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律·秩序·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秩序与和谐既是法律基本的属性和价值 ,又是古典美的基本特征 ,所以 ,法律也有其秩序之美。周朝的礼法是这个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法律?这是一个古老而十分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法律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刻板而严酷的。人们对法律的依赖多是被动的,消极的。法律的美,与执法美的艺术也无从谈起。在我们看来,好的法律充满着真善美,就法律本身而言,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律自身的美,比如严慎的语言透析着规则冷峻的、凉爽的美,这种美就像冷美人,它使人既享受着冷峻的、凉爽的美。又使人在美中仰幕着美,使人在感知法律的傲慢和冷峻以及在傲慢和不好亲近中渴望  相似文献   

3.
基本权利限制的合宪性基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美、德两国违宪审查基准因各自的法律价值取向、权利保护政策和法律传统不同而有所区别,表述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各国从形式和实质上的考量因素是基本一致的。这些因素包括确立基本权利限制之合宪性基准的本体论因素,如基本权利的类型、构成;关联论因素,如法治传统、司法政策;以及方法论因素,如基本权利限制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等。希望所整合出的基本权利限制之合宪性的基准体系,对我国的立法合宪性审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刘升 《中国律师》2008,(12):94-94
法律的美,独特而潜在。只有信仰法律的人,才能领略到法律的美。法律的美,潜行于思维深处。普通人体验到的多是法律的晦涩、冷漠、残酷,令人敬而远之。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观察法律,则法典具有诗化的美,形式和谐、内容完备、语言精准;司法活动具有戏剧式的美、类似表演艺术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的艺术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有其艺术之维.关于此点,法律与文学运动略有揭示.法律与文学运动揭示了法律本身的文学特征,打开了通向法之美的一扇窗户.西方有学者认为,虽不能断言法律即是艺术,但可有作为艺术的法律.作为艺术的法律,类似于综合艺术:歌剧.还有些学者力图揭示法与音乐的内在关系.也有学者明确断言,司法就是一门艺术,以利益为媒介,以合度为原则.优秀的法官技进于道,即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张超 《北方法学》2012,(2):79-88
在从事具体的法律理论工作之前,我们必须澄清围绕在法律理论四周的种种误解,确立恰当的研究方法以及厘清法律理论的性质。从分析法理学的视角来看,法律的概念分析就是对法律之本质的探究。分析法理学这一方法论的基本论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法律的概念分析不是对法律概念的语义分析;二是概念分析是对法律之必然属性的探究,是对法律这种特定制度性类型的探究,从根本上讲,这是对属于我们的法律概念之自我理解;三是一种合格的法律理论只能是评价性或证立性的;四是法律理论的普遍性不仅不排斥地方性,而且要以地方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破产隔离机制居资产证券化运作之枢纽地位,而真实出售之构筑更为此机制之核心。拟证券化资产的转移,究竟是出售还是担保借款对投资人的利益影响甚巨。因此,日后制定资产证券化法时,宜借鉴美日等国之立法经验,就真实出售判断的法律标准予以明确,以利更好地与现实操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刑法司法之美是作为法之美的一种具体的刑法之美的一种形态.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司法以其外在呈现和内在蕴含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感受.刑法司法之美以剧场美为自身特质,并通过象征、仪式和诉讼语言得以呈现.刑事庭审之美和裁判文书之美是刑法司法之美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刑法司法之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可以助益于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这两项刑法基本价值的实现.在文化建设的倡导中,刑法司法之美是刑法文化的一个新视点.  相似文献   

9.
法诺之美     
《中国公证》2014,(2):F0003-F0003
正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0.
法诺之美     
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1.
法诺之美     
正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央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逐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2.
法诺之美     
《中国公证》2014,(9):F0003-F0003
正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3.
在法律审判中,逻辑错误在所难免.导致逻辑错误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法官对法条之误读;二是法条之不明晰性与不恰当性;三是法律体系之不一致性、不完备性和不可判定性.针对前一种原因,需要提供法官的基本素养,而针对后两种原因,则需要科学立法.正因如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科学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一大方针.科学立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逻辑立法,即立法要符合逻辑标准.科学立法的逻辑标准包括:法律词项之明晰性;法律命题之恰当性;法律体系之一致性、完备性和可判定性.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6,(2):76-89
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问题是刑法公众认同问题的一个"高度",其可从法之真、法之善和法之美予以先后切入。经由法之真,刑法之真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前提,其哲学本质是主体客体化,其将"合规律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善,刑法之善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实体,其哲学本质是客体主体化,其将"合目的性"赋予刑法实践;经由法之美,刑法之美构成刑法公众认同的法哲学升华,其哲学本质是主客双向化,其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赋予刑法实践。刑法之真、刑法之善与刑法之美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完整法哲学内容,从而能够使得我们获得对刑法公众认同的深刻领会,以最终更加有效地推进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两种美的概念,其一是本体论上的美,即本体之美;其二是主体论上的美,即审美之美。本体之美是客观的、第一性的,审美之美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审美之美是生命主体对本体之美建构的结果。从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来看,审美之美先后经历了生理的、本能行为的和意识的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法诺之美     
《中国公证》2013,(9):F0003-F0003
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Ep,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量。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截取印度制宪会议移植美国宪法正当程序条款及其法律学说这一现代法律移植经典案例,探索正当程序条款在美、印两国的不同命运。通过重点考查美、印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不同语境,指出是由于国情之根本不同、而不是学说之差异导致的两国在正当程序条款问题上的南辕北辙。并在批判现有文献基础上,指出重新认识司法权力、国家公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 外国投资法属于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是关于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私人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投资者本国来说,它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国为保护本国私人对外投资,都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制定有关法律规范,例如美、日、联邦德国等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保险法等。对接受投资国即东道国来说,它是资本输入。资本输入国为有  相似文献   

19.
登上昆仑,才知道什么是崇山峻岭的高耸;来到虎门,才懂得什么是国耻民难的深沉;而只有在庄严肃穆的法庭上,聆听公诉人铿锵有力的指控时,你才能体会到共和国法律的严正之美,才能感受到共和国检察官的凛然风范。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法律发展观的内核和价值基石 ;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权 ,是科学法律发展观的根本目标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法律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实现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