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本附带“私诉”制度的前世今生——该制度的诞生与消亡现代意义上的刑事附带民事制度,最早见之于法国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该法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称为附带“私诉”。法国对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视,源于其对私权的重视以及对民法典至高无上地位的推崇。1890年日本  相似文献   

2.
比较法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长永 《法学研究》2005,27(1):111-125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具有立法授权的分散性和实际权力的集中性、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和适用目的的单一性等特点,但在体系上过度依赖羁押性手段,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充分体现人权保障的精神,司法实践中"惩罚性"地适用强制措施以及追诉机关自我授权和执法违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应当对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以强制到案的措施和强制候审的措施为基本类型的强制措施新体系,将取保候审设计为最常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且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健全适用强制措施过程中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4.
诉讼主要与证明有关,从证明方法的类型及其合理性来解释和评价程序的制度与实践,应该是刑事程序法律比较的一个不可或缺、但未受足够重视的重要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不同的程序法规范决定了在认识论上区分的证明方法模式的合法性差异,而司法的现实需要和不同的宏观司法制度语境又会使证明方法的法律规范模式产生变异和分化的司法实践形态;另一方面,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的许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证明方法的规范模式和实践形态的不同知识特征所产生的程序效应。这种研究可以纠偏关于程序原理的一些流行观念,树立一种工具理性的程序观,给中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大陆的法伦理学从概念的提出、基础理论的探索,直至学科框架的型构,几乎都是由大陆学者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酝酿生成,这改变了以往新兴学科从国外引介、照搬、炒剩饭、少有自我建树的被动局面,让我们充满欣喜和期待。然而,在独立研究的同时,学界似乎长期忽略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引介和研究,使大陆的法伦理学缺乏可供参照的范本。中国台湾法律伦理学在美国法律伦理的影响下产生,在本土政治事件的推动下取得实质进展,其强烈的实践特征、从法律人角色展开的视角,都与大陆所构建的从学理角度、以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思考为统帅的法伦理学截然不同。对台湾法律伦理学的介绍和研究,将为我们提供另一种样态的法伦理学范本,促进对大陆法伦理学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法的视角概要地介绍了意大利现行的法律体系、宪法和国家组织、法律渊博、公法与私法、司法机构、法律职业和法律教育等诸方面的内容。向我们展现了意大利法律制度较之于英美法系及其它大陆法系国家所独具的一切鲜明的特点。并特别指出近年来意大利法律制度在时代发展中尤其是在欧洲法律一体化的进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及进一步改革的最新动态。阅读本文,将使我们对意大利法律制度的现状有一整体性的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具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三种情形,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又增加了一项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不起诉救济制度对于防止检察机关权力滥用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不起诉制度可以说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力,权力本身就容易使掌权者迷失方向,导致权力滥用。单纯的刑事不起诉制度有可能使得检察院成为特权机关,只有在  相似文献   

8.
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有其积极意义,但亦存在程序不公的弊端。英美法系国家严格限制检察机关的上诉及再审程序启动权。大陆法系及混合模式的意、日等国家检察机关关于刑事简易程序救济举措较为具体和完善,可以作为我国检察制度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类型是介于抽象概念与具体事实之间的桥梁。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法类型。立法者通过价值设定、法益评价辅以技术考量,使类型观不同程度地融入海峡两岸的刑事立法,通过刑法分则中的罪名设置、要素关联、类型谱系,最终形成类型体系。但"类型化"作为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并未引起大陆刑法学界的应有关注。从立法技术、罪名设置、类型谱系方面对两岸刑事立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完善中国大陆刑法体系提供正当进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目前公民的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现状入手,结合我国目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现状,分析在实然中受案范围所存在的缺陷,进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徐静莉 《政法学刊》2006,23(3):70-75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乱伦是指存在于同辈或不同辈份的具有亲属关系的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这种性关系为大部分社会所禁止和惩处。尽管由于社会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国家对乱伦的观念和处置也存在差异,但古今中外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加以规范。以《唐律》为典范,我国封建法律对乱伦罪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当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法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的规范。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这些制度有助于确定我国未来规范乱伦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犯罪——刑事政策——刑事审判"的刑事一体化观念为分析进路,针对中国欠缺系统性的犯罪反应理论而制约了刑事政策和刑事法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在此三者之间应倚重犯罪研究。故此,本文尝试从蔡培忠所构建的犯罪反应理论——犯罪救济论出发,去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兴良 《法学》2004,(1):3-19
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律师辩护与刑事法治的关系 ,认为律师辩护制度在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该社会的民主制度、诉讼构造和诉讼价值 ;认为刑事辩护的正当性根据可以从三个方面上得以说明 :其价值论根据是人权保障 ,制度性根据是无罪推定 ,而其方法论根据是相对制度 ;文章最后认为律师伪证罪是刑事律师的辩护权所受到的立法上的歧视性规定 ,并且具体探讨了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豁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权利经历了一个从衰落到重新重视的过程。出于对过去的反思,国际社会试图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联合国的全球性司法准则,其中以欧洲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准则最为完整和完善。这些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当借鉴国际准则,完善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国际司法准则与跨国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被害人权利经历了一个从衰落到重新重视的过程。出于对过去的反思,国际社会试图建立起刑事被害人权利的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联合国的全球性司法准则,其中以欧洲的区域性法律保护机制和准则最为完整和完善。这些国际司法准则包括了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构建和完善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应当借鉴国际准则,完善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对被害人的尊重和保护。我国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是以犯罪人为中心的,漠视了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不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应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目前公民的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现状入手,结合我国目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现状,分析在实然中受案范围所存在的缺陷,进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益法律诊所的设立出发,探讨了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丰富和拓展的一个方面,即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实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作者认为,公益法律诊所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人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一个在现实处境之下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人身份积极实现的过程。它需要法律人直面法律职业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势和困难,而不是空谈道德呼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法律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本文对诊所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以及中国法治的前景,所采取的是一种务实和谨慎乐观的姿态。  相似文献   

20.
鉴于自由刑的不足和保护刑事被害人的需求,有必要对我国的刑罚体系进行更新理念上的重构,在征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形之下,法院对被告人确定的刑罚可由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之刑共同构成,且互为消涨。在行刑实践中,建立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刑之间的易处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