也不能把抢救的东西都带去"患者之妻没有说什么就走了。后来又来了一位  相似文献   

2.
《法庭内外》2009,(1):58-58
法官:我父亲是一位农民,今年70岁。他每年除了种三亩承包地外,还在房前屋后种了有一亩多菜地,养了50多只鸡和鸭,虽然我和在城里工作的哥哥每年都接济他一些,但他和我母亲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去年9月底的一天,我父亲骑着三轮车去镇里卖菜。王某开着装满货物的汽车从我父亲身边经过时,一个货物箱子落下来恰巧砸中我父亲。我父亲经医生诊断为右颧骨骨折,住院治疗一个半月,遵医嘱在家休养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3.
问:我父亲去世后,姐姐不肯赡养母亲,母亲便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并把卖房款给我让我又买了一套房屋(产权归我)。母亲还让姐姐做了放弃继承父亲遗产的公证,但姐姐让我写保证书,保证  相似文献   

4.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一直没出来工作.在家做了近三十年的“全职太太”。我出生时,母亲产后昏厥,经诊断.是高血压所致。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甚微,血压始终忽高忽低。后来,父亲听人说有一种“仙人草”治疗高血压很有效果,便骑自行车跑到几十里外的山上,采摘了一株很普通的“仙人草”。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2,(23):11
北京一个4岁的男宝宝从16楼家里摔了下去——最近的事情,很惨。详细讲一下经过。当天晚上6点钟,幼儿园开家长会。家里只有宝宝的母亲一个人(父亲还在工作现场倒班),而幼儿园又不让带小孩子开会。母亲只好把小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阳台的窗子下方有护栏,估计孩子是从护栏爬到窗子上的。窗子都是落地窗,只有一个可半开的侧窗,但对4岁的孩  相似文献   

6.
幽默大王     
不必担心医院急诊室送来一位危重病人,实习生担心地问医生“:要是死了怎么办?”医生说“:死了是因为病人的病情急剧恶化,谁也无力回天。”实习生又问“:那要是好了呢?”医生说:“好了,那说明我们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法官的依据从前某国有个富商生性吝啬,他儿子在外面借了许多债,他不肯替儿偿还,儿子只好言明等父亲死后再还。有一天儿子实在等不及了,就和债主商量要活埋父亲。他们替富商沐浴更衣,硬把他放入棺材。过路的法官听到商人呼天喊地的声音,便前来询问。富商在棺材里听见后。以为有救了,便喊道“:救命呀,大人!我儿子要活埋我!”…  相似文献   

7.
建刚 《法律与生活》2014,(14):39-39
正那是2012年初秋时分。一天,管我们班的曹警官突然找我谈话:"建刚,听说你父亲得了重病?"曹警官一句温和的问话让我瞬间崩溃了。在三天前的亲情会见日,我母亲一个人来了,父亲一反常例没有出现。我再三追问,母亲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父亲被查出患了肝癌,住院了。父亲怕我忧伤分神,不让母亲告诉我。这可怕的消息像一记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那三天,我寝食不安、心烦意乱,多想以百米的速度跑回家,贴着父亲问寒问暖,围着老人端饭递菜,在亲人最需要我的时候送上我的一片孝心啊!可是,对于一个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我伤心、焦急、无奈、消沉……只有夜半偷偷地在床上流泪。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11,(3):58-59
法官: 自2006年我的父亲去世后,我和哥哥商量,属于父亲所有的两间老房子和9000元存款我们两个谁也不继承,都由母亲来继承,待母亲百年后我们兄妹再继承母亲的。由于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我的哥哥多次和母亲商量要她到城里的哥哥家去,但母亲坚持住在农村。这样,我们兄弟俩拟订一个协议,即我母亲在有生之年日常生活的照料由我负责,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调研中,我了解到泗县瓦坊乡一少年家中迭遭不幸,先是妹妹不慎失足落水身亡,接着母亲精神失常也溺水丧命,父亲为偿还债务外出打工,他独自在家,饥一顿饱一顿,学业也荒废了。看到这一情景,我主动安排他到我所在的学校就读.并为他申请了政府救济。  相似文献   

10.
给父亲洗脚     
黄英 《江淮法治》2012,(3):64-64
母亲打电话说父亲在工地上砸伤了脚时,我正在单位整理财务报表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地往母亲所说的医院赶。一路上一直在埋怨父亲不小心,怎么就弄伤了脚呢?  相似文献   

11.
《方圆》2021,(8):6-6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幽默大王     
出诊政府办小张请了一位医生到家里给妻子看病,他把医生让进里屋,自己坐在门外等。不久,医生探出头来问:“有起子吗?”小张赶紧递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医生又要钳子。后来,又要锤子。小张终于忍耐不住了:“大夫,我妻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礼仪     
正母亲养育我们兄妹8个,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不仅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照料备至,而且还给我们立下很多"家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教我们怎么拿筷子,怎么夹菜。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后,才悟出了母亲当年这话的真正含义。1972年冬天,父亲罱河泥时拣到了斤把小鱼带回来,母  相似文献   

14.
一碗鸡蛋汤     
陈程 《江淮法治》2012,(7):59-59
1993年,我高中毕业。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农村,加上母亲连年生病。家中已窘迫到仅能维持简单的一日三餐的地步。面对父母忧伤而无奈的眼神,我决定放弃继续求学的梦想.在家帮父亲操持农活。  相似文献   

15.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  相似文献   

16.
第一部唐“如果真如你所推断的,那么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用假名字住院了!”“乔,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在想,一个人在极度的恐惧中也会高烧不退的。那么,他守着他的母亲的尸体,在极度的害怕和恐惧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刀子扎在肺部人就死了,他其实并不知他得了肺炎,他去医院看病是不想就这么死掉。医生让他住院,他没来得及多想就用了他母亲的姓和他父亲的生日做他的假名字。他住院期间一定是一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他买有关的书籍研究,他向医生们探讨,可是没想到他的高烧一直不退……或许,后来,对呼吸内科的主任李林,他即恨他解释不了他的疑难…  相似文献   

17.
一件有关我弟弟的事让我走上了黑道 1966年1月24日,我出生在连云港郊区一个偏远村子里的军人家庭.父亲在我8岁那年因病去世了,撇下母亲一人拉扯着我们姐弟四人艰难度日.中学毕业后,我被照顾安排到镇政府工作.后来做过镇办企业的厂长,直到准备竞聘乡团委书记的那年,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父亲是离休老干部,除了患有轻微糖尿病和血压偏高外,没有发现其他疾病。今年二月,他到医院诊治糖尿病,住院第三天突然死亡。我们询问死亡原因,医生说是心脏病,我们要看病历,医生不让。我们认为是医疗事故造成死亡的。对此事应如何处理?请予指教。  相似文献   

19.
7月27日,我们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见到一位吐词不清、精神恍惚,身患食道炎、胃炎、肠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老母亲李彩英和她27岁的儿子张自胜。他们母子声泪俱下地讲述了母亲被卖11年、儿子救母的悲苦历程。 母亲李彩英被拐卖十一年 张自胜一家四口,父亲张天科,母亲李彩英,还有一个姐姐张套华,家住湖北省郧县茶店镇长坪村九组。1988年8月初的一个早上,上初二放暑假在家的张自胜一早起来,见到父母吵嘴。李彩英埋怨家里没钱给正在长身体的儿女买点肉吃,张天科则骂李彩英也没本事挣钱。她便一赌气,跑到离家几十里外的郧县城“挣钱”去了。  相似文献   

20.
薛庄 《法治纵横》2013,(12):48-50
小时候,我是很怕母亲的,有人说父亲疼的是闺女,母亲疼的是儿子,可对于我来说,恰恰相反,父亲打我倒少多,倒是母亲因为我的贪玩和调皮没少让我挨她手下红柳棍的抽打,当时的那个疼啊现在回想起来还浑身发凉。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目占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也出了小少名人侠士,如刘邦、项羽、美女貂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